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飞翔》剧照
每年的电影院,都有很多明明上映了,但大部分观众却看不到的好电影,但从来没有哪一次,让我这么觉得该为这些影片感到惋惜。因为挤掉它们生存空间的,不是好莱坞大片,不是名导佳作,而是一部连叙事都称不上连贯的电影,嗯,你知道的,我说的当然是现在的话题大热门《富春山居图》。但我们现在不谈“富春”,还是来谈谈这几部明珠蒙尘的电影吧———
《逆光飞翔》,去年代表台湾地区角逐奥斯卡的“零差评”电影,但来到大陆的电影院,迎头就给了一捧冷水,2.8%的排片,这意味着在大部分市中心的电影院,晚上黄金时间看不到这部片子。还有《光辉岁月》,排片量同样小于3%,上映第二天,成都半数以上电影院无排片,有排片的还都集中在白天场。
炮灰一
逆光飞翔
观赏指数:4星
《逆光飞翔》,整部电影一如它的影像风格,干净、温暖、明亮。在喧嚣的当下,它是涓涓流动的小溪,悄然无声地浸润至观影者的内心。
影片没有盛大的叙事,故事简单。黄裕翔,盲眼少年,在艺术大学的校园里踽踽独行,包围他的,是一群青春恣意、在阳光下纵横欢笑的同学。小洁,饮料店送外卖的小妹,因为家境没落,中专毕业就出来打工,但她最喜欢的事是提着饮料穿梭校园,那里有她身为舞蹈社社长的男友,还有她心底一直想追逐的梦想:到大学舞蹈专业深造。这样的两个人,卑微到尘埃里,有一天在街头相遇,却看到了彼此内心的阳光……影片无关爱情,也没有矫情地去强调青春、梦想,只是用朴实的语言,与你分享了两位主人公突破内心枷锁,逆光飞翔的经历。
“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如果对喜欢的事,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小洁从裕翔身上体悟到的道理,带着这份感悟,她勇敢地向店老板借钱,学舞,放飞属于自己的舞蹈翅膀。而内心看似强大无比的裕翔,也有自己的心结,他害怕参加任何专业的钢琴比赛,因为得奖的背后面临着别人的闲言碎语:“因为他看不见,所以才能得第一名。”
故事没有高潮,只有两颗年轻的心互为激励,各自精彩的宣泄,但这一点足够你看得血液沸腾。电影请来了现代舞大师许芳宜做指导,为女主角张榕容编排舞蹈,甚至亲自上阵展现舞姿,几段舞蹈特写被拍得如梦如幻,如逆光下破茧的蝴蝶,即便完全不懂舞蹈,也能在那样的画面里感受到放飞的激情;还有音乐,怎么能不提音乐呢,导演的叙事技巧非常好,声画的巧妙配合下,每当裕翔侧耳倾听,你仿佛也能体会到他的那种世界尽在耳中的感觉。
最欣赏的,还有影片在叙事上的隐忍和收敛,这样的故事,被涤除了苦大仇深的一面:母亲照顾盲儿的艰难,小洁家庭生活的艰辛,全是点到即止,隐而不发,泪水始终在眼眶里打着旋旋,却少有流下的时候,故事美好得像首诗,让你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徐徐不散。我无法容忍的是,电影中,裕翔和小洁,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看到了自己;而在现实中,这部电影却淹没在了“富春”之流的口水和喧哗里。
炮灰二
光辉岁月
观赏指数:3星半
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它的优缺点很明显。对于看着香港功夫片长大的80后一族来说,观影的经历仿佛就像是录像厅时代的一次重温。黄沙漫漫,大漠孤烟,英雄千里走单骑,儿女田园采桑情,这些诗意的意象在这部电影里处处可见。
狄龙、李子雄、陈观泰、吴启华、梁家仁、王敏德、惠英红、莫少聪、狄威……这些熟悉的面孔,大多已经半退隐状态,导演熊欣欣刷爆人情卡把他们请出山,希望能“来个英雄大会战”,重现香港功夫电影的光辉岁月,但现实中的结局和电影形成了超级强大的对比。电影里,一群义士为了家国,为了后代,引刀成一快,死得壮烈,用自己的牺牲成功夺回了黄金,最终吹响革命的号角。现实中呢?7000万的投资,上映4天,180万的票房。
想看这部电影的那天,搜索半个成都城的影城,不见其踪影。匆匆赶到电影院,一百多个人的厅,观者一共4人。那天和熊欣欣导演通话,我说电影里的英雄都死得很悲壮,“是啊,”熊欣欣接话,“现实里电影死得更悲壮。”很多天之后的现在,脑海里还是莫少聪力竭坠马,滚下山崖来的画面,那样一气呵成的一镜到底,演员需要付出多大的伤痛和力气才能完成这样的画面。遥想少侠当年,酒窝、大眼,一笑风流,而如今颜面半残,颓然半隐,便顿时生出岁月流转,光辉不在的苍茫。
那些我们错过的“好炮灰”
2012年
《万箭穿心》/《纽约客在上海》/《拜见岳父大人》
2011年
《Hello,树先生!》/《钢的琴》/《无底洞》
2010年
《我们天上见》/《海洋天堂》/《岁月神偷》
它们为什么会成为炮灰?
虽然中国电影现在年产量达745部,但能进电影院的不到250部,而这250部电影里,能赚钱的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成为“炮灰”的电影里,就难免有很多像《逆光飞翔》和《光辉岁月》这样,因为莫名其妙的排片和档期选择不利等诸多因素导致明珠蒙尘的好电影。
为什么好电影进了电影院却会成为“炮灰”?为什么影院宁愿给烂电影大量的影厅,也不给好片子排片……说到底,不外乎金钱和风险。
为什么不给《光辉岁月》和《逆光飞翔》排片,而把赌注压在《富春山居图》上?一位资深影院经理如此跟我吐槽:“我也知道《逆光飞翔》是好电影啊,但是《富春山居图》有刘德华和林志玲啊。但有多少人认识张榕容和黄裕翔呢?”他介绍,一部新片上映之前,影院经理会根据经验来进行预判、计算,排片依据包括该片的阵容、规模、营销力度、影响力、题材等诸多因素,而品质只是其中一项因素,“因为每个人看电影的口味、诉求都不一样,你得以上座率、数字业绩说话,而不是凭感情去排片。”首映日的上座率决定了未来几日的票房,如果电影口碑好,首日上座率高,影院也会适当加厅,但现实是首映日排厅少基本意味着电影知名度不高,少有观众为此买单;上座率低,第二天影厅经理自然不会冒风险加厅,毕竟上座率直接关系着他们的业绩。当然还有些更复杂的因素,比如说院线倾轧、利益纠葛,每个个案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惨痛的人为教训,水,总是深着的。
也有逆袭成功的案例,比如《失恋33天》,第一天的排厅也不高,但由于该片强大的网络营销,年轻群体早在半年前就知道该片要上映,第一天爆满,还有粉丝天天打电话给电影院为什么不给多排片,电影院当然响应要求,当时形成的热潮是很多影院在电影上映两周后还在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