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是时候该换换“炮”了

undefined

大众网-大众日报11月24日报道   逄春阶 冯小刚拍完电影,就开炮,一开炮,全国人民都笑了。《我不是潘金莲》11月18日上映头一天,他便高调挑起口水战,在微博上炮轰万达因和华谊公司间的恩怨而打压《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冯以主角“潘金莲”的名义说,“这种小胸怀,反映了小格局,而这种小格局,是不能成就王主席(指王健林)宏伟蓝图的。”随后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之子王思聪接招混战,引发关注。冯小刚一贯的炒作把戏又来了。

2004年初,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刚上线,不知是冯导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崔永元对号入座了,跳出来说冯小刚不厚道,结果一场骂战,让电影火了。大赢家自然是冯小刚。接着是2004年底的《天下无贼》,冯小刚借着新闻发布会,因为娱记的一个提问,让他咬牙切齿地喊出多个“我抽你”的威胁语言,引发骂战。那个“找抽”的记者,为电影票房作了贡献。

2010年,冯小刚拍了《唐山大地震》,孙海英说了几句话,“他们(指冯小刚——逄注)把票都送来了,我也没时间去看……我其实看的电影很少,要看也只看美国电影。”冯导大怒,说:“没招他没惹他。一而再再而三还没完了。不搭理他他还来劲了。骂顺嘴了是怎么着?既然他为老不尊,这脸我还就不给了。真把自己当石光荣了,走哪都敬礼。不打仗难受是吧?太平盛世容不下你是吧?不看中国电影你当什么中国演员呀?好莱坞演戏去呀。看不起商业片,真清高你演戏别收钱呀。别冒充道德良心了。”这冯小刚比孙海英会骂,真如一个泼妇,话一出来,就跟水龙头里的水,哗哗而下。那一仗,冯小刚又赢了。

2013年底《私人订制》上映,票房10天突破5亿元,打破冯氏喜剧电影纪录。但同时,观众对《私人订制》的口碑两极分化,影评人多口诛笔伐。沉默数日的冯小刚连发7条微博开腔,其中说道:“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一网打了满河鱼,影评人气得不轻。最终呢,还是冯小刚赢了。

我发现,冯小刚只要拍完电影,就要发脾气,就要炮轰。只有一次是个例外,那是他拍的大片《夜宴》被恶搞成《晚饭》,他没开炮。冯小刚为什么不开炮?他知道这是失败之作。当然,他也从陈凯歌那里接受了教训。陈凯歌的《无极》,被恶搞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暴跳如雷,闹得沸沸扬扬,结果成全了无名小子胡戈,陈凯歌则弄了个灰头土脸,里外不是人。

打一架、骂一顿、发一次飙,火一把,赢一大片,赚一大笔。冯小刚尝到甜头了。叫我说,年轻人火气大,说过头话,说就说了,做过头事,做就做了,年轻嘛,谁没年轻过呢。但冯导现在也是奔60岁的人了,不能为老不尊,要给年轻人作示范啊,你老靠泼妇骂街来吸引观众,动不动就“没人味”、“畜生”、“猪狗不如”等等污言秽语,炒作就有点太粗放式。窃以为,该换换方式了,适当净净口吧。

开炮,俗称“骂”,不是不可以骂,该骂的,必须骂,使劲骂,骂得越痛快越好,骂得越过瘾越好,骂得越有针对性越好。比如那些吸毒的明星,那些嫖娼的明星,我看都该骂,该好好骂。不该骂的,不能骂,不能为骂而骂,不能为炒而骂,不能为票房而骂,不能为面子而骂。我特别要说的是,借“骂”人炒作电影,是不尊重人,不相信人的表现,低估了观众的审美水平,侮辱了观众的智商,说到底,是不自信的表现。

骂人也要讲艺术,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鲁迅跟许多文人的论战,就很会骂,比如在《论“他妈的!”》中,讽刺酸腐文人,其中有一段:“‘下等人’还未爆发之先,自然大抵有许多‘他妈的’在嘴上,但一遇机会,偶窃一位,略识几字,便即文雅起来:雅号也有了;身份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从此化为‘上等人’,也如上等前辈一样,言行都很温文尔雅。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聪明的,早已看穿了这鬼把戏,所以又有俗谚,说:‘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他们是很明白的。于是他们反抗了,曰:‘他妈的!’”你看多会骂,不带脏字的骂,骂到骨子里。

冯导是有想法的导演,值得期待的导演,不是小混混,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推介自己的片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推介的武器很多,光用“炮”不行,换换别的武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