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蝽是猎蝽科昆虫,又称锥鼻蝽。成虫体型大,通常30毫米,头部狭长。口器为刺吸式。复眼突出,单眼位于复眼后缘,触角细长4节。前胸背板宽大,后缘两侧呈肩形突出。翅两对,前翅革质色深,后半部膜质,后翅全为膜质。腹部背板与腹板汇合处的腹缘凸出,称侧接缘。成虫的侧接缘常有明显的色斑。有的种类胸和肢体带有色斑。全世界锥蝽种类达2500多种。典型的猎蝽为捕食性昆虫,属益虫。猎蝽科中的锥猎蜷亚科。其中的三个属与医学关系最密切,即红锥猎蝽属、全圆蝽属和锥猎蝽属。锥蝽常叮刺人体裸露部位,喜好叮刺人的脸颊、眼眦及口唇处,故在美洲对锥蝽称之“亲嘴虫”。锥蝽在国际上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在中国分布在福州、厦门、柳州、广州、海南岛等地。它们白天隐匿于墙缝、屋角及其他黑暗处,夜间寻觅血食,包括哺乳类、鸟类及爬行类等动物,甚可吸食同类的胃血。锥蝽有边吸血边排粪或吸血后即排粪的习性。锥蝽的成虫,若虫均在夜间吸血,且吸血过程较长,可持续10-25分钟。叮咬人时一般不疼痛。雌虫产卵于端缝、砖瓦下或动物巢穴中,卵椭圆形,长约2毫米。从卵发育到成虫一般为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