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剧目 新蝉戏剧中心出品 话剧《阿Q》

2018年5月17日 至 2018年5月18日 ,2018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名剧展演剧目 新蝉戏剧中心出品 话剧《阿Q》在 艺海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8.05.17 - 2018.05.18

艺海剧院-大剧场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2018“中法文化之春”交流项目

故事内容

阿Q,一个跨越时间跨越地域的人性主题。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人们就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1921年,阿Q在鲁迅先生笔下问世近百年之后,曾执导莫里哀经典大戏《无病呻吟》大获成功的法国导演米歇尔·迪蒂姆决定用他的视角“亘古不变的人性”作为出发点,创作全新的戏剧作品《阿Q》。

作为鲁迅先生的大粉丝,米歇尔·迪蒂姆他读过五个翻译版本的《阿Q正传》,并早在二十年前,就在法国的话剧舞台上见到过阿Q,彼时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构想:一版更为现代《阿Q》。如今他的构想得以付诸实践:用现代的戏剧表演手法如视频、现场音乐演奏、演唱等来讲阿Q的故事,但他坦言,整部剧“没有一个字不是来自鲁迅”。

对于蒂迪姆来说阿Q就像卓别林曾表演过的流浪汉一样,是一个有着喜剧外壳的悲剧性人物。蒂迪姆说,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跨越时间的人性主题,所以这次他决定运用这种很现代的手法来表现这个100年前的故事。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非现代的象征性的处理,比如长辫子,作为年代和人们思想束缚的一种象征,同时也致敬鲁迅先生犀利的幽默,革命的结局就是辫子剪掉了,但是思想上的“辫子”还在。

主创介绍

导演:米歇尔 蒂迪姆 Didym Michel Andre

毕业于特拉斯堡国立高等戏剧学院。蒂迪姆的职业戏剧生涯从演员开始,在八十年代末开始走上导演之路,但依然保留自己的演员身份,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在法国戏剧界展露头脚,1989年获法兰西学院驻罗马艺术机构La Villa Médicis最佳艺术家奖。1990年蒂迪姆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开始专注于执导法国现当代剧作家作品,并以对戏剧文本的精准把握,对文本戏剧性的深刻洞察与开掘,敏锐的社会介入视角,不拘一格的导演风格,和多元舞台语汇的流畅运用,成为欧美各大戏剧节和国立剧院的座上宾。蒂迪姆四次受邀阿维尼翁国际IN戏剧节,两次将导演作品搬上IN的舞台,还有一次是演员,而且是IN戏剧节开幕大戏的领衔主演,在教皇宫的光荣庭院塑造了了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爱德华二世》,蒂迪姆最近一次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作为戏剧节剧本单元的策展人。为推动法国和欧洲当代剧坛,尤其是戏剧编剧行业的发展,蒂迪姆先后创立《夏季风》艺术节和《欧洲当代戏剧剧本之家》艺术节,并担任艺术总监。促进了法国和欧洲作家的剧本交流、译作交流和创作交流。2010年蒂迪姆接过法国南锡洛林国家戏剧中心掌门人之位,将戏剧中心打造成了法国东部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

原著:鲁迅

舞美设计:Jacques Gabel

音乐设计:Philippe Thibault

灯光设计:陈侠吉

多媒体设计:朱小玲 XiaoLing ZHU-Pradians

舞台监督:于跃

演员:孙书悦/刘齐、黄澄澄、松天硕、陈耀怡、陈星、徐启旭、彭雯妮、饶鹏程、张艺馨

孙书悦

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话剧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艺术硕士。主要作品有: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钢的琴》、《小王子》、《摇滚西厢》;话剧《星火燎原》、《那一方灿烂星空》、《女人的一生》、《最后的瞬间》、《我是月亮》等

刘齐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主要代表作:话剧《狐狸小晶》、《《哈姆雷特 》、《死无葬身之地》;音乐剧《王二的长征 》、《莎翁的情书》、《狂奔的拖鞋》等。

黄澄澄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要作品:话剧《竹林七贤》、《回家》、《一鸟六命》、《人民公敌》、《雷雨2014》、《伊凡诺夫》、《刺客》、《说客》等。

陈耀怡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参演话剧:《错误的喜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等。

松天硕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代表作品:《驴得水》、《网子》、《何事惊慌》、《滚蛋吧,肿瘤君》等。

陈星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2级导表演混合班。主要话剧作品:《北京人》、《我这一辈子》、      《我不是李白》、《遇见未知的自己》等。

徐启旭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2级表演系。主要作品:《错误的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绿野仙踪》;歌剧《一江春水》等。

张艺馨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师从郝维亚教授。主要作品:管弦乐《醉生梦》,室内歌剧《刺秦》,话剧《我们结婚吧》以及《天门》、《爱让我们在一起》、《憨媳从军》等多部影视剧配乐。

饶鹏程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音乐制作人,北京未来朝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独立PENGCHENG RAO STUDIO录混师。其作品多次上演于国内外音乐节,乐谱与音像由德国斯考斯基,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代表作:第一二胡协奏曲;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主题音乐;纪录片《侣行 第三季》作曲配乐;电影《恋爱排班表》配乐。

彭雯妮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表演专业。现任北京新蝉戏剧中戏导演,制作人。在话剧《茶馆》、《门客》、《说客》、《茶花女》、《白鹿原》等作品中担任执行导演。

导 演 阐 述

我最早看到《阿Q正传》是20岁的时候,后来是40岁上下的时候,50岁左右又再阅读过几次,自身对于这个故事的认识也随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深刻,每个年龄段的人去阅读这篇小说,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个人物对于我来说就像卓别林曾表演过的流浪汉一样,是一个有着喜剧外壳的悲剧性人物。阿Q和地球上的任何人一样,他有他的各种嗜好,就像现在的人会吸烟,去酒吧,看到女人会很兴奋,想要摸一摸。遇到想要的,也会在欲望驱使下赌一把,试一次,如果失败了,就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

这篇小说虽然发表于1921年,但其描绘的基本是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的故事。我觉得阿Q这个人对政治对革命并没有什么想法,他既不知道为什么革命,也不知道怎么革命,更不知道革命会为自己带来什么。革命对于他来说,也许就是去偷去抢或者和女人睡觉,抑或是没偷到、没抢成、没和女人睡成觉的“愤愤”。他没有文化,想要的没有能力去得到,不想要的也没有能力去反抗,就像文末阿Q的审判,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些只言片语,或者并不很清晰的想象,又或者只是一些似曾相识的感情碎片。不过仔细想想,在小说中的其他人眼中,革命,恐怕也只是有辫子和没辫子,警察们穿这身制服或者那身制服,死刑是砍头或者枪毙的区别,他们冷漠、愚钝、麻木,并没有再多的思考。

还有小说最后描绘的阿Q的死刑,很多人来围观,最后大家竟然只是觉得枪毙没有杀头过瘾,至于事情的真相根本无人问津,群众只是来凑热闹。现在也有一些国家保留了公开处刑,更有甚者,女性犯罪了要当众被乱石砸死,这些处刑也有非常多的围观者,也许那些人也会像小说中写的那样“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小说中的群众也是和阿Q一样,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革命,只是革命发生了,便随波逐流了,有人被判死刑了,便一起去看看。

《阿Q正传》虽然是发生在中国的“未庄”这样一个小村子里的事情,但我认为阿Q并不完全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故事。在我来看,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典型的故事。小说发表至今也已经有将近100年的时间了,但它就像莎士比亚或古希腊剧作家们撰写的故事一样,和具体的历史背景、时间的长短无关,至今阅读起来仍然非常有共鸣。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深层次的探讨人性的小说。

就像我之前所说过的,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跨越时间的人性主题,所以我这次想用一种很现代的手法,用现代的音乐,现代的服装,现代的新媒体,来表现这个100年前的故事。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非现代的象征性的处理,比如长辫子,作为年代和人们思想束缚的一种象征,同时也致敬鲁迅先生犀利的幽默,革命的结局就是辫子剪掉了嘛,但是思想上的“辫子”还在。

我希望观众也能对这部小说,对我的表达方式有共鸣,能受邀来北京执导这部作品,我感到十分兴奋!

*以上阵容仅供参考,具体演出阵容以现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