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囧”系列,明星演员徐峥成功变身导演,“囧”系列基本上成了他的标签。不过,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徐峥透露,自己下一步电影不见得是“囧”,目前正在不断地学习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希望它酝酿得更成熟一些,没有必要马上再做一个“囧”。而更让徐峥感到窘迫的,是当下电影行业人才的匮乏和资本的绑架。
现在的电影圈,人才少资金却很多
徐峥说,现在的电影圈,人才匮乏、资金却很多,“我好不容易觉得有个执行导演非常好,当我再次找到他的时候,他说他要当导演了。我好不容易有一个从实操锻炼出来的制片人,当我再去找他的时候,他说他要做制片公司老板了。”
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演员上。徐峥介绍,他跟很多制片人接触,大家选演员,选来选去就那几个演员,“是不是没有演员呢?也有,可能你看了舞台剧发现某个演员很好,想用他,可制片人说这个演员可能没有票房号召力。另一方面,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好多老师,从来没有拍过电影,都不知道现场是怎样的,他教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现在我们拍摄的要求吗?这些学生到剧组里来能够马上知道现在的电影是怎样拍的吗?还有些新秀是通过颜值,比如说他原来唱歌红得不行了,只要他出来,大家就尖叫。他也很虚心,也希望学东西,但是他一点基础都没有。怎么办呢?”
国内的现实让徐峥开始留意邻居韩国的情况,他发现:韩国电影当年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把大量的人送到国外学习,学成归来开始发展本土市场,“我也看到国内有些业内人士在疯狂地学——美国四年的编剧课程,他一年就要学完,因为背后有资本大佬说赶紧拍啊,我们这边要业绩!”
资本裹挟之下,大家都缺少耐心
徐峥介绍,现在电影圈的讲故事已经分成两种:一种是拍电影时的讲故事;还有一种是给资本市场讲故事。在他看来,大部分人都在讲后一种故事。博纳集团总裁于冬也认为,现在中国资本在追逐,或者在制造更大的泡沫来圈更多的钱,“大家都在讲资本市场、都在讲融资;现在很多导演,尤其是演员都被一些公司‘霸住’或者被资本垄断,或者被证券化。”但于冬认为这对行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这样真能使这个产业赚钱吗?我做电影时,希望这个项目和题材是跟导演、制作人酝酿成熟后再怎么把它实现,而不是为了今年的盈利和利润逼导演开工。那样,你永远都找不到好的导演。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很奇葩,在今天这样一个被资本市场裹挟的行业里,我们缺少耐心。”
但另一方面,徐峥本人又是电影金融化的受益者——由于香港公司股权置换等,《港囧》还未上映,徐峥就赚得盆满钵溢。
徐峥表示自己是数字盲、对电影的金融化并不是特别懂,甚至很不专业。他还透露,由于很多人都想跟他谈这一话题,逼得他差点要关掉微信朋友圈,“其实在这方面,我不是特别专业,我挺希望能够回到电影本身。”
来源/新商报 文/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