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片场照
文艺片在影院常常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但许鞍华这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她执导的电影《桃姐》8日上映,以1300万票房成为当天的票房冠军。
这个成绩超越了去年《观音山》的首日票房,也大大超越了许鞍华以往的成绩,她上一部在内地上映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上映10天票房才500万。
《桃姐》去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次亮相,就获得了媒体和影评人的一致好评,女主角叶德娴也凭借该片获封威尼斯影后,但发行方并没有“趁热打铁”当时就在内地上映,原因是国际电影节的奖项现在对票房的刺激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他们希望用口碑的累积发酵来催化票房。去年11月底的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桃姐》又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发行方仍然按兵不动,死守“妇女节”档期。
以往,文艺片在影院遇冷,很大原因是观众对于这类影片的接受是有个“滞后期”的,但影院一看到票房不理想就会减少排片,想看的观众还没来得及走进影院,可能就已经被迫下映了。而《桃姐》从去年9月到正式上映,近6个月的试映口碑确实勾起了很多人的观影兴趣。
·天时
电影最终是要“落地”,接受普通观众的检验。《桃姐》将视角定格在一个老年女佣身上,家佣和少爷的主仆情,老人院的人生百态,对香港电影界的自嘲,一系列元素缓缓铺陈,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尊重以及尊严的故事。很多看完《桃姐》的观众都说这是一部毫不喧哗的作品,它不靠精巧的情节取胜,而是用大家都能体会的情感吸引你: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桃姐这样的老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日渐衰老……就像《失恋33天》,它接地气。
姜文公司的宣传总监“顿河”就在网上表示:“掌握话语权和影院的观众,大多是初觉青春不复,人生终老的‘初老族’,《桃姐》让大家有机会不那么沉重地去试探自己内心老和死的反应。人生步入葬礼多过婚礼的年纪,珍惜今日,从容无悔,当是看过本片最有价值的感悟。”
·人和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许鞍华对电影品质的坚守获得了同行的敬意。刘德华出钱又出人,徐克、洪金宝、秦沛、黄秋生、杜汶泽、宁浩等也纷纷友情客串,徐克更借角色之口表达了对许鞍华的致敬:“拍电影跟生孩子一样,最重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桃姐》上映后,甚至有导演在微博中表示:《桃姐》的票房高,比自己的电影卖座更值得高兴。
香港导演庄文强表示:“这居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电影!每一个笑点都准确无误,节奏畅快。入场前,施南生体贴地问我有没带面纸。完场后,我吿诉她:眼泪在心里流,面纸抹不到。”宁财神说:“这几年,我发自内心喜欢,并愿意为之做些事的华语片有两部:《我们天上见》,《桃姐》。他们的共同点是岁月消融不去的爱与包容。希望这样的电影不会消亡,有诚意的好电影,是我们最后的荣光。”章子怡、姚晨、杨幂等明星纷纷在微博上力荐该片,吴奇隆甚至自己掏钱请粉丝看《桃姐》。
·地利
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以后,中国电影就进入比名气、比投资、比特效的一个怪圈。一个知名导演、几个当红明星、不知所谓的对白、故弄玄虚的剧情加上庞大的特技场面就是一部商业快餐,在各大电影院席卷票房。中国电影的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而让很多电影人忽视了电影本身的质量。《桃姐》再一次提醒我们:好电影不必动不动就大投资、大排场,创作者的真诚和用心,观众们看得到,而票房就是他们最直接的回报
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时光网认同其观点和立场,以及认同文中所述皆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