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道明戏剧演出季(下)前卫剧场《蓦然回首》

2013年11月28日 至 2013年12月1日 ,童道明戏剧演出季(下)前卫剧场《蓦然回首》在 蓬蒿剧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3.11.28 - 2013.12.01

蓬蒿剧场

暂无

演出详情

2012年9月在北京蓬蒿剧场首演

进入了2013年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新锐艺术家单元的Shortlist

2013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展演剧目

RMY THEATRE 保留剧目

剧目介绍:

老知识分子袁教授在梦中经黑衣仙人点拨,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在他幻想中,巴金与曹禺感慨他们的人生和友谊、托尔斯泰与耶稣坐而论道。这个作品由两位演员和一位吉他手出演,充分调动"前卫剧场"的丰富语汇,传达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悔恨、勇气,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在观者的脑海中制造思想的激流。

导演的话:

童先生的这个剧本,充满了困惑、自责、悔悟,但也充满了勇气,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爱,充满了对自由、宁静的渴望。很多人说,这个剧本不适合上演。诚然,这个剧本也许不像个“剧本”,因为它缺乏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也缺乏一个有效的“戏剧结构”。但是,这个剧本的思想含量已足够支撑整个演出。我们只需把这个剧本放在当代剧场(后戏剧剧场)的场域中,一切"问题"都会变成“不是问题”。因为,当“剧作”降级为“文本”、与其它艺术手段平起平坐、不再是统摄整个演出的至高权力时,传统的“戏剧式结构”也将自行解体,演变为片段式的“拼贴结构”,而“戏剧性”也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演员的肉体和声音,以及文本、影像、录音、声音表演者、灯光设计、观众参与等,共同铸就了整场演出的“血肉”。同时,演员们也放弃了“逼真式模拟”的表演方式,而改用“不失自我”的“转述式表演”。

此次的排演过程非常愉快,剧组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探寻各种可能性、勇敢地离开“安全地带”。这很“刺激”,让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思考的乐趣。最难忘的是:我们用童先生的“原装零件”,艰难地“重新组装”了袁教授和蔡女士的戏(这场戏也许最像“戏”),这个工作过程非常有意思,也让我受益匪浅。

“蓦然回首”,童先生勇敢地突破了自己,而作为晚辈的我们,岂能畏首畏尾、固步自封?社会需要不断进步,艺术更需要不断地革新。在此,我引用剧本中的一句话作结。这是于是之先生六十岁生日的时候(1987年),曹禺先生写给他的条幅:初望殿堂,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往复追寻,渐悟妙境。

原著介绍

童道明,我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及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他写的戏剧评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非谈》、《梅耶荷德的贡献》等,受到了戏剧界的广泛关注,他每篇文章都好像有倾诉不完的观点,洋洋洒洒,落笔千言,纵横恣意,显露了他逼人的才学。1981年,他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论文集《他山集》。随后,他的《戏剧笔记》《惜别樱桃园》《俄罗斯回声》《我爱这片天空》等多部作品一一面世。2000年,由他主编的20卷本的《世界经典戏剧全集》出版,引起了文化界的极大关注。2009-2012童先生编剧的《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我是海鸥》、《秋天的忧郁》陆续上演。

导演:

任明炀,生于1982年,作家、舞台剧导演、电影作者、创作歌手。在舞台剧领域,他是一位戮力革新的创作者,《明年的这个时候》、《蓦然回首》、《好好好》、《乐游原》等作品彰显出不落窠臼的前卫姿态。他的剧作集《乐游原上的双拥路》(收录有7部剧作)即将出版。

主演:

李秋晨,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09级表演系本科,2011年演出话剧《寻找剧作家》饰演女一号郑秀(曹禺夫人),演出姜昕小说现场《长发飞扬的日子》剧本朗读,颜歌小说现场《声音乐团》剧本朗读等。2012年出演《蓦然回首》、《湖》。

李剑鸿,国内最重要、最活跃的噪音/即兴音乐创作者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是第二层皮乐队、D!O!D!O!D!乐队组建者,另参与了背信弃义的双鱼座人、VagusNerve等组合。他是独立厂牌第二层皮唱片(2pi Records)主持,早先"淘米社"艺术团体(Tome club)组建者之一。

李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出演林兆华作品 《建筑大师》、《说客》、《回家》,摇滚话剧《那一夜我们搞音乐》等。

童道明戏剧演出季(下)前卫剧场《蓦然回首》敬请期待!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