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四重奏中欧音乐专场音乐会

2018年6月15日 ,双城四重奏中欧音乐专场音乐会在 国泰艺术中心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8.06.15

国泰艺术中心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内容简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汉时期,亚欧大陆的两端就开启了对话,古丝绸之路也由此肇始。到隋唐盛世,进入最繁荣的阶段。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商贸兴盛,文明融合,呈现祥和繁荣景象。

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承载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黄河流域、恒河两岸,到奔腾不息的尼罗河、天海一色的地中海,古代人类文明的绚丽花朵在互学互鉴中竞相开放,为沿线国家留下了共同的历史记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历史深刻启迪我们,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特征的丝路精神,值得今人继承和弘扬。来自重庆的中国本土音乐家们秉承这一精神,在党和国家政策号召下,立足中华五千年悠长国粹传承,建立双城四重奏,倾注灵魂演绎西方古典音乐,于2018年6月15日晚,伴随着夏日的余晖,为“渝新欧“起点的山城重庆带来西方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巨匠---舒伯特和舒曼的纯正作品。希望这一场寓意交流和沟通的音乐会能打造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舒伯特a小调第十三号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作品号D804

舒伯特被后世誉为“古典派作品之绝唱”的第八号交响曲仅有两个乐章,因此被冠上“未完成”的标题。而他生平创作的二十多首弦乐四重奏,绝大多数也都未完成,只有一两个越长,是属于青涩时期的实验。真正完整的作品是他最后三首十三号、十四号和十五号弦乐四重奏,可从中听见舒伯特成熟的作曲风格。其中,唯一在舒伯特生前出版的,只有第十三号四重奏“罗莎蒙德”。

1823年,德国女剧作家海尔敏•冯•谢济创作了四幕剧《塞浦路斯公主罗莎蒙德》,舒伯特应邀为该戏剧配乐。尽管戏剧的音乐仅仅上演了两场,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但舒伯特却十分偏爱该剧间奏曲的主题,除了在1827年将其改变为钢琴二重奏发表之外,该动机还被运用在他的第三钢琴即兴曲之中。而创作于1824年的第十三号四重奏也因第二乐章同样使用了这一深受舒伯特喜爱的主题而被冠名为“罗莎蒙德”四重奏。

其实舒伯特在创作室内乐的过程中,其实也在思考着交响曲的创作,因此弦乐四重奏第十三号“罗莎蒙德”和第十四号“死与少女”都运用到了他之前的创作,似乎也显示他正在重新思考自己过往的创作历程,寻求新的“大交响曲”方向,这也标志着舒伯特音乐创作全面的成熟。因此“罗莎蒙德”弦乐四重奏悠然的抒情风格,略带些许哀愁的女性美感,可说是体现后期舒伯特风格的集大成的艺术结晶。

本作呈献给当时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舒庞吉,1824年3月14日由舒庞吉主持的演奏会上首演。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呈示后移成大调,旋即又转回小调,有一种梦幻美。经经过部后,第二主题简略呈示后,构成小结尾而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然后两个主题按原型再现,以第一主题素材形成尾奏。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散漫的回旋曲式,其中8分音符波形分散和弦伴奏音型形成的律动非常美妙。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C大调,主旋律有吉卜赛风味,中段像是伴奏音型的段落。第四乐章.中庸的快板,A大调,有一个插句的不规则回旋曲式,吉卜赛与匈牙利风格混合,形成特殊的曲趣。

舒曼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作品号op44

在舒曼与克拉拉多年的爱情爱情长跑后,两人终于喜结连理。次年的1842年,舒曼终于完成了两部交响乐,更创作了三首弦乐四重奏和两首最为人喜爱的钢琴五重奏、钢琴四重奏,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他的室内乐年。

当舒曼刚写完弦乐四重奏的时候,门德尔松很不认同,批评其没有发挥出每种提琴的音色特点。实际上正这个“缺点”——他把它们聚合成一个整体使用,开创了新的道路,直通向布鲁克纳的交响乐和拉威尔的弦乐四重奏。而也是这种新的功能性改造,使他有理由将古典有钢琴室内乐的标准形式——钢琴三重奏,增加两把提琴变成五重奏。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不再是均衡的、分别担任角色的,而是用弦乐组对抗更为丰富、饱满的钢琴,有些类似于古典的交响化的协奏曲。这种舒曼式有钢琴室内乐,取代纯弦乐室内乐成为那个时代最显要的室内乐形式。

舒曼的这一首钢琴五重奏更像一部开山之作,为后期音乐家--包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弗兰克等创作同类作品立下了完美的典范。在这部作品中,钢琴与弦乐高度契合,乐器之间紧密交互,具有钢琴协奏曲的效果。作品旋律优美,神采飞扬,为舒曼创作中期的杰作,被誉为“只有男人才懂的爱情”。柴可夫斯基的一则概括也令我们无法找到更新颖恰切的表述:“舒曼的音乐反映了我们精神生活的深奥过程以及现代人内心怀具的疑虑、绝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舒曼将这首钢琴五重奏献给妻子钢琴家克拉拉,但她因生病无法参加此曲在莱比锡1842年12月6日的首演,结果钢琴演奏由好友门德尔松替代。在临时受邀的情况下,门德尔松大胆地以视奏的方式完成演出。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开篇全体乐器一齐奏出华丽的第一主题,经过几次变化后,大提琴奏出浪漫的第二主题,随后由钢琴和中提琴相继奏出。音乐接着又回到第一主题结束呈示部。呈示部反复一次进入展开部。展开部色彩黯淡下来,钢琴占据主导地位。钢琴快速音流不断集聚力量,第一主题片段变化出现。随后钢琴又与弦乐组对话发展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第二主题的出现更加柔美。尾声在流畅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在钢琴几声前奏后,弦乐器奏出一段悲伤的进行曲,脚步沉重,气氛压抑。不久出现温暖柔和的第二主题,给予安慰。进行曲再现,孤独感越来越强,音乐归于沉寂。突然,音乐速度陡然加快,压抑很久的情绪迅猛爆发。钢奏快速进行,弦乐短促的节奏犹如痛哭一般。悲伤进行曲也加强力度变化展示。温和的第二主题稍后再次出现,激动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进入结尾,悲伤进行曲轻声奏出,感叹与无奈地结束整个乐章。

第三乐章:谐谑曲。主题是跳跃上行的快速旋律,矫健有力。各个乐器分别演奏,你追我赶。不久出现抒情性的第一个对应主题,流畅缓和。谐谑曲主题再次出现后,更加快速旋转的第二个对应主题展示了精致的舞蹈形象。谐谑曲主题第三次出现,把乐章带到狂热的结尾。

第四乐章:快板。在弦乐颤音上,钢琴奏出坚定自信的第一主题旋律,随后在钢琴细小音型上中提琴奏出舒缓的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的回归结束呈示部。经过几句悠长和缓的过渡乐句后,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在再现部中第一主题旋律得到充分发挥,气势更加宽广大气。尾声是一段构思精妙的赋格段,其中加进了本乐章第一主题旋律和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旋律,经过发展音乐气势逐渐高涨,最后辉煌地结束。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