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在卢浮宫终于被当做艺术家


 

  四位闯入今年戛纳竞赛单元的华人导演中,蔡明亮《脸》是最晚亮相的。将于今晚首映的《脸》,以卢浮宫为背景拍摄,本是一篇很难掌控的“命题作文”,但在蔡明亮的解读中,这是一次幸运的挑战,“在电影发展了百年之后,我得到了一个被人当做艺术家的机会。”

 

  为了观众,《脸》“非拍不可”

 

  “那天在卢浮宫的办公室,那里的负责人说他们想典藏电影,所以想让我拍一部片子,故事让我自己去想。”蔡明亮对接拍《脸》的过程描述得很简单,但他承认在被肯定导演才能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电影就是电影,不像画,画得不好还能扔掉。电影拍完就这样了,万一不好怎么办?”最后,蔡明亮还是觉得这件事非做不可。除了机会难得,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终于有机会被大众看到,“以前我的电影只能在电影节上看到,但《脸》不一样。有卢浮宫的大旗插在后面,观众会想,我们都花钱买机票去卢浮宫了,现在有个讲卢浮宫的片子到我们这里来放,怎么能不看呢?”

 

  作为一个台湾导演,如果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拍偶像剧不是更容易么?“我觉得台湾不会让我拍偶像剧的,因为偶像剧要想着取悦观众。但拍电影的理念是找回自己的‘敏感’——一个我们从4岁开始就在失去的东西。”蔡明亮说。

 

  蔡明亮的电影总被人解读为艰涩难懂,而他自己对此更直白地解读为“我的电影不卖钱”。“说一个导演是说故事的高手,并不是对他的称赞。”蔡明亮说,“在我看来,电影是一种影像能力,让人去思考,不然就失去了电影的乐趣。当然,我也不排斥去看些故事性很强的商业片,毕竟我也需要娱乐,但我自己的电影选择的是另外一条路。”

 

  卢浮宫消防员为偶像“开后门”

 

  即使红极一时的《达·芬奇密码》,有关卢浮宫的场景也只能在其外围取景,但对《脸》,卢浮宫第一次打开了大门。“但开始拍摄时还是很不自由的。”蔡明亮说,“他们会规定哪里能进,哪里不能进,连楼梯上一次能走多少人都有限制。后来,我在地下室发飙了,第一次用台语骂脏话,后来用英语,工作人员被我骂哭了,从此以后,我们就畅通无阻了。”

 

  据蔡明亮介绍,他在卢浮宫里还遇到了他的影迷。“我花了三四年时间在卢浮宫里走,去认识那些画,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我碰到一个消防员,他是我的粉丝,他有很多钥匙,每一扇门都能打开。于是,我就一直叫他来陪我,至此卢浮宫就在我面前完全开放,完整地呈现了。”

 

  蔡明亮颇为得意地说,片中有一场戏,他们是在拿破仑厅里拍摄的,“那个厅从来都不对外开放,但我在里面拍戏,演员还必须在里面坐着,抽烟、吃东西,这样才能显得尊贵。拍完之后工作人员就开始检讨,说100年之内再也不会放任何人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