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

2013年10月9日 至 2013年10月13日 ,白先勇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在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3.10.09 - 2013.10.13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暂无

演出详情

继昆曲《牡丹亭》、《玉簪记》后,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再次担纲,将其心中最重要的女人——尹雪艳搬上舞台,根据白先勇最广为人知的中篇小说改编的方言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将于10月19日隆重献演上海文化广场。据悉,这是白先勇首度授权改编《永远的尹雪艳》,也是两岸三地文化戏剧精英共同打造的一出最絢丽的上海神话。

执导该剧的导演徐俊,是继越剧《玉卿嫂》后,他二度与白先勇合作。此番合作最大亮点莫过于全剧以上海方言为主体的对白——这部以“方言话剧”为核心创意的舞台剧全部以上海话呈现,演出时演员也必须全程使用沪语及具有上海特色的方言。徐俊表示,希望通过这出戏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真正的精神价值,展现上海方言和上海文化的真正魅力。

尽管外界最为关注的女主角尹雪艳的人选尚在洽谈中,但剧组和导演已锁定在上海籍的影视剧明星范围中选择,而“尹雪艳”小说中着笔墨最重的男人之一、也是剧中的男主角——徐壮图,已敲定当红影视剧小生胡歌。凭借出色外貌和不俗演技已然跃升为内地一线明星的胡歌,此番加盟也为一尝回归舞台的夙愿。而流利的上海话也是胡歌能击败众多竞争者顺利入组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为勾起人们对百年上海绝代风华的旧时记忆,真实再现小说中描绘的那让无数人魂萦梦牵的“尹雪艳”的万千风情,以及当年百乐门的翩翩舞姿,白先勇还特邀好友、著名服装设计师张叔平为尹雪艳度身打造神秘的蝉翼旗袍,力求完美展现倾国倾城的海派风韵。

说尹雪艳——此女只应天上有

《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第一篇,是一篇深刻反映上世纪中叶至今沧桑变迁的文学力作,自问世以来,尹雪艳这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也一直以其栩栩如生的绝世形象树立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可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尹雪艳”。

说起尹雪艳,白先勇笑谈这是他童年的记忆,“那还是1945年回上海,我还只是个孩子,那时也不曾进过百乐门,只是路过在门口张望,只见一群舞小姐婀娜地款步踏入,那种无与伦比的翩然风姿,真是踏遍全世界都再找不到,怕是也只有在大上海,这方百年来浸润于中西文化的灵气之地,才能吸纳、融合、培育出这样精致的美人儿。”于是,若干年后当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书时,便萌生了写《台北人》的想法,《永远的尹雪艳》也成了开卷之作。

《永远的尹雪艳》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刊登的第一篇台湾小说,刊载于1979年的《当代》创刊号。而白先勇最得意的也是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不老是违反自然的,所以严格说起来尹雪艳是个超自然的人物,她就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即便历经跌宕饱经沧桑,面上却是不留丝毫痕迹,依然故我地绝然超脱于碌碌俗世间,永远年轻、永远自信,永远有转机和福运。”

在白先勇眼里,尹雪艳是上海钟灵地秀的产物,她有着上海独有的精致内敛和低调富丽,他说,“1987年时我就曾预言,上海是长江的龙头,它一旦抬了头,就不得了。现在你看,尹雪艳不老,上海也不会老。曾有很多人问我笔下的尹雪艳和金大班有什么不同?如果定要将这两个女人相比较,那只能说金兆丽终究是人间的,而尹雪艳则是天上的。”

品上海话——那份优雅与身俱来

选择用方言演出,是导演徐俊能获得白先勇认可并甘之如饴将“尹雪艳”交付到他手中的至关紧要的法宝。据白先勇透露,此前除了谢晋导演曾想将“尹雪艳”搬上银幕外,还有不少人“觊觎”着这位美丽不可方物的女人,但他现在却放心地把“尹雪艳”交给了徐俊。对此,徐俊连连表示“这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运”。

在此之前,徐俊就曾与白先勇合作过越剧《玉卿嫂》,并已拍成电影。对于白先勇的作品,徐俊一直以来都想做成“三部曲”。《玉卿嫂》大获成功后,他便征询白老师的意见,接下来还可以将哪篇小说搬上舞台。“那天我和白老师在南京路边走边聊,我问了他之后,没想到,他说‘那就尹雪艳吧’。我真可谓是又惊又喜。”徐俊说。

但是,徐俊认为,真正能够让白老师放心“交出”尹雪艳的,应该是“方言话剧”这四个字。“用上海的方言演话剧不是我们首创。”徐俊介绍说,“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当年就提出过这样的构想,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以实现。这次我们也是希望能把佐临先生的精神传承下来,在舞台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接续海派艺术的文脉和风韵。”白先勇也表示:“徐导一说用上海话演,我就对这个创意大感兴趣。因为只有上海的文化和精致才能孕育得出尹雪艳这样的人物,所以,尹雪艳说上海话就对了!”

对上海话颇有研究的徐俊说,他希望通过这出戏能掀起上海方言和上海文化的关注:“上海话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与城市的记忆有关,有城市的韵律在其中。上海话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斯文、含蓄。我希望戏里能呼唤出这种神韵,体现上海话真正的美学价值和文化魅力。”

“尹雪艳”剧透看点

此番制作演出,白先勇、徐俊、张叔平、曹路生、金复载等艺术家强强联手外,《永远的尹雪艳》一定演绎出最絢丽的上海神话。

看点一:张叔平的旗袍

张叔平在《花样年华》等电影中设计的旗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此番为尹雪艳设计旗袍,也是十分投入。导演徐俊透露道:“尹雪艳的旗袍要求素淡,但是舞台演出毕竟有色彩的要求。如何完美呈现,要下一番功夫。但张叔平一定会让大家有惊喜。”

看点二:白光的老歌

据导演徐俊透露,全剧将使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歌星白光的经典老歌作为贯穿音乐,《恋之火》、《魂萦旧梦》等都将一一出现。

原著:白先勇

编剧:曹路生

服装设计/美术指导:张叔平

导演:徐俊

作曲:金复载

关于白先勇

1937年7月11日生于广西桂林,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海内外最享盛名的华人小说家之一。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新作有《父亲与民国》。

白先勇的代表作品有《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谪仙记》等,《永远的尹雪艳》是其小说集《台北人》中的首篇,也是最有份量的一篇。

2003年和2005年分别制作了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记》。其中,《牡丹亭》至今已演出200多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观赏热潮。

关于《永远的尹雪艳》

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一个如花似玉的红舞女,是十里洋场新贵们的追逐目标。来到台湾,尹公馆很快成为上流社会“旧雨新知”的寻欢乐土和怀旧场所。那些失去官衔的遗老遗少,十几年前作废了的头衔,经过尹雪艳娇声软语称呼起来,心理上恢复了许多优越感。

在尹公馆,患着风湿症和烂眼圈的吴经理,落魄之中不忘重温昔日的黄金梦;沉湎于牌桌的贵妇人,以激烈的厮杀填充精神的空虚和崩溃。但尹雪艳没给他们带来任何希望。她妖冶迷人,也冷艳逼人;她看着牌桌上的厮杀,自己也在无形中杀人。她像一颗“白煞星”,“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当年,上海棉纱财阀王贵生为之遭了枪杀,金融界洪处长因其倾家荡产;如今,迷恋上她的台湾新暴发户徐壮图也遇刺身亡。

小说摘录:关于尹雪艳

尹雪艳总也不老。

……

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不错,尹雪艳是有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丽甜净的眉眼子,但是这些都不是尹雪艳出奇的地方。见过尹雪艳的人都这么说,也不知是何道理,无论尹雪艳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别人伸个腰、蹙一下眉,难看,但是尹雪艳做起来,却又别有一番妩媚了。尹雪艳也不多言、不多语,紧要的场合插上几句苏州腔的上海话,又中听、又熨帖。有些荷包不足的舞客,攀不上叫尹雪艳的台子,但是他们却去百乐门坐坐,观观尹雪艳的风采,听她讲几句吴侬软话,心里也是舒服的。尹雪艳在舞池子里,微仰着头,轻摆着腰,一径是那么不慌不忙地起舞着;即使跳着快狐步,尹雪艳从来也没有失过分寸,仍旧显得那么从容,那么轻盈,像一球随风飘荡的柳絮,脚下没有扎根似的。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旋律,尹雪艳有她自己的拍子,绝不因外界的迁异,影响到她的均衡。

尹雪艳迷人的地方实在讲不清,数不尽。但是有一点却大大增加了她的神秘。尹雪艳名气大了,难免招忌,她同行的姊妹淘醋心重的就到处吵起说:尹雪艳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谁知道就是为着尹雪艳享了重煞的令誉,上海洋场的男士们都对她增加了十分的兴味。生活悠闲了,家当丰沃了,就不免想冒险,去闯闯这颗红遍了黄浦滩的煞星儿。

白先勇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敬请期待!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