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真不认识高仓健

最近,微博朋友圈都不再是一水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而是被高仓健刷了屏。对于我而言,问题就来了,高仓健到底是谁?印象中应该是听父辈提起过当年红极一时的《追捕》,高仓健这个名字也略有印象,但坦白说,真的没看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对于一位刚刚故去的日本艺术家来说,这种说法显得颇有些不敬重,但至少好过假装的缅怀吧?

社交网站简直是一面照妖镜,但凡有个大人物出点什么事,幺蛾子们就集体出动了。比如当年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微博上一刷,《生死疲劳》一瞬间成了大家的枕边书;比如马尔克斯去世,人人都在念叨着《百年孤独》,不背两句书中金句都不好意思开口;再比如高仓健离世,好像每个人都是他的影迷,从小看着《追捕》长大。每每翻到这样的朋友圈,分分钟想拉黑。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看剧指南,从逼格上来说,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国产剧,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日剧常年保持着高水准,这个是真的。虽然没看过高仓健的作品,但是日剧却一直没有断过。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启蒙自然是《一吻定情》,柏原崇在那个年代就等同于白马王子,让很多少女在成长为母亲之后依旧念念不忘。所以,在小鲜肉古川雄辉版的《一吻定情》中,尽管柏原崇以完全走样的姿态来打了个酱油,也依然让很多人流下了惊喜的泪水。再往后一点,还有《魔女的条件》、《极道鲜师》或者《花样男子》,这些对我而言,是不输给《东京爱情故事》的经典,而泷泽秀明、松本润和赤西仁这些曾经的偶像,即便已经从鲜肉变成腊肉,也依然会在心里留下比高仓健这样的艺术家更深刻的痕迹。

所以说,经典作品,其实是有时代性的,你一定要在那个年代,才会真正懂得经典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当年可以看上一百遍的《新白娘子传奇》或是《西游记》,难以再吸引现在小朋友的目光,因为在这个年代,他们有自己的经典。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王治郅,前晚他刚刚在成都打了一场CBA。对于很多年轻的球迷来说,王治郅所代表的意义,他们或许不会真的懂,但是对于曾在电视机前守着看他打了第一场NBA的人来说,他当年就是最受欢迎的小鲜肉。每一个时代都应当有偶像,而每一个人心里装着的,也应该只是自己所在时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