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簠
(文化遗产)
簠(hu;音"葫")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一般呈长方盒形,盖身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为一体,分来则为两个器皿。即古文献里的"胡"或"瑚"。是古人用来盛稻粱的用具,它的用途相当后世的盘子。长方形,口向外侈,盖上有两耳,盖上有四个短足,盖子与器物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器盖,打开来时就成为相同的两器。簠只通行于周代中期,战国以后渐衰退。商代和秦汉时代,都没见有簠。早期的簠的特点是足短,口向外侈;到春秋末时,簠的足渐变高,器变深,这是断代的特征。
用户数据
参数表
继承树
构成树
关注人数:
0
技点进度:
0
/
0
题库进度:
0
/
0
技能进度:
0
/
关注级别:
取消关注
【参数模块正在开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