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 ,2014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系列演出 “南”与“北”间的对话 I在 贺绿汀音乐厅 精彩上演。
2014.05.11
贺绿汀音乐厅
暂无
2014“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上海音乐学院将联手中央音乐学院推出两场“南”与“北”间的对话音乐会,音乐会旨在凸显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国际话语权,并以此推进和策应当代音乐创作与研究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南”与“北”间的对话I ——2014“上海之春”中国优秀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将于2014年5月11日上演于贺绿汀音乐厅,担任全场演奏的是目前欧洲最出色的室内乐团之一荷兰新音乐团(Nieuw Ensemble)。该乐团以演奏现代音乐作品著称,是欧洲最具典范意义的现代先锋音乐演奏团之一,以独树一帜、大胆而富有趣味的跨界音乐编排而享誉全球。
本次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的表演曲目有:许舒亚《虚实》(1996)为琵琶、古筝和室内乐队而作,陈其钢《抒情诗Ⅱ-水调歌头》(1991),何训田《声音图案》2拂色图(1997),郭文景《社火》(1991),安承弼《星座》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2003),贾国平《天际风声》(2002)为笙、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陆培《山歌与铜鼓乐》(1983)钢琴独奏。
郭文景《社火》(1991)
社火,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演出形式,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据历史记载,通常这种祭祀仪式在农村的神庙或空旷的舞台上举行。其实质包含的内容多源自于历史故事。参与仪式的人们在关注仪式中神圣元素的同时,更重视该仪式所蕴含的休闲与娱乐性,这些有代表性的演出通常也都在喧闹的氛围中举行。这便是社火被人津津乐道的缘由。
郭文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系主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中央直接联系专家,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中国音协音乐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
郭文景创作过四部歌剧,一部芭蕾舞剧,三部京剧配乐,七部协奏曲,六部交响曲,两首交响诗,两首交响序曲,两部乐队组曲,一首交响声乐套曲,三部大型民族器乐曲,三部弦乐四重奏和十多部室内乐重奏以及若干独奏曲和无伴奏合唱曲等。
郭文景曾在许多重要的艺术节,如:爱丁堡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荷兰艺术节、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都灵九月音乐节、香港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艺术节及伦敦阿尔梅达歌剧院、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法国鲁昂歌剧院、科罗拉多中央城市歌剧院、罗马艺术中心、维也纳皇宫等地上演他的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或他的歌剧。
郭文景的作品具有厚重、宏大、悲壮和有历史感的特点。歌剧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狂人日记》是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第一部中文歌剧,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郭文景还在歌剧创作中,首创了引入中国戏曲演员和在舞台上配置独奏民乐的艺术形式。
郭文景的歌剧在国际舞台上有较大影响,《狂人日记》先后有过荷兰、伦敦、鲁昂、法兰克福和北京等五个不同制作版本并出版CD;《夜宴》有伦敦、香港、巴黎-纽约-柏林、维也纳、北京等五个不同制作版本。这两部歌剧和《凤仪亭》还有很多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歌剧《李白》则分别曾在科罗拉多、罗马、洛杉矶、香港、北京和上海公演。
多年来,郭文景的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同时他也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约稿。他是有两百年历史的国际著名出版社RICORDI—BMG签约的唯一华人作曲家,该出版社将出版他的作品并向全世界作宣传推展。郭文景还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首位签约作曲家。
郭文景曾应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曾到美国进行访问。他还应邀到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地讲学。
郭文景多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蜀道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郭文景是“政府津贴”获得者,还获得过“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联世纪之星”、“中国百名优秀艺术家”以及“首都高校名师”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中国文艺界最高奖——“中华艺文奖”。
郭文景还为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少红的《红粉》、滕文骥的《棋王》以及电视连续剧《南行记》、《死水微澜》等4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写过音乐。2008年,他应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一场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音乐。
陈其钢《抒情诗Ⅱ-水调歌头》(1991)
陈其钢——《抒情诗II》(水调歌头)
男中音、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A大调单簧管、曼陀林、吉他、竖琴、打击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旅法作曲家。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罗忠镕。1983年毕业后赴法国深造,被奥利维耶•梅西安纳为关门弟子。
2005年法国音乐版权组织授予陈其钢最高音乐成就奖“交响音乐大奖”。
2007—2008年,应北京奥组委之邀,出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他创作的歌曲《我和你》最终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第29届奥运会主题歌。
2012年获法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颁发的年度音乐奖“罗西尼奖”。
2013年与莫言,郎朗一起被凤凰卫视等主要媒体评为全球文化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华人。
为了表彰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以及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2013年法国政府向陈其钢颁发象征国家荣誉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主要作品:管弦乐:五行、源、逝去的时光、蝶恋花、道情、失乐园、二黄。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音乐: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歌曲:我和你
作曲:1991年
时长:约12分钟
首演:1991年4月2日,阿姆斯特丹帕拉迪索大礼堂
发行:Gérard Billaudot出版社
委托:荷兰新乐团(Nieuw Ensemble)
我的三位一体……
- 苏轼(1037-1101年)是北宋著名诗人。《水调歌头》是苏轼于1076年所作。
- 歌唱:京剧唱腔,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
- 西方乐器小型合奏:运用各种灵活的表现方式,与人声交相辉映。
1076年、1750年和1991年:这三个历史日期对我来说是完全相同的。这首“诗”源自三个时代,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诗、歌唱和乐器演奏——诠释其丰富内涵。尽管中间相隔将近一千年,但同样的声音唱出了同样的情绪,那就是人类的孤独。
陈其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贾国平《天际风声》(2002)——为笙、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海子的诗歌《九月》是这首作品旨在表达的音乐意象。作曲家在该作品的写作中,将文字结构作为音乐结构参数,同时又将诗歌中的语言意象与音乐表现相关联。本曲充分展示了笙的和音以及多声部演奏技巧,笙作为乐曲的灵魂,连绵不绝,忽近忽远,展示了一种辽阔与寂寥的时空背景;大提琴在此曲中有多处类似蒙古族马头琴的音色运用,并有片段旋律引自蒙古族科尔沁草原上的古老民歌《穆色烈》。 大提琴声部在此曲中似大自然中风声的独吟,看似平静的线条下确蕴含激烈的情感想要倾诉;打击乐的意境似广袤的草原,是流浪者的家园,为笙和大提琴做氛围的烘托。在乐曲开始,剧烈的音响喷泄而出,在一番叙述后又逐渐达到情绪的高潮,最后归于平静与回响,似诗歌中的意境:众神远离人而去,人孤独面对苍穹, 思念拥有神的日子…
该作品于2005年6月24日在德国汉诺威“远东音乐节”上首演。
贾国平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
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91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94年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98年7月获得德国艺术家文凭, 9月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其创作体裁广泛,涉及室内乐、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以及舞剧与影视音乐。其作品被阿蒂提弦乐四重奏(Arditti Quartet)乐团、多伦多新音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与慕尼黑爱乐乐团等众多乐团在国内外多个国家与城市上演,并由德国Sikorski国际音乐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多次受国外音乐节与音乐院校的邀请出国进行演出与讲学交流。 2007年贾国平发起 “中国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现已成功连续举办六届。2009年组织策划了“作曲大师与现代音乐经典—德国当代音乐周”系列活动;2011年组织策划了“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1年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并于2012年随团赴欧洲参加德国石荷州音乐节、波兰克拉科夫老城音乐节、德国德累斯顿TonLagen当代音乐节以及2013年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举办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专场演出。
主要作品List of Major Compositions:
《清调》Qing Diao(1998)
《颓败线的颤动》Tremors of Degradation(1999)
《孤松吟风》The lone pine singing in the wind(2001)
《飘荡在苍穹》Prelude - Drifting in the Firmament(2001)
《天际风声》The Wind Sound in the Sky(2002)
《翔舞于无极之野》Schweben über grenzlosem Feld(2002)
《碎影》Der zersplitterte Klangschatten(2003)
《于无声处》wo kein Klang ist(2005)
《冰与火的幻象》Eisfeuer(2005)
《清风静响》Whispers of a gentle wind(2011)
《落叶吹进深谷》 Falling Leaves Into Deep Valley(2011)
《迦陵频伽》 Kalaviuka (2012)
《万壑松风》The pine-soughing valleys (2014)
许舒亚:《虚实》(1996)为琵琶、古筝和室内乐队而作
作品由法国Royaumong夏季国际创作年会委约创作。‘虚实’的概念取自老子的哲学理念,同时这一理念也与佛教的‘空盈’非常接近。
从音乐构思和作曲思维结构来看,‘虚’代表着音色的空灵、音响的空间分布、静止(休止符)和音乐厅混响的结合及音乐的延续。‘实’则意味着密集的音程、乐句或乐段的运动以及节奏的方向设计。作品中有三个重要的音形成音程中心及色彩中心、即虚幻构成的中国乐器笙的音色,随之以变奏和不同的演奏方式来发展、变幻及润色。
作者个人受到普陀山天宁寺的祈祷仪式气氛的感悟,如钟声、木鱼、众人的喃喃吟唱,通过乐器的不同组合及节奏的展开而构成全曲的特点。
1996年世界首演于巴黎,演奏:荷兰新音乐乐团,琵琶演奏:吴蛮,古筝演奏:徐凤霞,指挥:Emilio Pomaric
何训田《声音图案》2拂色图(1997)
短笛,长笛,小提琴
《声音图案》是一部为所有物种而作的元音乐,人类第一部献给所有物种之声。
拂色图是该组曲中的第二首。
何训田,著名作曲家,音乐新语言开创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一九八一年创立「三时说」和「音乐维度论」; 一九八二年创立「RD作曲法」,是中国当代第一部作曲法; 一九九五年开创了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第一张中文唱片的历史,创作的《阿姐鼓》《央金玛》等唱片全集在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出版发行,销量数百万张; 一九九六年创立「结构流作曲法」; 一九九七年创立「空隙论」; 二〇〇三年完成人类第一部献给所有物种的元音乐《声音图案》; 二〇〇八年完成人类第一部前意识音乐《一訸上歌》。
获得十五项国际作曲奖和十三项国家作曲奖;国际华纳、朔特音乐等多个国际出版机构在全球出版发行他的作品; 英国BBC交响乐团等数十个乐团为他的作品在全球作世界首演和演出;全世界数千家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评述了他的作品、作曲技法和创作思想。他的理论和作品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 纽约时报称他“帮助中国人实现了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
安承弼:《星座》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2003)
韩国锦湖文化基金会委约作品。
首演于2003年在法国Pablo Casals国际音乐节。
音乐作品的演奏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处于对乐器的演奏实体无任何感知的状态。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回忆片段而识别其作品中使用的特有音色。根据这种音乐固有的特性,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种特有音色短暂地失去其正体性会对其音响产生怎样的效果?而且在这种含蓄地,高度净化的音响除了乐器本身所发出的音响之后还会保留着何种属性?我的这部音乐作品《星座》正是根据上述疑问为出发点,并作为必要的组成要素来用于音乐创作。通过这种构思的音乐创作,我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根本,最简单的音响原理出发,并对传统的音乐和乐器的概念引出一个全新的阐述。
在银河系中散发出耀眼光芒的星体不仅具备着停留在宇宙中的物质特性,而且还具备着不可侵犯的,超自然的,一种双重性质的能量体。音乐作品中的声音也具备着与宇宙星体相同的特征。就像宇宙星体的物质在空中的漂浮当中所产生的星光一样,声音也会产生这种效果。而这种现象除了会产生出一种柔和的一面,还会产生一种恐惧的一面。通过宇宙中这种多样的变化,可以设想黎明到来时各个星体之间形成的和谐状态。
星体在宇宙中散发出的不仅仅是光芒,而是一种希望。即:虽然他们发出光芒的瞬间即刻会消失,但作为其现象的本体,它们会重新作为一种新的能量在宇宙中存在。这部作品就是以这种大自然的原理为基础而创作的。小提琴和钢琴在这部作品中作为通往变化莫测的宇宙而相互呼应。虽然作为宇宙中的一种虚像,但这种组合方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宇宙神奇的途径。通过这部作品的演奏,我希望听众们摆脱传统的欣赏方式,与作品形成浑然一体,并与乐器之间形成紧密关系,从而深入到《星座》神秘的音响世界。
安承弻,旅法作曲家,教授, 博士生导师。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1991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 院作曲指挥系, 1994年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CNSMP)高级作曲班,作曲师从 Gerard Grisey。1998年,作曲和电子音乐以一等奖毕业。2002年任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 音乐中心作曲教授,艺术总监, 并组建了上海音乐学院电子声学音乐中心(EAMC)和2011年 南昌大学电子音乐研创中心(EMRCC)。2007年被德国DAAD委任为驻地作曲家。受2003 年Pablo Casals夏令营和2011年6th SNO Summer Music Camp音乐夏令营的邀请作为特约 作曲教授。
在1993年, 他参加了在雅典举行的奥林匹亚国际作曲比赛, 为室内乐而作的《冥悟 “MingWu”》。他同样为不同的交响乐, 室内乐以及电子音乐作品。他获得过七次国际比赛 大奖, 1996年他被Unesco联合国国际音乐委员会选中, 成为96年举行的国际论坛的6位作曲 家代表之一。
1991年以来,他先后在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演和发表音乐作品。合作机构包括法 国国家电台INA-GRM, TU柏林理工大学,法国蓬皮杜中心, 法国GRAME,及EMEB等。他 参加的音乐节包括Presences音乐节, Aspekte Salzburg音乐节, Musik unserer Zeit, 国际音乐 节, Pablo Casals 国际音乐节, Ultraschall音乐节, 等等。
他的作品被Intercontemporain,德国广播交响乐团(Deutschlandradio),奥地利新音乐乐团 (Österreichisches ensemble fûr neue musik)和法国广播爱乐交响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 Radio France)等世界优秀的乐团演出。特别是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他的管弦乐 队作品«树之脉»“Gyol”由郑明勋指挥的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演奏。他的另一部作品《暗流“Undercurrent”》由柏林钢琴打击乐室内乐团(Berlin PianoPercussion Chamber)委约), 2011 年11月在柏林音乐厅(Berlin Concert Hall Konzerthaus)首演。
2012年5月5日,在柏林音乐厅,举办了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柏林音乐厅合作的《安承弼肖像 专场音乐会(Portrait Chengbi AN) 》。2012年9月26日他的作品《树之脉“Gyol” 》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柏林爱乐音乐厅Berlin Philharmonic Concert Hall成功演出。他在2013年完成的双重协奏曲,《顿悟“Dun Wu”》 (法国政府委约)已在2014年1月,由 Jacques Mercier指挥的Orchestre National de Lorraine, 并在法国首演。2014年3月3日, 在韩国艺术天堂举办的《 The 1st International Ahn Eak Tai Music Festival 》中亚洲首演。
陆培: 《山歌与铜鼓乐》(1983)钢琴独奏
《山歌与铜鼓乐》是中国当代作曲家陆培先生于1983年在广西完成的一部钢琴作品,其作品荣获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征集评选”第一名。生长于广西的作曲家,对广西的民间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经常深入到广西不同的地区去了解广西各个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学习、掌握了广西民族音乐的精髓。《山歌与铜鼓乐》即是一部融合了广西壮族,瑶族,苗族等音乐素材,并采用现代创作技法而创作的一首独奏钢琴作品。
一些美国主流报纸对陆培音乐的评论:
陆培的音乐“灵动而满有睿智,色彩斑斓, 异常甘美而又动感十足……”
---美国《华盛顿邮报》
“如同听众们那样如痴如醉,演奏家们也同样如痴如醉地享受着演奏陆培音乐的乐趣。”
---美国《克拉玛祖日报》
陆培,博士,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许多国际、国内音乐比赛大奖的获奖者。陆培197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学习作曲并获学士学位,师从丁丕业、徐月初等,后以优异成绩留校工作;1985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在职研究生学习,师从陈钢、桑桐、陈铭志、胡延仲等先生。1986年起任教上音作曲系;1988年被聘为讲师,并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副主任。
陆培1991年7月赴美深造。他从美国路易维尔大学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获得他的博士学位(2002);他曾任教于美国路易维尔大学(2003-06),自2006年起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授。他也是广西艺术学院(2004-)与江西九江学院(2008-)的荣誉教授。自2006年起,陆培应聘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2013年任作曲系教研室主任。
作为一位活跃的作曲家,陆培的作品被许多世界一流乐队或室内乐团演出过,如美国的明尼苏达交响乐团,马友友“丝绸之路项目”音乐系列,荷兰阿姆斯特丹新音乐团等,他的音乐被美国纽约的Traditional CrossingRoad Music出版社与印地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CD。他的委约来自马友友“丝绸之路项目”,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现代音乐项目,美国作曲家协会,美国音乐中心、及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交响乐团等许多团体。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陆培的音乐“灵动而满有睿智,色彩斑斓, 异常甘美而又动感十足……”
陆培创作的作品有五部交响曲、六部中国生肖年管弦乐系列、两部协奏曲、三部交响序曲、一部大型交响音画、及大量室内乐与影视音乐。陆培的音乐已在欧洲,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许多国家与地区演出。
节目单
1. 郭文景《社火》(1991)
Guo Wenjing – She Huo (1991)
2. 陈其钢《抒情诗Ⅱ-水调歌头》(1991)
Chen Qigang – Poeme Lyrique II (1991)
3. 贾国平《天际风声》(2002)——为笙、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
Jia Guoping – The Wind Sound in the Sky for Sheng, cello and percussion (2002)
4. 许舒亚:《虚实》(1996)为琵琶、古筝和室内乐队而作
Xu Shuya – VACUITÉ/CONSISTANCE for pipa, zheng and ensemble (1996)
5. 何训田《声音图案》2拂色图(1997)
He Xuntian – IMAGES IN SOUND 2 FuSe Pattern (1997)
6. 安承弼:《星座》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2003)
An Chengbi – Constellation For violin and piano (2003)
7. 陆培: 《山歌与铜鼓乐》(1983)钢琴独奏
Lu Pei – Mountain Air and Bronze Drum Music for piano solo(1983)
* 演出内容以演出现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