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国际邀演单元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

2016年8月26日 至 2016年8月28日 ,第七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国际邀演单元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在 蓬蒿剧场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6.08.26 - 2016.08.28

蓬蒿剧场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温馨提示:70元价位为学生票,学生票需凭本人学生证入场。

演出语言与字幕

英文演出、中文字幕

演出介绍

原著:[古希腊] 荷马

编剧:[美] 丽萨·彼得森、丹尼斯·奥黑尔

(基于罗伯特·菲格尔斯英译本)

导演:[美] 约瑟夫·格雷夫斯

根据荷马口中的特洛伊战争改编的这一独角戏,集中表现了英雄主义和战争的恐怖,提出了对战争的终极拷问。贴近观众的讲述形式,使得这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的作品不仅浅显易懂,而且跟今日的世界如此接近如此相关,同时出奇的引人入胜。希腊诸神,人类英雄,还有那发动了千艘战船的面庞,这些古老的故事再次被提起,又仿佛是第一次被提起……

这台独角戏将荷马描绘特洛伊战争的史诗《伊利亚特》改编成了一出摄人心魄的独白。它成功捕捉了战争的英勇与残酷,也回答了一个问题:"特洛伊战争以来,世界究竟改变了几许?"

这部戏不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重述了西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学作品,而且让它即时性十足、与当下紧密结合,并充满诡异的魅力--就仿佛一个讲故事的人,能让最古老的故事显得崭然一新。天上众神、致命弱点在脚踵的英雄,还有触发了大战的绝世红颜……

观众评论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古老故事的震撼新编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中,由一个诗人的视角展开并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故事之一,由潘妮·梅特罗普洛斯(《红色》、《狡兔酒吧的毕加索》、《上升》)导演,在雪城剧团上演。丽莎·彼得森和丹尼斯·奥哈尔对荷马史诗的改编里,战争中的英雄主义与生灵涂炭并存,结合了十年特洛伊战争与当今战争和冲突带来的不幸。主角是一位激情四溢又幽默风趣的诗人,由约瑟夫·格雷夫斯(《红色》)饰演。他还扮演了其他诸多角色,从勇士阿克琉斯到勾人魂魄的海伦。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将在可容纳200至280座的亚瑟·斯多奇剧场演出,剧场排布灵活,本次演出中,座位呈道路状分布,位于表演空间两侧,创造出近距离观演效果,如同环形剧场演出一般。这种座位布局方式曾在2010年的《镜中爱丽丝》里使用。

《一个人的伊利亚特》揭示了战争的英勇与残酷。它是一部现代改编,用现代的日常语言讲述。它也是一次100分钟的跌宕冒险,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特洛伊战争以来,世界究竟改变了几许?"

诗人多次对比了特洛伊战争与当代社会中的同与不同,邀请观众来好好想象,这场古老的战争到底留下了多么严重的创伤。他穿插在故事中的评论展现了战争规模之空前、辐射范围之广,并让我们意识到,时至今日,暴力的肆虐横行依然给人们带来着苦痛。

"当我们注视战争幸存者的眼睛时,一切言语都显得无力。这个时候,就轮到诗歌发挥作用了。"梅特罗普洛斯说,"诗人推动我们去认识到,只有同情、爱与理解,才能让恐惧、憎恨与暴怒消融。这也是荷马吟诗的目的所在。"

诗人邀请观众与他一同进入到故事中,比较古今的战争观和荣誉观。这个激情洋溢、不修边幅的男人向我们承认,这个故事他已经讲了好多年。他口中的特洛伊战争从成百上千艘战舰向特洛伊开进的画面开始,故事的中心是伟大的勇士阿克琉斯、他的对头阿伽门农,以及他最好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

诗人一角由约瑟夫·格雷夫斯饰演。他去年曾在雪城剧团的《红色》中饰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现为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艺术总监,在职期间已导演、制作70余部剧目。

格雷夫斯和梅特罗普洛斯曾于2010年在波特兰中心剧场合作演出《一个人的伊利亚特》,广受好评。《威拉米特周报》称其为一场"衷心可以称作引人入胜的表演"。《西雅图时报》则将其描述为"与人亲密无间、毫不拘泥,来得正是时候,平易近人,易于接受"。

联合创作者丹尼斯·奥哈尔为他在百老汇口碑话剧《带我去看棒球赛》(饰演梅森·马尔扎克)。其他百老汇剧目包括音乐剧《刺客》(托尼奖提名)、音乐剧《生命的旋律》、话剧《风的传人》等。《一个人的伊利亚特》是他作为戏剧编剧的出道作,也是他第一次与他人合作写戏。电视作品包括HBO《真爱如血》中的吸血鬼国王罗素·艾金顿。编剧之二丽莎·彼得森曾于纽约导演《海难》、《拎包入住》(舞台之本剧院);《末日》(剧团工作室剧场);《第四个姐妹》、《棒球场》(葡萄园剧场);《鸟人》、《化学反应》(WPP集团/剧作家视野剧院);《短篇作品集》(曼哈顿戏剧俱乐部)和《梦》(MCC剧院)。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