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吁吁》意识超前 导演坦然面对非议

气喘吁吁

《气喘吁吁》虽然票房不错,却遭遇了热评如潮

 

 

  正在上映的电影《气喘吁吁》遭遇了恶评如潮,观众们现在似乎理解了葛优当初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往后躲,不肯承认自己的“男主角”身份。昨日,导演郑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与葛优之间的“对立”被媒体放大了,但是他也坦承自己的这部影片确实有问题:“好比我想说段相声,让大家轻松幽默一下,可谁知道把大家说木了、说哭了,甚至有人想自杀,对于这个后果,我需要时间来安静地总结。”

 

  ■影片上映后恶评一片

  《气喘吁吁》在宣传期间,葛优的表现有些“异常”——先是在发布会上表明自己是“非主演”。随后,在谈及对于影片的期望时,闪烁其辞,甚至暗示导演似乎自我感觉太好了。而这些让人不解的行为,在影片上映后得以真相大白,《气喘吁吁》被称为暑期档口碑垫底的影片,此时再联想葛优当初令人不解的行为,原来并非“空穴来风”。

 

  目前,电影《气喘吁吁》的票房过了2000万,但是走出影院的观众却很“气愤”,认为影片让他们失望极了。按说,《气喘吁吁》有葛优、刘桦,好莱坞影星约翰·萨维奇等人保驾护航,选取的人物也颇有现实意义——企业遭遇危机的小公司老板、天天担心老公有外遇的家庭主妇、一句话都不说的叛逆青年、想到中国投机掘金的美国奶酪贩子、矿井出事故的山西煤老板、最终没能禁得住名利诱惑的美女秘书等。但这些人被组合在影片中,整个故事却完全变了味道,导演的电影语言让人难以理解。

 

  ■"一桶热气腾腾的泔水"评得很对

  对于这些负面评价,导演郑重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回避,“我甚至很想跟一些‘理智’的影迷交流一下,比如那位评价《气喘吁吁》为‘一桶热气腾腾的泔水’的影迷,还有说导演‘笨拙’的影迷。”郑重认为观众们虽然在“贬影片”,但也无意中暗合了他的某种想法,“比如,热气腾腾的泔水,多准确地形容了男主角李强混乱的、病态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我想展现的;而所谓‘笨拙’,我正是想在影片中去除技巧,我已经厌倦了一些传统电影的修辞丰富的对白,任何对生活的臆想是经不起考验的。”

 

  尽管导演郑重在“骂声”中品出了“理解”的意味,但他也坦承自己的影片肯定有不对劲的地方:“其实,我想说段相声,用很商业的手法让大家乐乐,但是没想到,相声的素材让演员很痛苦,观众也乐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将相声翻译成影视语言的过程中,有些内容未能很好地转换,对于这一切,我需要时间去总结,跟那些出发点是基于艺术探讨的人士一同探寻。”

 

  ■我“自私”地保留了个人风格元素

  也许正是郑重强调的“艺术性”使得他虽然以“商业”之名请出了葛优等明星,但在拍摄过程中却不肯放弃偏于小众的“实验性”,对此,郑重昨日承认自己确实保留了“自私”的一面,“我很羡慕有些导演能在作品中完全将自己的风格痕迹拿掉,但是,我还是想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一部分,我不愿意一味地讨好观众,我也有点固执地想‘带您走会儿’。我在剪辑的时候强调的是心理上的联系,而不是故事上的联系,我想让影片在精神境界的层面上更加自由地转换,而不必拘泥于故事的前因后果。”

 

  郑重随后的举例颇有“意识流”风格:“比如,要拍摄我今天来接受采访,那么画面可以从我照着镜子开始,随后切换到我小时候打架被狂捶的情形。虽然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在心理上,它们却是有一致性的,都在遭遇心理上的困境……”

 

  ■葛优是一个委婉的人

  郑重透露,他的故意“幼稚”、故意“跳跃”、故意“非正常”,也让投资方和葛优都觉得不适应,那么,外界对于二人“关系破裂”的猜测是否属实?郑重昨日坚决否认:“我和葛优交流的非常具体,葛优是一个非常委婉的人,他从来不会直接质询我的导演方式,当然,争论是有一些的,但一旦他了解我每个画面都有自己的深思熟虑,他一般不会干涉。”

 

  不过,郑重在《气喘吁吁》中呈现的葛优显然不是观众所期望的,对此,郑重有些无奈:“人们在脑海中不愿放弃葛优在‘冯氏喜剧’中的表演方式,看到《气喘吁吁》时便形成了强烈的落差。可以说,葛优在冯小刚现实主义的影片中发挥了他最具优势的一面,但是,我的影片不同于冯小刚的电影,我展现的是心理现实主义。”鉴于关于《气喘吁吁》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甚至已经涉及到演员与导演关系的层面上,郑重表示,关于影片的批评似乎有“被放大”的趋势,“一切似乎都过于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