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 至 2016年11月15日 ,2016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剧目•文化乌镇出品•话剧《大先生》在 美琪大戏院 精彩上演。
2016.11.14 - 2016.11.15
美琪大戏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项目介绍
当来自“天堂”的两个使者快要把鲁迅和他的影子分开的时候,他心中最牵挂的那些人陆续与他相会,陷入对话和争执--他法律上的妻子、旧式女人朱安,为他撮合了不幸婚姻的母亲,曾经与他亲密无间后来反目成仇、信奉个人主义的二弟周作人、他在《新青年》时期的同志、后来分道扬镳的自由主义者胡适,他后半生的伴侣、新式女性许广平,引他走进左翼联盟的“威严的中年人”和“不笑的青年”。主人公的幻想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并转向另一度空间--“天堂”。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鲁迅的意识停止在对它的最后想象中。舞台重新回到了人间的氛围。两位革命青年站在他的遗体面前,发出了慨叹。
2014年老舍文学奖剧本奖
2015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2016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特邀剧目
编剧怎么说
李静
创作《大先生》的过程,是“鲁迅”与“我”相互附体的过程。他的火与冰、爱与恨、自由与自囚、幽默与严冷、信仰与怀疑、创造与摧毁……时时携雷霆之力,撞击我,撕裂我,引领我,迷醉我。在这个自我至上而又个性匮乏、貌似自由而又各自隔绝的时代,他以浩瀚丰饶的复调人格,提醒我对人类无条件的深情。他是智者,更是义士。他独立不倚,更满腔情热。他反对任何化人为奴的哲学甚至不惜以狂人自命,他也向所有困苦者伸出兄弟之手如同赤子。我想念这个人,愿意永远记得他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导演怎么想
王翀
除了鲁迅,皆为傀儡
很难说《大先生》写的是鲁迅的时代。它更多的是我们的时代。剧本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设问:如果鲁迅没有死,他会如何存在?鲁迅会如何评论、如何反抗、如何死去?他会对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唏嘘什么?
《大先生》写的也不是鲁迅的一生。它其实只写了鲁迅生命里的最后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鲁迅看到了前后百年的中国史,看到了中国人的伤痛和追寻。
戏剧舞台的承载能力,取决于想象力。面对编剧提出的巨大挑战,面对行云流水般的意识流,我提出“除了鲁迅,皆为傀儡”的导演构想。叙事中的“我”毫无疑问是肉身的鲁迅,而所有其他角色皆为傀儡。讲法治的胡适是兽笼型傀儡,讲情怀的周作人是纸伞傀儡,追逐爱情的许广平是海洋般宽广灵动的傀儡,独裁者则是随意变换身形的蛇傀儡。剧本借鲁迅讨论自由,希望你也能从傀儡身上读出导演的一片苦心。
有人觉得,80后没有历史责任感。有人觉得,历史已经终结,历史之后再无历史。《大先生》不是历史剧,舞台上的鲁迅也不是历史上的鲁迅。这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鲁迅。每一个他写的字,都是我们自己的字。我们的敌人,就是他的敌人。我们的爱恨,也是他的爱恨。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追忆鲁迅。我们,代表鲁迅。
剧本如何
孙郁评《大先生》
《大先生》是一部厚重的作品,作者谙熟鲁迅文本,对历史事实的了解亦深,作品在大量史料基础上演绎出一部动人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在历来关于鲁迅的剧本中,它的分量是最重的。
我觉得作品的闪光点是对鲁迅晚年思想的把握,有一种复杂性的隐喻,看到了鲁迅与时代的隔膜与对立,其孤独与慈悲之情历历在目。在亲情与世俗社会之间把握鲁迅,有相当的难度,以往的话剧受鲁迅小说文本影响甚深,而此剧本则对鲁迅杂文里折射的思想和精神有会心的体味,内蕴更为深广了。
作者在剧本里融入了诸多情思,以富有创意的手法,立体化还原了晚年鲁迅的思想,也折射出他后来的传播中的命运。这是一部思想者的文本,脱去了一般历史剧与“大话”主题的作品的面容,以非常规的形式表达常规的理念,故事烘托出各类人物的性格,对白与情节均有一种寄托在,是当代思想者与远去的灵魂的对白。无论对普及鲁迅思想还是对鲁迅研究,都有价值。可谓雅俗共赏。作品写出了鲁迅的丰富性以及与环境的荒谬的联系,有无量的悲苦意识在。非一般意义的史实的罗列,想象力激活了哲思,在格局与意蕴上,都有创新之处。倘若上演,当有警世意义,相信会被更多的观众所喜爱。
我愿意负责任地推荐这部新作。
孙郁,著名鲁迅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前鲁迅博物馆馆长,着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鲁迅忧思录》、《革命时期的士大夫》等。
剧作评价
王倩(编剧)
有品质,有品格,有魅力,有诚意,字字珠玑,赵立新老师主演的话剧《大先生》用超现实的方式总结了鲁迅先生的一生,映射了超级现实的现实问题,编剧李静台词隐晦,睿智,准确,导演王翀大胆试验,精诚合作之精品,今年最好的话剧,四场首演昨天已落幕,请持续关注!后续有40场全国巡演!
吕效平(戏剧人)
今晚看了《大先生》,非常好的剧本!拷问鲁迅:他与朱安,他与母亲。他与胡适,他与周作人,他与民众,最重要的是他与革命党。所有拷问无一有解。作者找到一种很好的形式尝试鲁迅那样的思想。这部戏思想的勇气和深度肯定会给它带来观众,也给当今中国戏剧带来了希望。
这么充实的剧本,我希望看到它更朴素的舞台形式。《大先生》是中国戏剧最暗处的一支烛光。
王润 (北京晚报资深文化记者、剧评人)
这确实是一部深情且深刻,有力量有情怀的独特之作。
乌镇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胆识和眼光。
听说有领导建议到学校去演,演400场以上。让年轻人通过这样的作品认识鲁迅,会比课本好很多。
只是若不能都是赵立新主演,效果会打折扣。
首演结束时,听到两种声音说“这是一个我没想到的鲁迅”也有人说“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今日中国,仍需启蒙,仍需鲁迅,仍需大先生。
止庵 (作家)
晚看话剧《大先生》,我的感觉:
作为剧本,成了;作为演出,立住了。
阿宝 (《新周刊》主笔)
颇为震撼的《大先生》。诸多心领神会,更多意料之外。难得的好本子,非赵立新莫属的大先生。只是好奇,整出戏不知踢掉椅子修改了多少遍。真像是春天来了。致敬。
杨早 (编辑)
《大先生》首演。朋友圈一片赞声。我且消化消化。呈现于舞台的作品让文本的意味更凸显,同时也有二者之间的撕扯。每个人朗诵每句话,重音都是不一样的。大先生有灵,亦当莞尔。
Kristy橙子 (观众)
这部剧从内容到风格都像极了先生的文章,真的太爱太爱了!爱鲁迅的人,一定会爱《大先生》;懂鲁迅的人,一定会懂《大先生》。看的很投入也必须看得很用心,始终要思考、始终在拷问,一次次联想起先生那些用鲜血凝成的句子;一次次把你信以为真的外壳用力击碎,残酷无情却又悲悯赤诚地给你看内核里的真实。并不是说眼泪能衡量一部剧的好坏,但今晚真的屡屡热泪盈眶。闰土那声“老爷”一说出口,脑中想起姜楠老师讲的《故乡》,眼泪竟刹不住车般地奔涌……最诚的感谢与最高的敬意献给李静、王翀、赵立新。只可惜今晚是本轮末场,待全国巡演后再回京,定要再看一次。
主创何人
编 剧:李 静
导 演:王 翀
学术顾问:周令飞、王得后、孙 郁、黄乔生
傀儡指导:李莎莎
傀儡设计:黄 姒
摄影指导:余世学
舞美设计:纪琳琳
灯光设计:刘淑昌
原创音乐;李杨帆
造型设计:靳 苒
宣传总监:王 润
视觉设计:聂竞竹
摄 影:李 牧
演员何人
角色名称按出场顺序
张加怀 饰 鲁迅
宋晓军 饰 须藤医生、铁皮人
王优雅 饰 许广平、盲母
谷倩雯 饰 瘦子
陈喆 饰 胖子
王小欢 饰 朱安、鲁瑞、盲母
余天健 饰 胡适
卢 岳 饰 周作人
张耀隆 饰 黑衣青年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