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格力的厚朴投资,是谁?

接盘格力的厚朴投资,是谁?

4月9日全市场还在揣测,而10日格力的接盘方就曝光了。据彭博10日报道,厚朴投资考虑组建财团出价收购格力电器15%股份;受此利好,格力电器午盘强势回封。

//

厚朴是谁?

//

在互联网上搜索“厚朴基金”,竟不能找到该基金的官方网站,也无法看到该基金的联系方式,可以说神秘感十足。据接近厚朴基金的人士表示,厚朴基金的公司网站确实不对外开放。既然如此,只能从媒体报道的公开信息中去查阅。

厚朴基金成立于2007年,首期基金融资额于2008年完成,共计募得25亿美元,远超原计划20亿美元;原拟投资10亿美元的淡马锡最终只获得了8亿美元多的投资额度,高盛则所投超过3亿美元。

对此,《华尔街日报》曾评论称,“高盛集团很少向其他机构经营的私人资本运营基金投资,此次入股厚朴基金实属罕见。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PE机构,厚朴基金之所以如此“抢手”,完全是因为三位创始人的影响力。

厚朴基金的创始人分别为,高盛高华原董事长方风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原大中华区主席何潮辉、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原联席主管王忠信。

领军人物方风雷,是国内投行业的元老之一,他曾任职的投行均是中国投资市场的主力军,包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银国际及高盛高华等。

1995年,方风雷参与组建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并出任副总裁;

1997年开始,中金公司先后完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在香港的上市承销;

2000年,方风雷转任中银国际的行政总裁,帮助李泽楷收购电盈的前身香港电讯。据了解,李泽楷的巨额收购资金,便是由方风雷牵头帮助其从中国银行融得的。

何潮辉,则是毕马威中国内地业务的始创者,于1985年在北京成立毕马威第一家中国办事处,为毕马威内地业务奠下稳固的基石。现如今,何潮辉已经退休。

王忠信,2008年之前曾任职于高盛集团长达15年,并曾担任是高盛新加坡公司的联席总裁,也曾在北京曾担任高盛亚洲(日本以外)投资银行部的合伙人及联系主管。

值得注意的是,王忠信曾在2011年1月成立RRJ Capital,厚朴目前只剩方风雷独自带队。

//

不寻常的 PE

//

据媒体爆料,厚朴投资如今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40亿美元,重点投资于消费、地产+物流、科技、医疗、金融服务等五大领域;此次有意入股的格力,正是当前国内家电消费巨头之一。

事实上,在格力之前,厚朴投资曾在2009年7月耗资60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创下中国食品行业中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宗;后又于2010年4月以1.65亿美元入股雨润食品,而蒙牛和雨润均当时均是国内食品消费巨头。

由此可以看出,厚朴对于消费巨头一直都十分的偏爱。只不过,格力此次15%的股权转让价格至少需430亿元,如此巨大体量的投资,厚朴能hold住吗?

答案是完全没问题。

在厚朴的投资履历中,大手笔的投资屡见不鲜,最为著名的就是从外资战略投资者手中接盘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H股的案例。

2008年金融危机下,银行业岌岌可危,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双双遭到外资银行的巨额抛售,而此时,厚朴资本却逆势选择大胆接盘。

2009年1月,以厚朴资本为首的投资团接盘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预减持中国银行H股的32.4亿股,耗资55.4亿港元;同年5月,厚朴资本联手淡马锡再度接盘美国银行预减持的135亿股建行H股,价格为每股4.2港元,共计约567亿港元,跻身成为建行的第六大股东。

中行耗资逾55亿港元,建行耗资更是高达567亿港元;显然,厚朴可调用的资金远超于其募资的体量。

事后,厚朴基金董事长方风雷曾在一个小型研讨会上给出了他的理由,他认为,“在曾经盛极一时的金融翘楚泥足深陷,欧美国家的银行体系纷纷出现系统性危机时,中国政府一定不会让中国银行业出问题。”

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厚朴基金如此高举高打的做法,使其更像投行,而非PE。对于一般PE来说,能做到十几亿的项目基本很少,有些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达不到这样的规模。所以厚朴投的项目一般PE投不了,都是大型金融机构和投行做的。

//

A股中的厚朴身影

//

现如今,厚朴因接盘格力一事成为市场的“明星”;回看厚朴以往的投资来看,其所能动用的资金体量,完全可以在A股之中打造一只“厚朴系”资本。

那么,现在的A股中有没有厚朴的身影呢?

据三季报显示,仅有星辉娱乐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身现厚朴投资,持股2.2%,位列第四大股东。

就今日来看,格力电器罕见的强势两连板,似乎可以看作是市场对于厚朴这个接盘方的“认可”;那么,顺着这条暗线,市场会不会引发一轮“厚朴概念股”的炒作,在充满想象力的A股中,这逻辑并非不可能。

相关领域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