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声学(acoustic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理学-物理学-声学-语言声学,研究语言通信过程中有关语言信号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处理中声学问题的学科。语言声学有时也用于专指有关语音产生过程的声学研究。发展简史17世纪末人们就认识到,嗓音是由声带振动对通过声门的气流加以调节产生的。匈牙利工程师W.冯肯培楞18世纪曾设计建造了一架会说话的机器,还著有《人类言语机制》一书。稍后德国的生理学家、物理学家H.von亥姆霍兹首先阐明了内耳的耳蜗是如何工作的,他还利用足够数量的音叉使其在选定的一些频率上振动用来合成元音。20世纪30年代利用电子线路制作的连续言语合成器和语音编码装置声码器出现。40年代一种可对声音进行三维频谱分析的仪器——声谱仪问世。这种仪器也叫语图仪。它原是为把语音变成可视的图形,帮助聋人理解电话。这种烧在特殊的热敏纸上的语音的三维谱图叫语图,又称为“可见言语”。语图仪的出现是语言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外,自1876年电话发明以来,电话通信的言语可懂度问题和言语知觉研究,受到了声学家、心理学家和电信工程师的普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