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专访王千源:我从男六号演起来的

王千源。
王千源。

转载自《大众电影》 

侠之长者

成侠不易,就像杨过—在成为传说之前,他孤绝十六年。一如年过四旬的王千源,在2010年凭借《钢的琴》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之前,他的名字只在影视圈内部和电视剧深度爱好者中流传,是籍籍无名小演员中的典型一员,直到时辰、火候都到了,他才破茧而出。

他的成长之路,正合武林中的长者风范:常在暗处,历经岁月磨炼,方大器晚成。

在江湖上,他们往往不及大侠锋芒毕露,也不要求一定要站在舞台中心,给一个边角,他也能在小格子里呼风唤雨。

《黄金时代》里,王千源饰演聂绀弩,与萧红只有1938年初短短一个月时间来往密切,在电影中戏份只有几场,但在那场告知萧红“你有才华,应该更多放在事业上,飞得更高、更远,像大鹏展翅,不要浪费自己的情感”的戏里,他说完话,临走了,又折回去,在萧红面前一个定格,做了个大鹏展翅的动作。

“这是我加进去的细节,一是作为朋友,反复提醒;二是展现出聂绀弩年轻时候的鬼灵才气,他开朗,顽皮,喜欢古里古怪的事情。”

此时的王千源,享受表演,他不会强调自己是个成熟或者资深的演员,他只是淡淡表示“从《钢的琴》到《绣春刀》,我一直在进步”。《绣春刀》里他是三兄弟里的大哥,承载着中年小人物的无奈,可当他舞起一把斩马刀时,却威武惊人,豪气干云。

这就是武林里的长兄,常常不把自己供在高龛上,而是能屈能伸,在屈伸间达到力量的最大值。

王千源最近还出演了一部儿童片《老大别怕》,演一个不着调的坏校长,总想约束孩子们学习、比赛,最后被怀抱梦想的小朋友设计“陷害”。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这样的影片大卖的可能性很小,对他个人知名度也助益不大,但王千源说,他希望能开个头,让更多的儿童电影走向市场,“你看我们的孩子,一进电影院看的都是好莱坞大片,非常绚丽,却看不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生活,等他们长大了回忆起童年,只有好莱坞,还不如我们小时候。”

他感念自己当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的经历,儿艺滋养了他,如今是他反哺的时候,王千源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不是利益交换,而是情感牵系,是与“做人”有关的问题。其实无论何种职业,修到最后只剩人格,安置如常了,也就赢了。

Q影片着重体现了兄弟情,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感觉?

A很不一样的就是戏里戏外的兄弟情都是一样的,以前有些戏,拍完了大家就散了,这部戏拍完大家都熟络了,几个大男人还能保持这样的兄弟情,挺难得的。

我在剧组还过了一次生日,那天拍戏到很晚,大家都没有吃饭,我就上了一两箱啤酒,平时工作是不喝酒的,因为拍武戏很危险,那天破例,大家都喝了一小罐,我还跟张震切蛋糕、唱生日歌。

跟张震搭戏,他演自己镜头的时候我在旁边给他搭,我演自己镜头的时候他在旁边给我搭—不是中远景,是特写—有时候我看他的眼神里就有一种灵光,就好像真的有那种兄弟情,有时候全景达不到的效果,近景就能达到。

Q这次为什么选择跟路阳这样一个非常年轻的导演合作?

A我看的不是导演年轻不年轻,而是剧本。我的角色是三兄弟里面的大哥,他有点忧郁,一心想当官,光宗耀祖,却总是不得志;当了官,官场黑暗,他又发现自己不适合。这跟我们当下的状况也有颇多吻合之处:挣工资的人一辈子也买不起房,没房爱情可能也不是很顺心……在关键时刻他又像个家长,为了两个兄弟宁愿放弃生命。

这个角色我很喜欢,他那种淡淡的忧伤,就像你煮过咖啡空气中弥漫的那个味道—又香又苦。

我一直想演这种状态的戏,生活除了愤怒和快乐,也有无奈在里面,恰恰这个角色的气质有很多无奈,可到最后他的那种担当、那种“爱谁谁,豁出去”的哥们儿义气又特别感人。有了这些才对路阳有了选择,他年轻不年轻跟我没关系,主要是作品好(笑)。

Q你之前演过很多文艺片,今年则开始大举在商业片中出现,这是一种转型吗?

A不完全是转型。不是我有意挑文艺片,而是我拍的文艺片都放了(笑),大家觉得我是个文艺的演员,愿意拍这样的片子;其实作为演员我希望更多元地尝试,我也想演商业片只是商业片不选择我(笑)。

商业片有它的好处,我也喜欢看一些轻松愉快的商业片,生活有时候已经很劳累、疲惫了,需要一些商业片来放松。

Q最近你还跟吴宇森导演合作了《太平轮》、和许鞍华导演合作《黄金时代》,相较他们,路阳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A许鞍华导演是语重心长的,她跟你讲戏,“这样可以不可以啊?那样可以不可以啊?”顺着你来,如果你表现得不太好,她会说“可不可以这样来一次?”有点像一个大姐或者一位家长。

吴宇森导演则是提前说明,这个镜头你要站在这里,然后从这里走到那里,你见到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感,希望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讲得非常明确但并不强势。有场沉船的戏,我和俞飞鸿一块抱着孩子,拍的时候觉得孩子的表演不会一次到位,尤其沉船的一刹那大家都很恐慌,没想到一条就过了,大家都鼓掌。拍《太平轮》我很少NG,两三条就过了,感受到跟大剧组大导演合作就是有大的气质,它给你空间不去照顾人事和资金方面的事情,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中。而路阳比较年轻,他总觉得“会不会这样,会不会那样”,还是年头少、经验少,可以理解。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就意味着要累积经验,年轻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未来的成功,我想他的下一部戏肯定会比这一部戏要更优秀。

Q你在《太平轮》《黄金时代》里都是配角,《绣春刀》也不是绝对主角,在心理上如何去平衡调整?

A任何事情都有先后,你能参加到那个集体里面已经说明了你的优秀。戏也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分别,原先演电视剧的时候我也是从男三号甚至男六号演起来的。电影和电视剧还有点不太一样,配角你也能把这个人物演得很好,甚至配角更难演,因为戏量少,你要在有限的场次里展现你最丰富的东西;当然如果有一个更丰满的角色,譬如男一号,有爱情有亲情有愤怒有悲伤……情绪饱满会更好,但在轮不到你的时候,比如《太平轮》,那么优秀的导演和团队,剧组里面有你的一个位置,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