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指尖上的中国"正乙祠传统音乐季之中国三弦音乐会在 正乙祠戏楼 精彩上演。
2015.04.26
正乙祠戏楼
约100分钟
19:00
温馨提示:80元价位为学生票,学生票需持票和本人学生证入场。
“指尖上的中国”正乙祠传统音乐季之中国三弦音乐会
曲目单
1、欢乐的牧民(三弦齐奏)
2、三番(梅花大鼓音乐风格)
3、江南春(三弦、琵琶二重奏,评弹风格)
4、迎新春(白派梅花调与单弦风格)
5、沙漠之旅(西域风格)
6、秦桑曲(秦腔风格)
7、川江船歌(船工号子风格)
8、風雨鐵馬(曲艺风格)
9、三弦伴奏、刘铮演唱“醉酒”或三弦独奏小开门
10、将军令(弦索十三套)
11、二十把三弦大齐奏:
十八板(河南风格)
湘江之歌(湖南花鼓戏风格)
“三弦音乐会”的曲目解释
《江南春》(三弦、琵琶二重奏)
乐曲是根据琵琶独奏曲《江南三月》改编而成的,乐曲采用了流传在江浙一带的“苏州评弹”的曲调为素材,活泼明快自然流畅,描绘了醉人的江南春色和秀丽的水乡人家。在苏州评弹中,三弦与琵琶是一对天配地就的搭档,是一对“天仙配”,三弦与琵琶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珠联璧合、天成地就,特别是在演奏江南苏州评弹的音乐风格的乐曲时就更显现出这对搭档的独到之处和与众不同,听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三番》(三弦独奏)
乐曲取材于梅花大鼓的过板音乐。“三番”者,顾名思义,即在三弦的上、中、下三个把位和低、中、高不同音区上不断加花、不断变奏。“三番”是梅花大鼓中器乐化程度较高的炫技性过板音乐,往往使用于唱腔的黄金分割处。“三番”音乐要求演奏者具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和加花变奏的能力,因为既具程式化又具即兴性的过板音乐“三番”在给予弦师以独展风采之时,也在考量着三弦演奏家的创造才能和独具匠心。惬意爽朗的“三番”音乐显现了国人的洒脱与乐观,自得其乐,情趣怡然。
沙漠之旅(三弦独奏)
乐曲取材于西域风格的曲调,描写了行进于荒凉沙漠上的一列驼队。孤独的吟唱与热烈的舞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特殊的La、Re、Mi定弦(c f g)为同度双音的演奏创造了条件,节奏重音的变化模拟了打击乐器的音响,营造出一种遥远的异族风情。
川江船歌(三弦独奏)
《川江船歌》也是一首在80年代首届民族器乐作品比赛的获奖作品,它获得了小型作品比赛的二等奖。作者池祥生是一位优秀的三弦演奏家,他生动准确地将川江号子的旋律和节奏运用到乐曲的创作之中,惟妙惟肖地描写了船工在川江上过激流、战险滩的情景,其中贯穿始终的是震撼心灵的劳动号子,但又不乏对壮丽山河所抒发的赞美之感。
《风雨铁马》(三弦独奏)
北方曲艺的三弦音乐是一支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艺术流派,它以明亮刚健的声音、华丽繁复的演奏技巧而著称。作为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三弦圣手”的白凤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创作的《风雨铁马》,集中了曲艺三弦的经典技法和音乐语言,以他神奇的艺术想象力勾画出北京古城的庄严和肃穆。北京人把房檐下悬挂的铃铛叫做“铁马”,风雨来临,大大小小的铁马在风中摇曳,远远近近的铃声在雨中回荡。忽远忽近,忽明忽暗,透视出古都的壮观和肃穆。乐曲以两个核心曲调为主要线索,起承转合、层层展开,对比反差、首尾呼应,节奏重音的频频变换、摇曳不定,使乐曲始终充满了风雨飘摇之感。乐曲极富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结构小巧玲珑,思维严谨,在三弦器乐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反二黄慢板与小开门》(京剧小三弦独奏)
三弦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大、中、小,因剧种、乐种、曲种、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在三弦的造型、定弦、演奏法以及音色等细节上多有差异。《反二黄慢板与小开门》是王玉根据京剧反二黄的板式和声腔与正反调小开门的曲牌联缀、加花、变奏而成,用京剧小三弦演奏。
《十八板》(三弦齐奏)
《十八板》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河南坠子音乐风格的乐曲,因为河南坠子在开唱前都要击18下响板而得其名为:《十八板》。乐曲生动活泼,极富乡土气息。《十八板》是当代第一首使三弦登上音乐舞台的三弦独奏曲,也是第一首把三弦介绍到国际音乐舞台的三弦独奏曲,那张78转的老唱片仍然记录着半个多世纪前李乙先生的演奏风采。好几位近70岁的三弦艺术家,如:演道远、李凤山、张念冰等,都曾经说道:我们都是追随着李乙老师的《十八板》而走上了学习、演奏乃至与三弦终身相伴的道路的!
《湘江之歌》(三弦齐奏)
《湘江之歌》原为大提琴独奏曲,张念冰将其改编为三弦独奏曲。乐曲以湖南花鼓调为素材编写而成,活泼欢快,充满时代的朝气。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