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预告海报
戛纳当地时间5月15日,作为最后一部惊喜影片挤入主要竞赛单元的法国影片《艺术家》在首映结束后赢得了电影节迄今为止最为热烈的掌声。正是这部由法国人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导演的《艺术家》从原来的展映单元搭上了末班车,彻底终结了华语电影今年的戛纳之路。这位出身于Canal+频道的法国商业电影奇材曾经在2006年的时候凭借着杂糅拼贴讽刺复古版007的《OSS117:开罗谍影》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奇迹,同时还赢得了当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的金麒麟奖,获奖原因正是因为电影兼顾了艺术性和娱乐性。如果说OSS117电影的成功是因为谍战喜剧片加六七十年代影像复古风格的完美结合,那么这次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则回去得更远,他直接采用默片方式来进行对当时好莱坞电影的致敬。
在近代电影史中,很多当时伟大的欧洲导演如茂瑙、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等人都曾经前往好莱坞拍片,他们和好莱坞的互相影响造就了一笔宝贵的电影遗产,影响了整个电影史的发展。一些当代导演曾经尝试过用好莱坞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来拍摄当代电影,其中借用过拍摄手法的有德国导演维特·赫默(Veit Helmer)的《图瓦卢》(Tuvalu,1999),全套搬用的则有芬兰导演阿基·考利斯马基(Aki Kaurism?ki)的《尤哈》(Juha,1999年)。和这些导演企图回归默片拍摄手法不同的是,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则是用超凡的野心重现了好莱坞黄金时期的电影,算是一次真正的回归,不仅在形式上,连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所有的细节。这是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本人对好莱坞古典主义时期电影精华的提炼浓缩,综合了当时的各种电影类型(歌舞片、喜剧片、爱情片等),再次将电影艺术创作和商业素材完美得结合起来。
《艺术家》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手法,讲述了默片时期著名男演员乔治和当时尚为群众演员佩比在偶尔的机会一见钟情,在他的推荐提携下佩比慢慢成名;与此同时,由于乔治拒绝接受有声电影即将取代无声片的事实,被电影公司解雇。他企图重新凭借一己之力,孤注一掷独自投资拍摄默片以求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结果不巧适逢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惨败让他一蹶不振,在企图自杀后又遭已成为巨星的佩比的帮助,最终两人终于团聚在一起。电影的结局是个载歌载舞的happy end。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段落,《一个明星的诞生》、《雨中曲》,导演甚至直接将用乔治作为主角的扮演者放进了影中影1920年的默片《佐罗的标记》(The Mark of Zorro)中。这些桥段在导演苛求无比的布景细节安排中,成就了一部当代真实的默片。而男女主角的完美扮相真实再现了好莱坞当时的时尚潮流,我们可以回忆起诸多当时的明星,其中男女主演就如导演说的“量身定做”式的,和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合作多年的让·杜雅尔丹(Jean Dujardin)和贝热尼丝·贝乔 (Bérénice Bejo)会让我们想起谁?至少有吉尔伯特·罗兰(Gilbert Roland )和葛洛丽亚·斯旺森(Gloria Swanson)。
有趣的是,导演不仅仅只是用默片的拍摄方法来讲述一个发生在默片时代的浪漫故事,而是结合了默片时代向有声电影时代转化过程中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在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些默片明星确实在一开始很难接受在屏幕上发声的电影制作,《艺术家》中的乔治算是个典型的代表。于是“沉默”和“说话”的尖锐对立矛盾成了导演在电影中最为成功的喜剧元素。在这里,导演巧妙地借用“说话”和“有声”一词的一语双关。乔治拒绝接受“有声”电影,他失去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拒绝和妻子“说话”,因此妻子也离开了他;他和自己心爱的小狗生活在一起,自叹遗憾的是狗不会“说话”。
另外导演并不是局限于默片的拍摄,有声电影的片断还是被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穿插在影片当中。当乔治取笑并且拒绝电影公司开始向有声电影转向时的那个晚上,他做了个噩梦。梦中他周遭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发出声音,就是他一个人成了哑巴。而在电影的欢乐结局中,他和佩比有情人终成眷属,开始携手拍摄有声片;一段精彩的踢踏舞之后,所有人都可以开口说话了……
在赞扬这部影片的同时,不得不提到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艺术家》中对创造了漫画人物丁丁的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敬意。乔治心爱的宠物狗杰克和米卢一样非常聪明可爱,并且在关键时刻也是救了乔治一命。而乔治孤注一掷拍摄的最后一部默片也是模仿丁丁历险记。杰克绝对是这部电影出色的主要演员之一。
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是一部接近于完美的电影作品,他同时为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制作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本届戛纳电影节荣获掌声最多的《艺术家》,绝对会在奖项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