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 ,四川交响乐团系列音乐会NO.94 柴科夫斯基专场音乐会在 特仑苏音乐厅 精彩上演。
2015.09.27
特仑苏音乐厅
以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2015年9月27日
中国成都娇子音乐厅
老友记&柴可夫斯基
Old Friends & Tchaikovsky
指挥:肖超
Xiao Chao,Conductor
小提琴独奏:宁峰
Ning Feng,Violinist
肖超
青年指挥家。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专业硕士。四川音乐学院二胡专业硕士。
现任四川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甘肃省歌剧院常任指挥、宁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西安交响乐团客席常任指挥、四川音乐学院西蜀中乐团首席指挥、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常任指挥、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客席指挥、香港中乐团特约助理指挥。
宁峰
小提琴家
宁峰出生于中国成都,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随后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并成为该学院首个在毕业独奏上拿到满分的学生。宁峰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获奖,在汉诺威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皇国际小提琴比赛和耶胡迪•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上都有所斩获,并且在2005年迈克•希尔国际小提琴比赛(新西兰)获得第一名,在2006年获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紧紧跟随世界顶尖小提琴家卡瓦科斯、克莱默和阿卡多的步伐。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1878年3月,当作者客居瑞士的一座小城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写成,翌年,在纽约首次演出。
柴可夫斯基原先把这部作品题献给当时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演奏课教授的德国小提琴家奥尔(L. Auer, 1845-1930),本来希望由他在俄国首次演出;但是,由于奥尔虽然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许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一些地方不便于小提琴演奏,也有悖于弦乐器作品的形式,这部作品就此给搁置了两三年。到1881年底,维也纳小提琴家布罗茨基(A. Brodsky, 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难度,先在维也纳、随后又在伦敦和俄罗斯各地成功地进行演出,为此,柴可夫斯基便更改这部作品的题献,把它献给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布罗茨基。
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把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形象给以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其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终于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社会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古典范作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作于1888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他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作曲家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是“命运”。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表现的是另一时代,另一国度中人生与命运的斗争;虽然并没有标题“命运”
却反映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既惶惑不安,又渴求光明的心境。作曲家在札记中写道:“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肯定生活的思想”
《第五交响曲》于1888年11月17日初演,未获成功,并受到音乐界的批评。但1889年3月3日在汉堡由作曲家指挥的演奏,却大获成功。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转朝气蓬勃的快板,奏鸣曲式。行板, e小调,4/4拍子的序奏开头,单簧管呈现凝重、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命运”,但它只是微弱、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进入主部以后,转成生气蓬勃的快板,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
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圆舞曲,三段体。摒弃了传统的谐谑曲而使用圆舞曲乃是柴可夫斯基的新尝试,以艳丽的旋律为中心的梦幻式圆舞曲,给予听众一种飘渺的感觉。
第四乐章,终曲,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形式。序奏为E大调,4/4拍子,实际上是全曲“中心旋律”的大调形式,开始是弦乐合奏,接着在弦乐器以三连音装饰之下,管乐合奏庄严地呈现。此乐章庄严、雄壮,仿佛在高唱“战胜悲哀”的凯歌一般,又以人类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命运而告终。
曲目
Program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35号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35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e小调第五交响曲 作品64号
Symphony No.5 in e Minor, Op.64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