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尘埃落定 其实这一年好莱坞捉襟见肘

图片名称

《拆弹部队》奥斯卡大胜

 

  《阿凡达》这次真的谢幕了。在北美票房市场,IMAX影院放映空间已被蒂姆·波顿执导的3D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挤占;北京时间昨天上午,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重要的几个奖项都被《拆弹部队》从眼皮底下夺走。从今天开始,凯瑟琳·毕格罗不只是“詹姆斯·卡梅隆前妻”,作为《拆弹部队》的导演,她成了第一位女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

  一部成本仅1500万美元、一度找不到发行商的独立电影,最终战胜了耗资5亿美元、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获得6项奥斯卡奖——听起来这好像是个挺鼓舞人心的结果,但事实上,这只是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又一次胜利。
 

  经济再萧条,牛皮照样吹

  在经济和电影产出都很萧条的年份,奥斯卡本想以“广撒网”的方式让晚会显得热闹些,可这么一来,不但没能“多捞鱼”,还让观众们吃鱼的热情也冷却了。10部提名最佳影片让这份提名名单显得水分很足,入围影片水准亦参差不齐——刻薄一点说,这10部影片里究竟有没有3部算得上好片都成问题。即使是这样,奖得照颁,晚会得照搞,牛皮当然还得继续吹。

  今年,《拆弹部队》没什么可吹的,就只能将牛皮吹在“没有奖相”上。从没拿过奖的伊战题材,从没拿过奖的女导演,没名气的演员阵容,不入好莱坞法眼的小公司(顶峰娱乐)发行,“失实”、“拉票门”等负面新闻不断,而且根本不赚钱(票房迄今仅1470万美元,还没收回成本)!“所有条件都跟《拆弹部队》对着干。”《洛杉矶时报》影评人汤姆·奥尼尔评价道。没想到,当太多负面集合到一起时,效果居然很正面——毕格罗的性别成了武器,在这个“三八”妇女节显得特别应景;凭借《暮光之城》一夜暴富的顶峰娱乐当然希望也能在领奖台上有所建树;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拆弹部队》亦迎合了近年来奥斯卡努力讨好独立制作艺术片的路线。

  “反美”的输给了“政治正确”的

  当然,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拆弹部队》最该感谢的还是一批实力都很弱的对手,尤其是另一部争奖大热门《阿凡达》。老实说,《阿凡达》表演平庸、剧情白烂,特效好虽好,但也就是一部精良的科教片水准。这样一部缺乏电影美学追求的影片,顶多是一次在电影摄制技术方面的投石问路,即使是在科幻片领域里,《阿凡达》的意义和水平跟卡梅隆过去的经典作品《终结者》《异形》都不是一个档次的,甚至故事也不如《泰坦尼克号》来得动人。不过,至少在某一点上,《阿凡达》比《拆弹部队》有料——这么一部由好莱坞电影机器流水线上打造出来的影片,主题却很“反美”,一方面宣扬环保、反战,一方面矛头直指美国军方在全世界骄横跋扈的肆意掠夺。在不怎么激烈的竞争中,《阿凡达》也许输就输在这一点上了。

  相比起来,《拆弹部队》温和多了。一位女导演远赴中东,在严酷的条件下,打破种种桎梏,拍出了这么一部貌似“纯爷们”的现实主义电影,可撇开伊战的外衣,本质上,它还是一部鼓吹美国军人个人英雄主义的“纯情”电影,跟《阿凡达》相比,可“政治正确”多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拆弹部队》会打破所谓“伊战题材电影拿不到奖”的魔咒。

  “投资回报率”的竞赛

  当然,奥斯卡奖不是一个名叫奥斯卡的人或者机构评出的,而是由近6000位好莱坞从业者投票选出的。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博伊尔事后总结得奖经验时自嘲道:“2008年是独立电影的坏年头,奥斯卡在临近年尾时发现,哦,你这个是独立电影,那我们就发八个奖杯给你吧!”《拆弹部队》的胜利多少也有点这个意思——好莱坞业内人士一年都没看到什么好片,在临近要投票时发现,哦,跟风光占尽的《阿凡达》相比,有一部电影挺凄惨的,那就把奖给它吧。于是,通过《拆弹部队》的胜利,好莱坞再度暴露了过去一年里,美国电影工业制造的产品到底有多么捉襟见肘。

  其实,进入提名阶段之后,奥斯卡之争基本上就变成了各大发行公司间的营销竞赛,相比影片水准,“投资回报率”才是更重要的考量标准。对于那些为自己喜爱的影片未能获奖而感到遗憾的影迷们,你们其实应该为自己支持的影片偷着乐,因为如果只是衡量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获得奥斯卡奖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