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响乐团2014-2015音乐季—"传承古典的浪漫"系列音乐会

2015年1月25日 ,天津交响乐团2014-2015音乐季—"传承古典的浪漫"系列音乐会在 天津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01.25

天津大剧院-音乐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现场演出为准

演出详情

指挥:汤沐海

20年前,人们在介绍他的时候会说,这是著名导演汤晓丹的儿子。10年前,人们会说,他是大名鼎鼎的指挥家卡拉扬的弟子。而今天,人们只需说,他就是汤沐海。

签约柏林爱乐乐团,与伦敦爱乐等世界一流乐团合作,担任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作为继祖宾·梅塔和小泽征尔之后又一位亚裔指挥出任欧洲重要的国家级歌剧院首席指挥一席……汤沐海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已难小视。他的指挥风格以激情见长,非常富有感染力。"他不仅能在排练时感染乐队,而且能在演出时感染观众,而在演出时,对我们乐队成员来说也是一种享受。"欣赏过汤沐海指挥的人,无不被他丰富、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所感染。与其说他是在指挥,不如说他是在"舞动"旋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已将血和肉融进音符之中。"汤沐海生于上海,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后赴德国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大师班深造。1983年赫伯特·冯·卡拉扬邀请汤沐海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之后他跟随指挥大师卡拉扬在柏林学习两年。除与柏林爱乐乐团继续合作外,汤沐海还指挥过许多世界著名乐团,如伦敦爱乐乐团、英国BBC广播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和以色列爱乐乐团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起,汤沐海先后担任比利时皇家弗兰德斯爱乐乐团、澳大利亚昆士兰交响乐团、里斯本古本江交响乐团、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自2006年起,汤沐海出任瑞士苏黎世室内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作为客席指挥,他曾与欧美百余个著名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成功合作演出。

汤沐海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父亲是著名的电影导演汤晓丹先生。汤沐海从小受各种艺术的熏陶,尤其对歌剧情有独钟,他曾指挥德国柏林、汉堡、艾森及莱茵国家歌剧院,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等歌剧院成功地演出了《叶甫根尼·奥涅金》、《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卡门》、《蝴蝶夫人》、《图兰朵》、《托斯卡》、《茶花女》等经典歌剧,曾指挥中国作曲家瞿小松的歌剧《命若琴弦》在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上的首演,并曾在巴黎之秋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慕尼黑现代艺术节进行过巡演。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与他有过成功的合作,如奥依斯特拉赫、罗斯特罗波维奇、穆特、帕尔曼、朗帕尔、阿格里奇、佳克米尼骑士、琼斯夫人及梅纽因勋爵等。在繁忙的国际指挥活动同时,汤沐海一直关心祖国音乐的发展和建设,自1983年起,他担任中央乐团常任指挥,后任中国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现任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河南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德国汉堡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汤沐海指挥欧洲众多乐团录制出版的唱片由包括DG和Teldec在内的多家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2002年,他指挥古本江乐团与沙隆·伊斯宾合作录制的谭盾和克里斯托弗·罗塞的吉他协奏曲唱片荣获第44届格莱美最佳古典现代作品奖。

演出:天津交响乐团

天津是西方音乐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交响乐在天津拥有着广泛的听众和知音。天津交响乐团是我国大型交响乐团之一,始建于1985年,现任团长肖嘉喜,艺术总监汤沐海,常任指挥杨力、易娟子。普及和发展交响乐事业是乐团的宗旨。

天津交响乐团致力于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地演奏了近千部著名中外作曲家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及独奏、重奏、独唱、合唱作品,并始终鼓励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创作,叶小纲、鲍元恺、金湘、唐建平、姚盛昌、刘庭禹等著名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均曾由天津交响乐团首演。

天津交响乐团除在天津举办常规音乐会及音乐季外,也经常在国内各省市进行巡回演出,还应邀到韩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访问演出。2003年10月,应日本文化厅邀请,天津交响乐团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二届亚洲交响乐周"专场音乐会,反响强烈,赢得广泛赞誉。天津交响乐团除上演大型交响乐外还经常举办独唱、独奏、重奏等多种形式的室内乐音乐会,并多次与中外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严良堃、黄飞立、陈贻鑫、陈燮阳、徐新、郑小瑛、韩中杰、曹丁、胡炳旭、黄晓同、卞祖善、高伟春 谭利华、邵恩、李心草、杨力、傅人长、张列、滕矢初、姜金一、戴中晖、朱晖、齐佩尔、费德布里、罗伯特·格特、白镇铉、罗纳德·舒维茨、克雷然诺夫斯基、费雷拉·罗拉、诺尔丹、菲利蒲·温特、贡特·卡莱特、纳沃特·安德利西亚、尔汶阿契尔、格诺特·施玛夫斯、克理斯托芬·布莱尔、大卫·加福斯、马兰·卡尔森;独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鲍蕙荞、孔祥东、石叔城、郎朗、李传韵、吕思清、俞丽拿、盛中国、梁大南、何荣、闵惠芬、宋飞、于红梅、章红艳、魏卫东、韩国良、彦斯·林德曼、艾德·斯洛恩、汉斯·皮兹卡、格利高利·琼斯、尼古拉·圣杜利斯、迈克·科蒂斯、亚利山大·菲特斯坦;歌唱家宋祖英、戴玉强、吴碧霞、高曼华、张立萍、马梅、郑咏、关牧村、李谷一、尤泓裴、王秋梨、范竞马、刘维维、袁晨野、曲波、王秀芬、黄华丽、程志、王凯平、蒋大为、么红、于淑珍等进行过成功的合作。

天津交响乐团长期地、不间断地深入到天津大、中、小学校进行普及高雅艺术的演出,并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交响乐十年、千场、百万人"的交响乐普及计划,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鉴于天津交响乐团在发展交响音乐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部授予乐团"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C大调第一交响曲,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于1794至1796年,为作品21号,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据说这部作品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和海顿的保护人。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其中些许节奏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以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其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在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差异。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早年深受布鲁克纳的影响,在后来的创作中主要受到舒伯特、舒曼和瓦格纳的影响。作为指挥家,他成功地指挥了格鲁克、莫扎特、威伯、瓦格纳的歌剧作品;作为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多采用动机发展手法,承袭了瓦格纳的传统,其创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艺术歌曲和交响曲。他的音乐是通向20世纪无调性音乐的桥梁,在音乐风格上是浪漫主义的延续,在表现手法上则不时地显现出勋伯格作品的无调性因素。他善于把哲理与通俗、个性与民族性、浪漫与现代等音乐特性糅合在一起。

第一交响曲"巨人"创作于1888年,是时年28岁的马勒所写的自传式作品,他曾经在笔记上标有"那些年轻人、美德与苦恼……"和"富有人情味的喜剧"等批注。此曲常被赋予标题"巨人",该标题取自马勒所喜爱的作家尚保罗的同名小说,但是小说内容与乐曲并无关连,"巨人"其实就是马勒自己,他在乐曲中叙述青春的欢乐与忧伤,将自身体验化为具有普遍性、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最后则以胜利来结束。也就是说,马勒的浪漫英雄最终去除悲观,肯定生命与世界的永恒之美。

节目单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第一交响曲"巨人"  古斯塔夫·马 勒

PROGRAM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1 in D major Titan             Gustav Mahler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