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棕漠土,也称灰棕色荒漠土,为温带荒漠地区的土壤,是温带漠境气候条件下粗骨母质上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介于灰漠土和棕漠土之间。我国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占有相当大面积,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等地,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戈壁也有分布。分布区的气候条件是夏季热而少雨,冬季冷而少雪,温度年变化、日变化大。年均温7-9℃,≥10℃积温一般在3300-4100℃,1月均温-16--10℃,7月均温24-28℃,年降水量多在100㎜以下。成土母质主要有两大类:在山前平原上为砂砾质洪积物或洪积-冲积物;在低山和剥蚀残丘上为花岗岩、片麻岩及其它古老变质岩。植物贫乏,多为耐旱的深根、肉质灌木或小灌木,主要种类有沙拐枣、琵琶柴、猪毛菜等。成土过程其成土过程表现为石灰的表聚作用、石膏和易溶性盐的聚积、残积粘化和铁质化作用。地表为一片黑色砾漠,表层为发育良好的灰色或浅灰色多孔状结皮,厚1-2厘米;其下为褐棕色或浅紧实层,厚3-15厘米,粘化明显,多呈块状或团块状结构;再下为石膏与盐分聚积层。腐殖质累积极不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0.5%,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