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话剧《黄手帕》

2015年3月28日 ,暖心话剧《黄手帕》在 上海城市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5.03.28

上海城市剧院

以现场为准

以现场为准

演出详情

你是否会守候一段感情?

你是否有勇气回头寻找已经走远的真爱?

四个人的公路片,四个箱子的隐秘世界,四种不同的人生旅程,一则关于爱和等待的现代寓言。改编自《纽约时报》所刊登的真实故事,高仓健曾主演同题材电影《幸福的黄手帕》。

【故事背景】

《黄手帕》根据1971年10月14日《纽约邮报》刊登的一则真实故事改编。一个刑满释放的犯人在出狱时寄给久未联系的妻子一封信。如果她还愿意等他回家,请在门口的树上系一条黄手帕,他看见黄手帕就会下车回家。如果他看不到老橡树上的黄手帕的话,就继续留在车上,忘了他们的过去。

他偶遇了一个独自旅行的盲女摄影师,上了一个抓紧最后的时间完成清单上人生壮举的孤独老人的车,与一个絮絮叨叨谜样身世的司机同行。

旅程中,他们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旅人,停歇或离去;每个人的过去逐渐浮出水面……这无意不影响了他们对于家庭与爱情的观念和当下的心境。心存善念的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同犯人一起见证幸福的黄手帕。可离家的路程越来越近,犯人的信心却一一点点被摧毁……美好的信念最终战胜了残酷的现实,终于,他们一同见证了爱情奇迹的存在。

1971年10月14日《纽约邮报》刊登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Going Home》(回家):长途车上坐着一位沉默不语的男子,在同车的年轻游客的盘问下终于开了口。原来他刚从监狱出来,释放前曾写信给妻子:如果她已另有归宿,他也不责怪她;如果她还爱着他,愿意他回去,就在镇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根黄丝带;如果没有黄丝带,他就会随车而去,永远不会去打扰她……汽车快到目的地了,车上的人们都坐在靠窗户的位上往外看,只有这位男子不敢张望,他害怕迎面而来的可能是失望……突然间,全车的人都沸腾起来:远远望去,镇口的老橡树上挂了几十上百条黄丝带,这些黄丝带像欢迎的旗帜迎风飘扬……1971年 10月14日《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真实故事<Going Home>;

1972年 美国《读者文摘》再次刊登<Going Home>;

1973年 西方乐坛组合Tony Orlando & Dawn创作了《Tie a Yellow Ribbon the Old Oak Tree》,黄丝带也成了美国“欢迎被囚禁的人重获自由”的标志。

1977年 日本导演山田洋次携手影星高仓健完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爱情片《幸福的黄手帕》;

2008年 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根据日本版进行全新翻拍,美国版《幸福的黄手帕》诞生;

演出背景

第五届先行青年创意戏剧节参展剧目

2013年 1933文化左岸继续传递黄手帕的爱情童话,创作了首部以话剧方式呈现的剧目《黄手帕》;同年,该部隽永温情剧又分别在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和浦东新舞台演出;

2014年 《黄手帕》再度回归1933,重登微剧场,与观众见面。

2015年 “爱在1933”春夏演季,《黄手帕》再度献演1933微剧场。

【媒体&观众评价】

导演试图探讨的是勇气话题,不仅在爱情,也在生活各个方面,在遇到彷徨、挫折甚至是伤害时,是否依然拥有那份义无反顾的勇气去面对,去接受,并且去释怀。虽是老戏重演,但是导演马远表示在此版话剧中不乏全新的内容与感动。空间和时间上的跨越是《黄手帕》全新演绎的一方面,同时在剧中加入的新乘客也是该剧另一大突破。盲女摄影师、老人和司机在整个旅程中各自怀揣着自己的心愿,但陪伴犯人回到家中看看树上究竟有没有飘逸的黄手帕毫无保留地展现了每一个人心底那份对承诺的守候、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执着。   ——新浪娱乐

“一则关于期待的故事,因为答案是未知的,可能得到并非自己期望的结果,所以既想快点知道结局又害怕知道的复杂心情。旅途上遇到的朋友们为他的心灵注入了活力,虽然有过误解但最终还是一起相伴走到了旅途的终点。当看到特殊的谢幕方式时被震撼了一下,很温馨的一部作品。”

——新浪微博网友

“每个人都会害怕面对,害怕承受,宁愿逃避也不敢放手一搏。其实不管结局如何,我们都从中学会了成长。”

——新浪微博网友

“旅行中的劳顿,旅行中的麻烦,旅行中的人本相毕现;当下的新人新事,心头的旧痛旧情,这样微妙杂糅的情感并存,似乎就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当满场的黄手帕挂起,超乎期待的现实,似乎也是能量平衡的宇宙法则。人心释然,如此美好。 ”

——新浪微博网友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