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 ,喜剧《蒋公的面子》 福州站在 福建会堂 精彩上演。
2014.05.03
福建会堂
暂无
故事从文革时期三位老教授在牛棚中的回忆开始,揭开一段令知识分子唏嘘的尘封往事:1943年,蒋介石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三位教授很纠结:“公知”时任道想借助蒋的力量运回自己远在桂林的几箱孤本藏书;“五毛”卞从周力劝其他二人赴宴,被人冠上爪牙之名;“打酱油的”夏小山怕赴宴后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却无奈自己是个吃货…… 这部从南大校园走出的“年度口碑话剧”,已经从一部校园话剧上升到文化事件!
剧照
剧情梗概
话剧采时空穿越安排,从文革时的牛棚开场,这三位被打成牛鬼蛇神、学术反动权威的教授,为洗刷自身历史问题,回忆起一九四三年时,三人在重庆茶馆讨论是否应蒋介石邀宴的情境;戏里三位教授个性鲜明,各有弱点。
一身西装打扮的时任道教授,思想进步、洁身自好,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绝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却因抗日导致珍贵藏书留在桂林,想藉赴宴望老蒋协助,又开不了口,遂布局想怂恿有人当说客。
长袍马挂的夏小山教授是中立派,好美食且对蒋与政治无兴趣,只是为了火腿烧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学生面前说了不承认蒋中正的校长地位,不好答应;在美食与面子间抉择,只好推说只要请柬署名,由校长改为蒋院长或蒋委员长,他就欣然赴宴,找台阶下。
卞从周教授则长期与体制合作,中山装打扮,不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又给党报《中央日报》撰稿,内心想去,可被两位教授同僚喝斥是谄媚之举,为了面子,就摆出不赴宴的姿态。
整出话剧场景简单,两个多小时的剧情,围绕著三名教授各自辩论该不该给蒋介石“面子”,让观众进入“蒋公面子”与“文人面子”的价值思辩;对话亦借古讽今,像政府在学生游行後方有作为的辩论,戏里的卞从周说:“无所作为,总比为所欲为强吧!”
剧照
创作人员
制作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
南京大学硕士剧团
编剧
温方伊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
导演
吕效平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系主任
演员
周雨、赵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表演专业教师,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本科,南京大学艺术硕士
高仲伟 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演员,主持人,司仪温方伊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
刘佳辰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表演专业2010级
唐彦良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表演专业2010级
李阔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表演专业2010级
剧照
媒体评价
2012年创作演出的话剧《蒋公的面子》,以南京大学校史为题材,通过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大前身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史实,形 象地揭示了知识分子面对强权时的复杂心态。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该剧破天荒地连演35场,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蒋公的面子》继承了 “五四”以来启蒙戏剧的脉络,拥有开阔的表现空间,给当代戏剧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
——《人民日报》
去不去吃饭,确实是个问 题——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引发的选择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蒋公的面子》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学生话剧都当得上一个“奇迹”:编剧是一位戏剧影视专业的大三 女生,描写的却是70年前中央大学教授中的复杂人性;导演痛批当下的戏剧生产体制,2012年12月14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却安排《蒋公的面子》在南京艺 术学院连演3天,省委宣传部长亲自观演。详见
——《南方周末》
一九四三:蒋介石的面子
1943年,三位教授辩论面子的事情或许真的可以忘掉了,《蒋公的面子》是今人在里面的对话。它真正的舞台在幕后。
——《法治周末》
蒋公的面子与文人的面子南大归来,依然沉浸在话剧《蒋公的面子》的表演场景之中,反复回味。这样一部立意深刻的话剧剧本,居然出自南大的一位在读大三的本科生,实在是让人赞叹。而用这样一部话剧,来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自然也是别有一番深意。
——《江南时报》
民国年间的大学校长,说好当固是好当,因为要处理打点的“方方面面”的事,远比现在少得多;要说难当,也的确是难当,只说一条,来自学生方面的要求,就颇难应付。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