灵蛇髻是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为一股或多股头发扭转蟠曲,耸于头顶。《采兰杂志》记载为魏文帝妻甄后发明的。灵蛇髻的特征是发髻如同游蛇蜿蜒、蟠曲、扭转自如,形式因此灵活多变,并无固定的造型标准。(概述内图片来源:黄均著的《仕女画的研究与技法》、元代卫九鼎《洛神图》中仕女发髻。 )魏晋时期,《渊鉴类函∙卷三百八十一∙服饰部十二∙假髻二》引《采兰杂志》记载:" 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甄后入魏宫之后,宫内有一条绿蛇,它口中经常吐出红色珠子,好像梧桐果那么大,蛇也不伤人,但若有人要害蛇,蛇就会躲起来不见踪影。甄后每日都会梳妆,梳妆时那绿蛇就会盘成髻形前后扭动,甄后觉得很奇异,仿效蛇状而编自己的发髻,编出的发髻巧夺天工,所以甄后每日的发髻因此而不同,以此得名灵蛇髻。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不得甄后一二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