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最后的曙光》上市一周来,占据了几乎所有游戏媒体的宝贵版面。对于这样一款火热的PC作品,不进行一次性能分析是说不过去的。这款《地铁:2033》的续作采用了4A Games自家的4A引擎。根据开发商,这一引擎已经显著优化过,并且比前作要更加流畅。
我们要宣布,4A Games此言非虚。《地铁:最后的曙光》的表现的确比前作要好,尽管它仍然是如今市面上对系统资源胃口最大的游戏,恐怕没有之一。
如往常一样,我们使用了一块超频至4.2GHz的Q9650,4GB海量内存,一块GTX690,最新版本的GeForce驱动和64位Win7系统。Nvidia推荐使用最新版本的驱动来玩《地铁:最后的曙光》,新驱动带有了SLI配置文件并且提升了10%的性能。
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驱动器似乎有许多问题。Nvidia需要尽快升级SLI配置文件,因为SLI系统下,双卡的资源占用比例与大家期待的不符。我们的系统在720p分辨率下,运行《地铁:最后的曙光》自带的性能测试工具,启用了最高图像设定,无SSAA或PhysX,得到了平均52帧率的结果。我们发现了在某些场景下,画面帧率跌至12-17帧/秒。令我们吃惊的是,显卡的占用率并没有达到最大。大家也许应该都知道,提高分辨率会让显卡的负载更高,但不会影响到CPU。因此,我们认为现在的SLI配置文件仍未优化足够。
不仅如此,《地铁:最后的曙光》遭遇了一些恼人的顿卡问题。无论我们在单卡还是SLI模式中都遇到这个现象。老实说,《地铁:最后的曙光》的顿卡能够彻底摧毁你的游戏体验,感觉跟《生化奇兵:无限》的问题差不多。同时游戏还会偶尔出现闪烁,无论是N卡还是A卡阵营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希望4A Games能尽快在将来的补丁中修复这个问题。
在这些问题之外,4A引擎表现得相当好。4A引擎对四核的利用很彻底,也许是第一次我们看出了一款游戏在三核心与四核心上的区别。双核心的性能差不多是四核心的一半,而三核心的性能比四核心的低了大约18%。如下图,可以看出《地铁:最后的曙光》在四个核心上的占用率都几乎达到了最大值,说明该作对多核心的优化相当充分。
《地铁:最后的曙光》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实在很高。双核系统可以让游戏运行在最低画质设定下。我们用这一平台来模拟双核+单卡(关闭了一个核心的GTX690可以视为一块GTX680),仅仅在性能基准测试中收获了31帧/秒的平均帧率,在实际游戏中的性能稍微好一点点。《地铁:最后的曙光》很显然是一款对显卡要求苛刻的游戏。另外还要指出,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更像是一个高压测试。如果你的成绩是40帧左右,那么在游戏中你获得的效果会稍微更好。
Nvidia的PhysX技术在这款作品上有所体现。无论使用N卡还是A卡的玩家,都可以开启游戏中的高级物理选项。这些高级选项包括布料模拟、雾气浓度、额外碎片、火花迸射和爆炸效果的开启与增强。N卡用户可以通过PhysX技术来轻松获得这些特效,而A卡用户则十分依赖于CPU。我们建议A卡用户不要打开这些选项。启用这些选项大约会降低17%的性能,而且说实话,效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好。
在图像方面,《地铁:最后的曙光》着实华丽,不过仍有瑕疵。4A引擎支持大多数当今的图像技术,展现出十分悦目的画面效果。然而却没有提供足够多的画质扩展选项。4A Games允许玩家在几个预设设置中切换,就像《孤岛危机2》中的那样。4A Games还称游戏采用了2048*2048分辨率的材质,但我们依旧看到许多模糊的贴图。与前作不同,该作的人物动作被修改得更贴近真实,不过唇形效果并不如《黑色洛城》和《半条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