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之音·俄罗斯克里姆林室内乐团音乐会

2017年5月6日 ,中意之音·俄罗斯克里姆林室内乐团音乐会在 盛京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05.06

盛京大剧院-音乐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克里姆林室内乐团

特征:

1. 乐团发售的CD曾获得法国的金音叉唱片奖、《留声机》杂志和纽约时报的评论家选择奖、香港的年度专辑奖;

2. 乐团有多种现成的曲目编排可供演出方选择,是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古典音乐听众。如为古典音乐入门者打造的“从华尔兹之王到探戈之王”、“18首乐曲带你环游世界”、“从莫扎特到格什温”等;

3. 乐团的所有乐手们都具备独奏家的水平,如需演奏含独奏部分的曲目,无需再请其他独奏家;

4. 乐团的演出提供多种互动方式,例如现场可与观众互动,也可与乐团之外的知名独奏家互动。

媒体评价:

克里姆林室内乐团用诗歌和乐曲挖掘深层的俄罗斯灵魂。——《纽约时报》

乐团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乐手们在表演中自然而然地为乐曲倾注的生命力和表现力让这首作品成为了今晚的“宝石”。——《华盛顿邮报》

乐团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可爱的一面和他们演奏上的精准度。在创始人米夏拉雷斯基的指挥下,乐团完成了埃尔加、勋伯格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迈阿密先驱报》

乐团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C大调弦乐小夜曲》中快节奏的乐章演绎地十分华丽,慢节奏的乐章,悲歌部分,也可以感受到乐曲在逐渐走向悲凉。特别是作品中间为中提琴和第二提琴的部分,也被乐团演绎地华丽且流畅。——《查尔斯顿公报》

指挥介绍:

Misha Rachlevsky 米夏拉雷斯基(Misha Rachlevsky)与室内乐和室内乐乐团的缘分从莫斯科音乐学院和格涅辛音乐学院开始。米夏出生于莫斯科,五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一直接受 着俄罗斯学校良好的弦乐训练。1973年他离开苏联后,在三个不同洲的众多国家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1976年定居美国,开始活跃在室内乐领域。拉雷斯基先生在1984年成立了新美国室内乐团(NACO),并带领乐团在世界打开了知名度,四年内完成了九次欧洲巡演。1989年,拉雷斯基接受了西班牙格拉纳达市的邀约—— 请NACO成为格拉纳达的驻留交响乐团,为期两年,与此同时,拉雷斯基要帮助格拉纳达市成立室内乐团。1991 年,在莫斯科重大的八一九事件结束后,米夏拉雷斯基接受了瑞士唱片品牌Claves录制俄罗斯作曲家作品的邀请。Claves唱片公司同意拉雷斯基的意见,用俄罗斯的音乐家来完成唱片录制,于是拉雷斯基开始了乐手招募,成立了克里姆林室内乐团。

乐团介绍

乐团成立于1991年,由一些优秀的俄罗斯青年弦乐演奏家组成。在创始人和音乐总监米夏·拉雷斯基(Misha Rachlevsky)极富创意的指挥下,使乐团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无论是获得好评的CD还是颇具

魅力的音乐会,克里姆林室内乐团的热情和充满能量的演出,都会持久地感染着听众。

在乐团的近2000场演出中,有一半都是在莫斯科进行的,剩下的演出以巡演的形式在欧洲、北美、南美和远东地区的24个城市进行。乐团发行的30多张CD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好评,如法国的金音叉唱片奖、伦敦《留声机》杂志的评论家选择奖、纽约时报的评论家选择奖,和香港的年度专辑奖。在乐团拥有的

1000多首曲目中,有20多首是来自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的作曲家专门为乐团创作的。

乐团的曲目有很多,涵盖从早期的巴洛克时期开始到后来乐团的委约作品。乐团对自己不仅能够为家乡的观众和巡演时的观众带来有趣的,不同寻常的节目而感到骄傲。《法兰克福汇报》总结了乐团在法兰克福老歌剧院的首次表演,“在这个夜晚,聆听这个被夸赞为由莫斯科最优秀音乐家组成的乐团的演奏,你一切曾有的质疑都会烟消云散。”

“当我们谈到艺术家的专业标准时—对乐器演奏家、歌唱家和指挥—他们所演奏的需是他们头脑中的声音,这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然后,演奏家和歌唱家将他们内心听到的和拉动乐器产生的声音合在一起。这些都准备好后,指挥家选择合适的音乐家一起排练,共同碰撞音乐上的火花。” ——米夏·拉雷斯基(Misha Rachlevsky)

关于乐团的二三事 —— 一个一直在寻找“真命乐手”的团体

1. 虽然乐团对乐手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要求,但是当有乐手职位空缺时,往往最终获得职位的会是年轻的音乐家,这使得乐团在整体的曲目编排上更加多元化,更加有创意和新意;

2. 乐团的选拔过程和绝大多数乐团有所不同:公开选拔不会设定在某些特定的日期,而是在不确定的时间内一直持续,直到乐团找到合适的人选,然后开始为期两个阶段的试用期。当乐团看不到该乐手的未来时,乐团也会放弃该乐手;

3. 乐团认为,有时人员上的小变化对整个团体也是有好处的,乐团可以对经典曲目演奏进行“再加工”,将“经验”和“新鲜血液”结合融入到作品中。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