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网CEO赵妍昱:健康的医药行业环境将更好地吸引价值投资者

投壶网CEO赵妍昱:健康的医药行业环境将更好地吸引价值投资者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是资本投资的“热土”。

今年是医药行业政策利好频出的一年,带量采购落地、抗肿瘤药等“救命药”审评加速、一致性评价即将收官、医改正有序推进。面对医药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资本将如何应变?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医疗健康产业互联网创投平台投壶网的CEO赵妍昱。

在赵妍昱看来,随着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到位,医药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健康,不断出清劣币,能够更好地吸引价值投资者。她认为,随着资本、政策等关键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关注,预计我国的创新药标准也将大幅提高,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大幅改善旧药药效的新药,以及高质量、低成本的改进型仿制药将成为资本投资的方向。

投壶网CEO赵妍昱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医药行业环境愈发健康

NBD:您认为,较往年相比,国内医药行业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赵妍昱:在过去,国内医药行业出现了乱、散、差等现象,而且由于行业政策不到位,不少所谓“神药”横空出世,而新药则寥寥无几,从而导致原研药在专利期结束后依然占据市场,一些企业的发展更是建立在“以药养医”的畸形价值链上。

随着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监管到位,医药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健康,不断出清劣币,能够更好地吸引价值投资者;另一方面,随着港交所宣布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使很多医药领域的投资机构发现了新的退出渠道,有效地打消了一级市场投资人医药行业盈利慢、难以在基金存续期内上市的疑虑。

NBD:近来,医改正有序推进,带量采购落地、药品审评加速,高频的政策引导给予了医药行业怎样的投资机会?

赵妍昱:带量采购的试点和“救命药”上市加快等利好信息的密集出现,体现的是国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强烈意志,希望可以降低药品终端价格、加快新药和优质仿制药上市,尽可能满足民众不断扩大的医疗健康的需求。因此,致力于提高制药技术,缩减医药生产成本,满足民众健康需求的医药企业将成为本轮医药投资周期的最大风口。

NBD:近年来,医药投资热度不减,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泡沫。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目前医药投资是否进入了“冷静期”?

赵妍昱:我国生物医药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投资人、创业者相对不成熟,对行业的看法不深刻:一些缺乏经验的投资人会低估风险,草率决策,也有创业者对自身企业和市场前景过于看好,盲目提高估值,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是必然的,于是泡沫就出现了。

而现在,资本寒冬使得投资人“子弹”有限,把钱花在“刀刃”上,偏好理性投资。而正是由于投资者日趋理性与成熟,生物医药的投资泡沫才得以消减。

生物医药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在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形成自身的投资逻辑与策略将会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定海神针”。

资本将助力医药创新

NBD:您认为未来医药投资呈什么趋势?投资重点和偏好在哪些领域?

赵妍昱: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重大转型阶段,以供给侧改革为代表,迎来以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人口老龄化、绿色环保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医药行业显然非常契合中国的转型,在未来必将创造巨大的需求。

以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为一个转折点,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制药行业和研发机构将逐步实施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和指南,全球的创新药品将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土药企公平竞争。我国以仿制药为主的制药业和抢仿药龙头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它们必须上升到品种自主研发,提高制药水平才能有出路,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随着资本、政策等关键要素对于创新能力的关注,预计我国的创新药标准也将大幅提高,国内简单的“me-too”创新模式将面临较大冲击,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first-in-class)和大幅改善旧药药效的新药(me-best)以及高质量、低成本的改进型仿制药(CDMO)才能有生存空间,当然这少不了大量资本的助力。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医药行业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行业。我们投资的宗旨是希望为病人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让病人享受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投资者不能忘记投资医疗行业的初心。

NBD:医药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高风险与高投入并存,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应该如何寻找优质投资标的,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赵妍昱:近年来,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投资机构为获取超额收益,将投资阶段前移的趋势明显,布局早期甚至天使期的项目。而这更加考验投资机构对产业的前瞻性理解和项目的早期开发能力。

首先在投资团队结构上,需要有学术或产业出身的人士,从专业角度研判项目。其次在项目的选择上,除了项目潜在市场以外,创始人的背景同样重要,一般投资机构会重点考虑有过发达国家留学经历、科学技术出身的创始人,因为他们可以将高门槛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创新。

再来谈一下投资策略。从退出途径分析,最经典的做法是IPO,但是此方法对于医药类项目风险较大,投入成本过高。如果投资主体是产业资本,即国内上市公司,则退出主要通过收并购完成。通常海外并购是跨国药企扩大产品线,巩固自身龙头地位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早期医药项目被大型药企并购后,可以借助后者孵化培育能力、成熟的生产线和丰富的资源更好地发展。这一方式同样被国内药企所借鉴。我认为,国内的医药投资逻辑离不开产业资本的加持,引入上市药企作为战略合作方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