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在中国的拍摄,不仅带来与众不同的拍摄方式和片场大阵势,也让人看到了一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生产过程是如何规范运转的。前往好莱坞发展多年的李连杰对于此,更是感同身受。上海,《木乃伊3》片场,称自己是边拍边玩儿的李连杰,这次谈的最多的不是壹基金,而是中国电影产业如何有效发展,他的观点是中国的电影专业技术人员太少。
专业技术人员少 电影类型有循环性
李连杰感叹最大,并非中国电影资金投入不够,编导人员匮乏,而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他表示:“像《木乃伊3》这样的电影,剧组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一个剧组就上千人,一部戏光化妆师都要近百人,如果同时这样的五部戏来中国拍,中国就没有化妆师了。我们的整个电影工业还需要加强,电影工业上还是比较弱,整个中国电影不能就靠着一年一两部大电影来支撑。我觉得现在中国电影业最需要的是一些专业技术性人才,需要更多的化妆师,美工??这个不
是说要培养几年才能出来,而是需要培养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就能上手的,需要这样的技术性学校。像洛杉矶这样的城市,光专职从事电影业的人就有十几万人。而且中国的电影还需要一系列的后续制度来规范。”
除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一个细节性的建议,李连杰还谈到了自己对于电影类型化趋势的个人理解。对于古装电影在市场上日渐疲软的趋势,李连杰的回答更像一个老板:“如果古装电影卖不动,是否需要转变?做电影,还需要探讨电影工业怎么走,不做发行,不了解全球市场,不知道实情,就不会了解。我觉得香港电影是有循环性的,在香港就是,从当初的李小龙功夫片,到之后的喜剧片,再到之后‘黄飞鸿’等系列的功夫片,整个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全球电影也是如此,各类型都会隔一段时间兴起一次的。”
好莱坞金牌制片人:电影的要点是商业和创造力
当“中国电影如何像美国一样,成为巨大产业”的问题摆在好莱坞的金牌制片人鲍勃·达克塞面前时,这位制作了《木乃伊归来》、《范海辛》、《博物馆奇妙夜》等众多卖座电影的行家里手的回答倒显得十分谦逊。在他看来,电影是商业创造力的结合,如何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电影产业化的成功还涉及到技术、制度、环境等问题,鲍勃没有细谈,点到为止,到最后,他留给了中国电影人一句鼓励的话:“你们的电影做的很有特色,因此,继续做下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