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乐会》

2017年12月28日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音乐会》在 国图艺术中心(原国图音乐厅)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12.28

国图艺术中心(原国图音乐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演出介绍

关于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二.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介绍

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

创建于1866年9月1日,是继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之后俄罗斯第二个成立的音乐学院,原名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是全球举世闻名的音乐教育重镇,是由杰出钢琴家、指挥家兼音乐推广者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yRubinstein)(1835-1881),于1866年9月1日创立。创建初期柴可夫斯基在此任教。后为了纪念柴可夫斯基,更名为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是目前优秀的音乐学院之一,欧洲音乐学院联盟成员,柴院以培养大师级音乐家为宗旨,学校以古典为主,作曲系和指挥系为该校重点院系。

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为世界一流音乐学院,为人类培养出一大批享誉全球的音乐家,包括斯波索宾,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等,因此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被人们誉为音乐界的神话,在古典音乐界里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地位。

根据USNews(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大学排名)公布的2016世界音乐学院排名中,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位列全球音乐学院的第5位,仅次于柯蒂斯音乐学院,皮博迪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

三.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介绍

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唯一下属交响乐团,同时也是全球最具权威演奏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乐团之一!

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是由莫斯科音乐学院管弦系的精英组成的交响乐团,是莫斯科音乐学院引以为豪的交响乐团,乐团成员不乏各类国际比赛大奖获得者。乐团的历史与俄罗斯音乐家协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在柴院创始人-格里高利.鲁宾斯坦的管理下,乐团成立初期就开始在沙俄皇家音乐协会组织的活动中演出。之后乐团多次在一系列俄罗斯重要的文化活动中演出。

1878-1879年首演柴可夫斯基歌剧《叶普盖宁.奥涅金》。

1880年,在普希金纪念碑建成庆祝活动中演出;

1951年在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带领下,乐团参加了第三届柏林世界大学生青年音乐节。之后参加了第四届布加勒斯特世界大学生青年音乐节。

1972年在马苏洛夫和拉泽列夫的带领下,乐团在西柏林的赫伯特.冯.卡拉扬国际青年交响乐团大赛获得一等奖。

为了使乐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萨丰诺夫和格罗万诺夫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在每个时期都会邀请著名的指挥家来指导和磨合乐团。指导乐团的名家有:梅里克-巴沙耶夫、马苏洛夫、拉泽列夫等。和乐团合作过的名家有:布雷泽、罗斯特罗波维奇、康特拉勋、列文涅、科达严科、斯威特兰诺夫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自2009年起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担任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

四.指挥: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简介

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

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被音乐评论家们称为:“一位闪耀而活跃的俄罗斯指挥家”。

瓦列耶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期间跟随斯坦尼斯拉夫.加里宁教授学习合唱指挥,格纳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教授学习歌剧-乐队指挥。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国际大奖:2004年,第八届意大利安东尼.彼得罗迪国际指挥比赛,三等奖。2006年,第一届乌克兰斯杰凡.图鲁切克国际指挥比赛,乌克兰功勋民族交响乐团学院奖。2006年,第一届保加利亚格纳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国际指挥比赛,二等奖。同时,他也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奖章”、“罗斯特罗波维奇访问学者基金”、“为艺术贡献勋章”的获得者。

目前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担任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以及俄罗斯国家民族音乐和舞蹈团《萨德科》的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同时他与俄罗斯民族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学院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学院交响合唱团、塔塔尔斯坦共和国国家交响乐团、乌克兰民族交响乐团、奥特撒爱乐乐团、莫斯科室内乐乐团《MusicaViva》、立陶宛室内乐团以及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墨西哥、挪威、波兰、土耳其等国的知名乐团都有紧密的合作。

维切斯拉夫.瓦列耶夫也多次参加音乐节。如:“金面具”音乐节、“莫斯科之秋”音乐节、“贵族季”音乐节、“十二月之夜”音乐节、“欢乐之声”音乐节、“纪念布连科诞辰110周年”音乐节、契科夫音乐节、第五届夏日芭蕾音乐节、第三届芬兰-俄罗斯音乐节、第一届韩国-俄罗斯青年音乐家音乐节以及青年计划《叶普盖宁.斯威特兰诺夫-作曲家》。

五.演出曲目介绍(具体以演出当天现场为准)

上半场:《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40分钟)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874至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本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庄严而从容的小快板。降B小调,在4把圆号演奏的降B小调引子后,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主奏降D大调主题,钢琴以华彩发展,这个主题据说是柴科夫斯基在卡缅科集市上,从一个盲乞那里采集到的歌曲旋律。第二主题以降A大调先出现于单簧管,钢琴加以反复。在发展部,第一主题纠缠上新音型,以钢琴为主形成变化。主题深情、真挚,如梦般甜美。

第二乐章,朴素的小行板,降D大调,三段体。行板主题为牧歌风格,先由长笛独奏,再以钢琴接替,然后交给大提琴、双簧管。中段速度为最急板,变成匆忙的随想曲。第三段再由钢琴以独奏行板主题,加上颤音与音型装饰变奏。是柴可夫斯基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

第三乐章,热情如火的快板,降B小调,回旋曲式,在4小节引子后,钢琴主奏开始回旋主题,接着小提琴以降D大调用八度奏庄重抒情的对比主题,两个主题的纠缠发展形成高潮。终结部以降B大调形成辉煌的结尾。主部主题是乌克兰歌舞曲《亿万卡,快来唱春歌》,音乐表现春天来了,农时即将开始的欢快、奔放的情绪,副主部是十分抒情优美的同时也充满生机,音乐洋溢着青春和难以抑制的内心喜悦。

下半场:《e小调第五交响曲》(45分钟)

柴可夫斯基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No.5ineMinorOp.64完成于1888年,这部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悲怆三部曲”(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的承上启下之作。第五交响曲虽然没有标题,但是从保存下来的作者的创作笔记中可以看到,第五交响曲有着明确的标题性创作构思。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此时,俄国正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年代。虽然在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已经达到成熟的地步,但这时期却成了他创作上的空白时期。而《e小调第五交响曲》正是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以柴科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知识分子,当时彷徨不安想要和命运做斗争的心境。作曲家曾在札记中写道:“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肯定生活的思想”。因此,此部作品也被称为是柴科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这部作品于1888年在彼得堡初演。作曲家独有的忧郁和甜美的曲风交错穿插,使得整部交响曲内容丰富多彩,第二乐章里圆号独奏部分充满了温暖的憧憬,这段旋律很出名。而作者自身对于宏大的“命运主题”的呼喊则在序曲部分以单簧管演绎出来,在之后也不断回旋体现。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奏鸣曲形式。序奏部分为e小调,4/4拍的行板,单簧管呈现凝重、阴沉的旋律即为本交响曲的中心旋律,它在四个乐章中都会露面。一般都把这一中心旋律视为“命运”,但它只是微弱、暗淡地暗示着某种不可预期的凶兆。低音弦乐器沉重的、步伐似的伴奏,阴郁的音乐好象是一首葬礼进行曲,作者称之为“对命运、即对上帝的无法预知的命令的服从。”呈示部主部主题转入朝气蓬勃的快板,富于叙事性的韵味,据说是取材自波兰的民谣,好象斗争中的人们疲惫不堪的痛苦形象。音乐象暴风雨般骤强,热情迸发,表现了作者对命运的反抗和搏击,感情色彩丰富异常。这是“怀疑、怨诉、谴责”的过程。连接部新的乐句充满了疑问,满怀着抑郁和多愁善感,还有着春日的细语和追求光明的感人热潮。副部主题色彩明朗而抒情,仿佛幸福和希望的境界。作者的构思是“不投身于信仰的怀抱吗???”突然沸腾的高潮使美妙的副部主题达到了最强有力的体现。狂奔的呼喊好象宣告了胜利的到来。充满戏剧性的展开部中,凄凉、不安的阴暗氛围又一次重现,欢乐的情绪消失了。丙现部主部主题由大管陈述,音色更为苍凉忧郁。连接部虽然稍感温暖,副部却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尾声充满了苦难和绝望,徒然的努力和不安的进行漫漫沉寂下来。

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的行板,D大调,12/8拍,三部曲式。这是柴可夫斯基最情感横溢和感人至深的明朗篇章,也是整部交响曲的中心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幸福的无比向往和依恋。弦乐奏出的引子似圣咏般严肃而深沉。第一段圆号奏出了温暖而抒情的第一主题,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好似老人的暮春诗意,气度高雅而颇具魅力。被称为“一线光明”的牧歌风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明朗而真诚,好象是对第一主题的回答和补充,其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大提琴和弦乐器的两次陈述进一步深化了“一线光明”主题,音乐激昂地走向高潮。中段是林木青翠,宁静迷人的大自然情调。突然,“命运主题”以雷霆万钧之势闯入,铜管粗野地喧嚣,定音鼓隆隆,主人公的幻想被砸得粉碎。静静的拨弦中,再现的第一段第一主题无力地、哭泣般地流淌着、倾泻着。强育力的“一线光明”主题坚决而激动,迎来了胜利般的高潮。恶毒的‘命运主题”再次闯入,肆虐的铜管否定了“一线光明”主题。尾声中,“一线光明”主题平静而温柔地渐渐消失。

第三乐章,中庸的快板,A大调,3/4拍,圆舞曲,三段体。摒弃了传统的谐谑曲而使用圆舞曲乃是柴科夫斯基的新尝试,以艳丽的旋律为中心的梦幻式圆舞曲,给予听众一种飘渺的感觉。音乐轻盈娇媚,是对前两乐章深刻内容的缓冲性的明朗对比。第一段主题如沙龙舞姿婆娑,个人苦难得以暂时忘怀。中段已溢出了舞会氛围,紊乱而扑朔迷离。尾声中,“命运主题”以圆舞曲形式再现,显得隐晦和神秘。

第四乐章,终曲,庄严的行板-活泼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式。序奏为E大调,4/4拍,实际上是全曲“中心旋律”的大调形式,“命运主题”由温暖明快的弦乐奏出,一扫阴暗和不祥的形象。开始是弦乐合奏,接着在弦乐器以三连音装饰之下,木管和铜管的相继重复孕育着宗教合唱的色彩。持续的定音鼓引出欢乐有力的主部主题,这是狂热的俄罗斯民间舞曲。靓丽而多彩的连接部后,是副部民众欢腾的海洋和放怀的歌唱。“命运主题”以欢乐的号角合奏将音乐推向高潮。展开部以副部素材加以发展。再现部是不可遏止的兴高采烈,充斥着腾的气势和豪迈的气概。尾声展现出一派壮丽的景象,音乐光辉灿烂,好象一阕胜利节庆的瑰丽诗篇。此乐章庄严、雄壮,仿佛在高唱“战胜悲哀”的凯歌一般,又以人类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命运而告终

返场:《春节序曲》(15分钟)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