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哈姆雷特》在 福建大剧院 精彩上演。
2017.11.18
福建大剧院-歌剧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剧目亮点:
如果一颗炸弹悬在你头上, 如果一堆责任摆在你面前, 你还能思考个人的生死存亡吗? 还要发问“生存还是毁灭”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伟大之处、 五百年来无人超越之处,就是他把伟大人物的可笑、可悲、令人怜悯、令人恐惧的悲剧性,淋漓尽致的挖掘出来解剖给人看。四百年来,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吸引着无数的戏剧人和研究者,国家大剧院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继话剧《仲夏夜之梦》、歌剧《麦克白》成功上演之后,再度将莎士比亚剧作搬上话剧舞台。
话剧《哈姆雷特》是国家大剧院建院9年来制作的第67部剧目和第7部话剧剧目。在序幕的炮火和螺旋桨声中,佟瑞欣、朱杰饰演的朱生豪和宋清如缓缓登台,陈薪伊倾力执导的《哈姆雷特》揭开了“面纱”。王诗槐、关栋天等一众话剧舞台的“实力派”等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优秀青年演员组成了该剧的强大演员阵容。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将以高水准、高质量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再现莎士比亚戏剧的无穷魅力,在莎翁逝世400周年之际向这位戏剧泰斗致敬
在震人心魄的入侵者的轰炸声中,佟瑞欣饰演的朱生豪在破旧的床上笔耕不辍地翻译着。当他的手稿再次被炸毁,烧焦的译稿散落在舞台中央,他扼腕感叹:“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由此揭开了该剧对于《哈姆雷特》的诠释视角。
在此剧演出中出现一对巨人——莎氏作品的中译者朱生豪夫妇。在抗日战争中,朱先生的译稿多次被日寇炸毁,朱先生三次重译《哈姆雷特》剧本,果敢坚持的行动深深感动着陈薪伊导演,这正是与哈姆雷特的迟疑、延宕形成的对比。因此她让朱生豪夫妇重生在舞台上,分别扮演哈姆雷特和奥菲尼亚两个人物,她要表现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
在局限的空间内,给观众创造无限的想象力。舞台的中心由朱生豪烧焦的翻译手稿构成,并由其来搭建空间的力量:朱生豪在一张破床上,在烧焦的江南破屋里构建着《哈姆雷特》的戏剧模型。舞台中央是一座平台菱形装置,最中心的空间里有一个三层的平台,它象征着解剖人性的三层界定,构成每个人的‘表演’模型。这也呼应了莎士比亚那句‘什么是戏剧’的名言,戏剧就是将善、恶真实地展示给大家看。
宫廷戏部分,主要人物都是来参加婚礼、看戏、观赏击剑比赛的,所以服装和造型一定要华贵,只有一个人是刻意的穿着丧服,那就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而朱生豪部分,民国的才子佳人是中国第一次文艺复兴运动的先行者,他们是勇士。男士和女士都可以找到他们同时代和欧洲服装造型统一的审美取向。
任何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对生活、对人性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在陈薪伊的所有创作中,她都能以演出强化她对生活、对经典的认知,使演出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这成了她导演艺术的灵魂和风格。原剧中的复仇并不是她此次的第一主题。她在剧中要强调的是“行胜于言”,在演出艺术处理上,她的每部戏都有新的探索和特色,此次的《哈姆雷特》依然如是。
将是一出别开生面的演出,尽管你也会有你眼中的哈姆雷特,但这出戏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罗锦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剧情简介
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轰炸声,病入膏肓的朱生豪趴在床上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日军的炸弹第三次把写好的手稿炸毁。被炸毁的《哈姆雷特》手稿散落在空中,躺在病床上的朱生豪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便翻身下床开始重新翻译。炮火声中丹麦邮号远远地吹响,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莎翁笔下的丹麦王室……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出现,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哈姆雷特刺死克劳狄斯后毒发身亡,临死之前将王位传给了正率军走入宫殿的小福丁布拉斯……
王室的悲剧缓缓落下大幕,朱生豪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将生命永远的定格在32岁的年龄和32部莎士比亚作品的译本上。哈姆雷特幻想曲声中,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缓缓走上舞台,说着对这位“无冕之王”的无限思念……
主创团队
导演:陈薪伊
著名戏剧家、总导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上海电影集团演员剧团话剧艺术顾问
从事戏剧创作65年,导演作品近120部。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特殊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2012年“中华文化人物”称号,首届国家一级导演职称。陈薪伊导演连续三年为国家大剧院创排四部歌剧:《图兰朵》《艺术家生涯》《山村女教师》和《赵氏孤儿》。2012 年的歌剧《图兰朵》获首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艺术最佳导演奖、首届上海白玉兰导演奖和首届弘扬中国文化奖。2016年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陈薪伊导演多次赴海外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并进行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为传扬中国文化作出卓越贡献。
舞美设计:王晶
舞台设计、专栏作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伦敦大学皇家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研究生,英国Prof. Gavin Henderson(CBE)院长奖学金获得者,研究方向:配景设计。《E演》学刊驻英记者,英国艺术期刊Art Zip(lssue6)特约主编。2014年在英国剑桥设立个人工作室,创作往返于中、英两国。
具有丰富剧场工作经验的青年设计师,作品涉足歌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戏剧样式。其中包括舞台剧《狗魅》(2016),伦敦著名舞蹈剧场Sadler's Wells的《平凡之爱》(2014),上海话剧中心普契尼歌剧《三联剧》(2008),音乐剧《楼兰》(2014)等,其中民族戏剧《那山那水那云》(2005)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金奖。
灯光设计:胡耀辉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兼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委员。
涉猎不同剧种的灯光创作,作品数百部,其灯光设计风格情感细腻,内敛大气,被称作“最具文学造诣的灯光设计师”。获2004-2007年度话剧“金狮舞台美术奖”,获2014中国舞台美术“年度人物”;6次获文化部“文华舞台灯光设计奖”。
代表作品:话剧《雷雨》《原野》《红白喜事》;歌剧《图兰朵》《赵氏孤儿》《运河谣》;舞剧《桃花源记》《传丝公主》;戏曲《关汉卿》《唐婉》《续琵琶》;音乐剧《文臣公主》灯光总设计等。
主演:佟瑞欣
上海电影集团演员剧团团长,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协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员。
主要话剧作品:
《WM我们》《清宫外史》《变形记》《雷雨》《吁地》等。
佟瑞欣对于哈姆雷特的演绎诠释:“能够饰演哈姆雷特实际上对于很多在戏剧学院读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哈姆雷特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王子。导演将他优柔寡断的一面拎出来放大了,原来那种华丽的、美的、帅的外表,蒙住了很多观众的眼睛。而陈导却放大了他的犹豫不决,也就是哈姆雷特每次拔刀又收回去的细节。因此,对于哈姆雷特这个角色的诠释,我们这一版可能会与以往不同。
主演:王诗槐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
主要影视作品:《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杜公馆》《茶马古道》《漂泊奇遇》《月落玉长河》《太平天国》等;
主要话剧作品:明星版话剧《家》等。王诗槐对于克劳狄斯/老王鬼魂的演绎诠释:
“莎士比亚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所以创作者很难做到去割舍一些东西。其实国王在这部戏中分量非常重,他是全剧中内心最为诡秘和矛盾的人物,所以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他给表演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演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实很过瘾。”
主演:关栋天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他的音色宽亮醇厚,行腔飘逸流畅,吐字清晰,演唱激情饱满、酣畅淋漓,极富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京剧界的“男高音”。
主要京剧作品:《廉吏于成龙》等;
主要话剧作品:《霓虹灯下的哨兵》(明星版)《家》(明星版)《金锁记》原创大型话剧交响剧诗《长征——不朽的丰碑》等;
主要影视作品:《江姐》《廉吏于成龙》《在路上》《生死桥》等。
关栋天对于波洛涅斯的演绎诠释:
“我非常热爱话剧舞台,对于波洛涅斯这个角色,我认同导演对他的解读:好为人师。波洛涅斯好为人师、‘爱管闲事’,最后落个不是。在汤莎逝世四百年之际,我演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感到十分幸运。”
主演:朱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主要影视作品:《潜伏》《雪豹》《黄金地带》《婆婆来了》等;
主要话剧作品:《杜拉拉升职记》《简爱》《吁命》《禁闭》《玻璃动物园》《长恨歌》等。
朱杰对于奥菲利亚的演绎诠释:
“《哈姆雷特》的整个排练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鞭策,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戏剧舞台表演下去的信念。奥菲利亚的美和善良并不好把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庆幸自己能参与其中,并向前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