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合作本土公司成主导 合作领域更广阔


2012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洽商签约仪式大合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中外电影合作、交流、交易的平台。早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时,“电影洽商”单元中的《环形使者》等中外合拍项目就备受关注。日前落幕的本届电影节上,中外电影合作势头更为强劲。在总交易额达52.73亿的21个签约项目中,就有6个属于中外合作项目。另一方面,中外电影的合作方式也更加多样和深入。外国电影公司早期与中国电影公司合作,要么是为了取景或者寻找廉价劳动力,要么是为了将他们的影片倾销到中国。但在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之后,如今双方更热衷于资金项目、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本土公司成主导

 

     随着中国本土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电影公司自身的强大,中国电影公司在进行中外合作,尤其是与好莱坞公司合作时,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本土公司不再只是好莱坞大片的内地代销商,而是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制造者之一。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公司也看到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希望与本土电影公司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正如迪士尼大中华区总裁张志忠在谈及中美电影合作时所说:“迪士尼看到了中国电影的飞速发展,我们愿意在中国选择一家有实力的本土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在中国合拍《钢铁侠3》,不仅证明中国观众对迪士尼的重要性,更体现出本土市场制作好莱坞大片的能力。”

 

     迪士尼选择的中国合作伙伴是有着将近20年历史的DMG娱乐传媒集团。二者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是《钢铁侠3》。DMG将参与《钢铁侠3》从投资到创作的全过程。中国元素将成为《钢铁侠3》的一大看点,而有着东方面孔的“满大人”将成为小罗伯特·唐尼的最大对手出现。在双方的合作签约仪式上,范冰冰、伊能静均有到场出席,但均未证实是否会加盟《钢铁侠3》。

 

  DMG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钢铁侠3》的总制片人的丹·密茨在电影节的闭幕酒会上感慨道:“现在好莱坞与中国的合作不止停留在在中国选景,或者选个中国演员上,而是更加深入。”

 

  DMG是中外电影合作的先行者之一。早在去年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上,他们就与好莱坞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拍摄由许晴、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环形使者》。目前该片已经完成拍摄,计划于今年9月28日公映。丹·密茨认为,本土公司与好莱坞资源从剧本到发行各个环节上深度的合作,是未来中美合拍片的发展之路。

 

  合作领域更广阔

 

     有人想得更深,有人看得更远。美国数字王国公司就是后者。数字王国由詹姆斯·卡梅隆及两个合伙人于1993年创立,后由导演迈克尔·贝收购。迄今为止,数字王国已经为超过《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三部曲等80部电影提供了领先的视觉特效制作服务。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电影洽商”单元,数字王国与小马奔腾的合作绝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单”。值得一提的是,双方的合作并不仅限于某个电影项目,而是全方位的,从单个的电影项目,扩展到影视基地、影视人才教育等领域。根据双方协议,数字王国与小马奔腾将在北京设立合资公司,建立影视特效基地,打造中国首家数字特效摄影棚。此外,数字王国将在中国建立四年制的数字王国学院,培训数字特效技术人才,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带入中国。数字王国董事长约翰·泰克斯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美国公司,我们来华不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而是真正把视觉特效技术带到中国,帮助中国电影人才,对此我感到很骄傲。”泰克斯特透露,他目前正在考察合适的中国高校,打算与之合作建立数字王国学院。

 

     约翰·泰克斯特是众多被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吸引而来的美国电影人之一。在他看来,与中国合作是未来好莱坞的趋势。“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电影的票房高。很多中国电影人的想法、创意以及理念也都值得学习,中国人对电影的热情更深超乎我的想象。中国有很多值得去拍成电影的故事,所以未来合拍片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爱情电影、中国科幻电影、中国历史电影。”

  

     做强自我

 

     “中国电影全球化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景,而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民营电影企业的领军人物,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总裁王中军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华谊兄弟每年出品七八部电影,但因其旗下有冯小刚、陈国富等大导演、大制片人,华谊电影的品质较有保障。

 

  华谊兄弟是国内较早与美国电影公司合作的电影企业,但据王中军在本届电影节国际著名电影企业高峰论坛上透露,这样的合作并非愉快的经历。“我觉得这些公司,他们盯着的只是中国的市场。他们跟华谊兄弟谈的时候,兴趣都集中在中国电影市场能为他的电影带来多少收入。当我们反问,他们国家的市场能为我们的电影带来多少收入时,答案就很模糊了,有时候都不能回答。我觉得这是中国和国际电影合作的误区。”

 

     王中军表示,华谊兄弟现在希望的合作,是从股权结构到渠道结构上的深度合作,而不是单一的电影项目的合作。这样的海外合作可遇而不可求,华谊兄弟面对好莱坞的冲击目前能做的还是“做强自我”——把自己的电影产品做强,把本土的电影市场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