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海报
2009年岁末,中国电影贺岁档的神秘面纱,是由《熊猫大侠》、《火星没事》和《我的唐朝兄弟》三部电影在11月20日的同步上映揭开的。此后,在长达80多天的时间里,将有50余部影片集中上映。这个贺岁档,持续时间之长,上映影片之多,超过了国内以往任何一个电影档期,国内电影票房有望突破20亿元。
时光回溯至12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寒意凛人的岁末,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以其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为中国电影吹来了一阵别样的新风。然而十几年后,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观众,更加看重的却是其远远超越影片本身的意义——中国电影档期的诞生。
贺岁、“五一”、暑期、国庆
电影档期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
1997年初,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高军跟几个电影界的朋友约在一起,商量着要拍摄一部在元旦上映的电影。
就在两年前,成龙的贺岁电影《红番区》于春节期间在全球华人居住地区同步上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多少还将这种成功看成一种“意外”——毕竟在1995年之前,中国内地的电影院每到春节都关门放假,不管在电影界还是老百姓看来,大过年去电影院看电影,都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一年,为了《红番区》,中国内地的电影院头一次在春节期间加了班,并且赚了个钵满盆盈。第二年春节,当成龙带着他的《白金龙》回来时,几个机敏的中国电影人开始按捺不住了。
“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春节期间的电影是“有利可图”的。”高军说。他们找来了几位当时比较优秀的电视剧导演,最终选中了冯小刚的剧本——至今被人们喻为冯氏贺岁片开山之作的《甲方乙方》。
接踵而来的是《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冯氏贺岁片以其鲜明的风格形成了独具票房号召力的品牌。2000年,更多的电影出品方看准了冯小刚已经造就的贺岁商机,众多影片纷纷扎进贺岁档。这其中,包括张艺谋的电影《幸福时光》。
两年后,2002年的贺岁档开启了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时代。武侠大片《英雄》一举夺得2.5亿元国内票房。“这2.5亿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散发着一种潜在的诱惑力和凝聚力,告诉很多有可能拍大片的机构和个人,这个档期的潜力是无限大的,这里有你的容身之地、用武之地。”高军说。
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不到9亿元,而贺岁档票房收入就超过3亿元。与此同时,另一个让今天的中国电影观众津津乐道的档期破壳而出。一部名为《谁说我不在乎》的影片在创作之初就“预谋”在暑假期间放映,出品方希望通过影片对青春期、更年期特殊生理、心态的表现,吸引放暑假的中学生们走进电影院。参与影片策划的高军甚至大胆地提出,中国电影或许已经到了孕育一个“暑期档”的时候了。
“正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档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高军说,“如果说之前众多优秀影片在岁末的云集促成了贺岁档的诞生,那么从2002年开始,电影档期反过来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中国电影已经形成了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几个相对固定、规模较大的档期。在岁末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国产商业大片一致青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贺岁档无论在持续时间、影片数量,还是在票房收益上,都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电影档期的“老大哥”。档期容量不断增加,持续时间也从最初的一个月左右,逐渐发展为包括圣诞、元旦、春节在内的超长档期。2009年岁末,由于圣诞与春节相隔近两个月,贺岁档的时间跨度长达80余天。
市场效益方面,从2002年开始,贺岁档每年的票房收入几乎都占到全年总票房的三成左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2009年全国票房总收入有望超过60亿元,而业内人士则预计,贺岁档票房突破20亿元已在意料之中。同样是2009年,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电影暑期档斩获了近12亿元票房,其风头之劲可见一斑,使其成为发展势头紧跟贺岁档的重要档期。
下一页:电影市场蛋糕如何分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