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档惨成炮灰档 七部国产片票房惨淡

  万物复苏的三月,却是中国电影的伤心月。连续10余部上映的中小成本国产片都票房惨淡,目前,《北京遇上西雅图》用1200万的首日开房票房,成为最大黑马,有望改变连续五年3月票房都是全年最低的现状。层出不穷的电影档期,其实也是被电影营销者所创造出来的,除了熟知的贺岁档、暑期档,其他档期什么电影最集中,你看出规律了吗?

 

《北京遇上西雅图》用1200万的首日票房,证明汤唯在文艺片上的票房号召力

 

3月文艺档:

清淡的文艺月

特点:文艺片集中亮相,票房年年最低

 

  经历了贺岁档、情人节档的火爆后,“三八档”来到,因2011年《观音山》和2012年《桃姐》的成功,也让不少小成本电影及文艺片对这个档期充满了期待。

 

  今年的3月档期,女性题材电影集中上映,但票房一直不佳。统计数据显示,3月8日当天上映的7部国产片中,票房都很惨淡。而3月单日票房,也屡屡创下一年新低。随着最近上映的《生化危机5:惩罚》《虎胆龙威5》,方才开始对“清淡”的影市有所拉升,接下来,3月下旬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厨子戏子痞子》,都被寄予票房厚望。

 

  2012年3月,也以8.6亿的总票房成为全年票房最低的月份,当月全国范围内公映的新片有31部,也都以文艺片居多。为什么文艺片会扎堆3月?北京安石英纳电影发行公司韩先生昨日告诉记者说,“因为春节之后,观众的消费进入疲软,大片的片方往往也认为这个档期不算好,国外分账片也是如此,美国的大片往往放在5月之后,也正是这个时候,给那些中小成本文艺片提供了机会,毕竟一天全国也有几千万的日票房,还是可以分一杯羹的。而其他时间,文艺片的机会显然更小。”


清明档的《毒战》如票房上佳,观众日后就可少被简单粗暴的动作片圈钱

 

4月惊悚档:

逆袭的惊悚月

特点:清明节档渐成气候

 

  惊悚片往往可以在市场以小博大,如2010年,电影《密室之不可告人》就打出了“万圣节档”的概念。在各类国产小成本电影中,惊悚电影成为一个新的淘金高地,影片惊悚的气氛和万圣节不谋而合。但是去年,这个档期的惊悚片票房意外滑铁卢,证明万圣节还只是西方节日,档期还相当不成熟。而今,“清明节档”大有取代之势。

 

      清明节也算个小长假,对于电影营销者来说,同样是个小档期。2012年的清明节小长假,三天收入近1.5亿,几乎是2009年四月总票房的三分之二。清明节作为电影档期,含金量已经不亚于“五一”黄金周。去年“清明节档”上映的电影中,惊悚片《绣花鞋》成为黑马,擒下1530万。惊悚片从“万圣节档”转战“清明节档”,对于片方来说也是“噱头”,可能会形成一种惯性的观影习惯。而今年的“清明档”,有郭富城张家辉、江一燕主演的惊悚片《同谋》,随后还有柳岩、钟丽缇主演的推理惊悚电影《人间蒸发》

 

      发行人韩先生说,从观众的角度讲,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时间,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它作为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为电影营销者所重视。清明节因为是小长假,4月也是气候宜人的时节,不一定只有惊悚片。如今年4月,赵薇的《致青春》将上映,就是部清淡的爱情电影。而《忠烈杨家将》、杜琪峰的《毒战》也会趁势上映,因为恰逢香港电影节,港片都趁此宣传借势上映。

 

三大强档:

全因万能的爱情片

特点:“情人节”最牛,与七夕、圣诞并列三强

 

  从档期上来看,中国电影最成熟的档期是“贺岁档”,但如果按单日票房计算,一年中票房最好的三天,是情人节、七夕节和圣诞节这三天,而且这三天,不少影院都是通宵放映。

 

  在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只要是爱情片,即使再烂,在这一天都会有票房。2011年的情人节票房9000万,2012年则突破了亿元大关,当年《地心历险记2》排片场次最多,占了26.04%,但票房最好的却是华语爱情片《LOVE》,单日获得4000万。而情人节当天,全国的总票房为1.9亿。今年,专门为情人节度身打造的爱情电影《101次求婚》,也在当日创下了爱情电影的新票房纪录,共收到4500万票房,超越了之前的情人节票房冠军《LOVE》。情人节当天,全国电影的总票房为1.9亿。

 

  除了情人节,爱情片扎堆的另一个时间是“七夕节档”,有着“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尽管是一个农历传统节日,但近年来的升温趋势相当明显。去年七夕节当天,全国票房高达 9000余万,这一天有四部爱情片登陆,口碑最差的《HOLD住爱》当天还拿了个单日冠军。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圣诞节档”,而上映的也大都是爱情片。

 

  西安奥斯卡影城的曹先生说,“现在电影观众以年轻情侣为主,每逢节日,很多人或选择浪漫的烛光晚餐,或是芬芳温情的玫瑰簇拥,而看一场甜蜜的电影,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去电影院,十有八九上的都是爱情片。”

 

影片还得靠内容不应单纯迷恋档期

 

  中国电影档期越来越多。每年的暑期档,欧美动作片纷至沓来;每年的“六一档”,国产动画片粉墨登场;每年贺岁档,大导演大制作热闹混战;每年春节档,影院里满是欢声笑语。而“十一档”后那些日子,也基本沦为“国产电影保护月”。

 

  事实上,电影类型丰富多样,要说按上映类型归纳电影档期,也没有绝对。档期好,也不一定就可以赢得好票房,清淡档期,也不见得出不来好片,如2011年的票房黑马《失恋33天》就捧红了“光棍节档”。不过这种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2012年,5部与《失恋33天》类似的情感类影片追风赶着光棍节档期上映,但票房却都差强人意。

 

  “很多人在研究这一现象,事实上,2011年那个千年光棍节档也是千年难遇,且《失恋33天》改编自网络小说,有群众基础,影片质量也不错。”影评人“多蒙”说,“目前国产电影对一部成功作品的经验借鉴往往只停留在形式,而非内核。档期再多,如果电影质量不好,也只会沦为炮灰,就像去年杨幂主演的《HOLD住爱》,七夕节当天之后,该片票房就一落千丈。”资深电影发行人高军也说,“档期是靠好电影撑起来的,而不是靠数量堆积而成的,单纯地迷恋档期是肯定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