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蒋公的面子》

2015年9月18日 ,话剧《蒋公的面子》在 浙话艺术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09.18

浙话艺术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亮点推荐

由“90后编剧、80后演员”创造出了当代戏剧奇迹--诞生于2012年的话剧界黑马《蒋公的面子》已创造演出近220场的成绩,被多家媒体评为“2013-2014年度文化事件”,2015年继续全国巡演,依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2年来它三度进京,两度进沪,一度漂洋过海赴美国巡演10余场。今天再度来杭,只此一场,“蒋公”邀你来看戏,你还给面子不。

演出介绍:

这是一部将知识分子灵魂放在火上炙烤的黑色喜剧!

这是一部令近年中国话剧回归五四荣光的当代神剧!

这是一部正在眼前上演的年度文化事件!

剧情简介

1943年,重庆。蒋介石亲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这使三位教授很纠结: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

1967年,南京。三位教授为此事遭受审查,他们对是否受到蒋介石邀请和是否赴过蒋介石的宴席各有不同的回忆。“公知”时任道想借助蒋的力量运回自己远在桂林的几箱孤本藏书;“五毛”卞从周力劝其他二人赴宴,被人冠上爪牙之名;“打酱油的”夏小山怕赴宴后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却无奈自己是个吃货…… 这部从南大校园走出的“年度口碑话剧”,已经从一部校园话剧上升到文化事件!

编剧:温方伊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

导演:吕效平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

               

关于剧中所唱昆曲的特别说明:

夏小山所唱昆曲为洪昇《长生殿》第38出《弹词》【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评论:

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该剧破天荒地连演35场,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

--人民日报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蒋公的面子》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学生话剧都当得上一个“奇迹”                          

--南方周末

《蒋公的面子》提醒戏剧人,到了直面灵魂、朴实做戏的时候了,那种挥霍重金、媚权媚俗的假大空该停止了。

--《新京报》

事实上,《蒋公的面子》揭开的远不止是上海话剧的面子。它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也远不是因为戏剧本身。这个戏揭开的,是中国教育和中国文艺创作的双重面子。

--《东方早报》

这部戏撕开了中国当代戏剧的“面子”,露出了当今戏剧作品“缺铁缺钙缺想象”的“里子”。然它的冲击力,更是撕破了话剧界的面子,撕破了话剧光鲜的皮,是它对戏剧环境的冲击。

--《南方都市报》

《蒋公的面子》让我惊喜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可能成为反面人物的卞从周,竟然不是反面人物。黑格尔在《美学》里讲戏剧冲突,举例说《安提戈涅》是两个真理的冲突,安提戈涅和克瑞翁都是真理。这出戏是三个真理的冲突,谁都有道理。正因都有道理,我们就知道没有哪个人是反派。建议“文革”戏加10分钟,茶馆戏减10分钟。商演告一段落后,可以修改一下,再拿出来。

--童道明(戏剧评论家)

我们对《蒋公的面子》非常关注,第一因为戏出在南大,如果是出在职业剧团可能没那么受关注。但换句话说,职业剧团出不来这样的戏。这戏讲的是知识分子人格独立性的挣扎、知识分子自由精神的挣扎。这样的戏搁在国外应该是最主流的戏,但在我们的演出市场却成了另类。希望能拿这部戏作为一个镜子,利用它的广泛传播,去传递这个精神。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副院长)

戏剧就是要在精神领域“捣点乱子”。规规矩矩的东西根本不配称做戏。……人们很喜欢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们不记得拿破仑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没有自由精神的士兵打不好仗”。实际上没有自由精神的人,一样编不好剧本。从这个二十一岁的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自由精神。

--董健(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戏剧理论家)

《蒋公的面子》堪称是一部真正有养分、有氧气的喜剧,它所引发的每一次笑声,都不是由挠痒痒式的简单搞笑或低俗包袱所带来的。它的笑,是思考后的笑,是会心的笑,也是一种观众心灵与舞台角色真正相互理解后的笑。这种笑,比悲剧还要有力。

--水晶(著名戏剧制作人、剧评人)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