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桌(Li Nanzhuo),文学-中国文学-现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批评家】,(?~1938-10-13)中国文艺批评家。笔名南桌等。湖南湘潭人。早年随父迁居北平(今北京),就读于志成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930年前后开始文学创作,结识臧云远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1934年初前往日本东京,结识郭沫若等左翼进步文人。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北平辗转南下,先后在武汉、长沙等地短暂居留。1938年2月,在长沙与茅盾相识。1938年4月开始,先后在《文艺阵地》《自由中国》等发表《广现实主义》《评曹禺的〈原野〉》《抗战与戏剧》《论“差不多”和“差得多”》《“意识”与“形象”》《再广现实主义》等论文,针对把现实主义理解为文学思潮或创作方法的做法,提出了从无所不包的现实生活出发来理解现实主义的“广现实主义”论,对抗战文学公式化、概念化现象提出了系统的批评。他围绕着“广现实主义”论展开的批评活动,对于促进抗战文学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构成了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1938年7月迁居香港。同年10月,在香港病逝。主要论文收入《李南桌文艺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