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2013武汉爱乐乐团音乐季“威尼斯之夜”交响音乐会在 武汉琴台音乐厅 精彩上演。
2013.09.21
武汉琴台音乐厅
暂无
温琴佐·贝利尼
温琴佐·贝利尼
温琴佐·萨尔瓦多·卡梅洛·弗朗切斯科·贝利尼(1801-1835)生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3岁开始学习音乐,18岁时入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贝利尼并没有像其同时代人那样热心于谐歌剧的创作,唯一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歌剧是他的第一部舞台作品《阿代尔森与萨尔维纳》,其中包含着一个用那不勒斯方言演唱的喜剧男低音。总的来讲,在贝利尼的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忧郁。他的早期歌剧作品被认为在管弦乐的配器方面有所不足,《诺尔玛》后这一缺点得以克服。贝利尼的作品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美妙的旋律;其二是高难度的美声唱段,这两者的完美融合便是他歌剧的魅力所在。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代表作有:歌剧《梦游女》(La Sonnambula,1831年)、《诺尔玛》(Norma,1831年)、《清教徒》(I Puritani,1835年)等。
《诺尔玛》(Norma),温琴佐·贝利尼作曲的二幕歌剧,菲利斯·罗马尼创作剧本。1831年《诺尔玛》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该剧序曲、咏叹调《圣洁的女神》和二重唱《请看吧,诺尔玛》是非常流行的选段。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0年前后,罗马征服时期的高卢。德鲁伊教女祭司长诺尔玛违反自己的守节誓言,与罗马总督波霖内生下二子。后来,诺尔玛发现波霖内勾引了年青的女祭司阿达尔吉莎,并且准备返回罗马,她便向罗马宣战。波霖内被抓到诺尔玛面前。诺尔玛表示,只要波霖内与阿达尔吉莎断绝关系,离开高卢,她便放了他。当波霖内拒绝这样做时,诺尔玛便说祭神需要一份祭品,吩咐准备好供奉祭品的柴火堆。她在众人面前坦白了对波霖内的爱,说自己该死。波霖内也向诺尔玛诉说自己深深的爱意,最后这对情人双双走向准备好的柴堆。
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逝世于米兰,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
他的处女作是《奥贝尔托》,此后他又写了《一日国王》,这是他第一部喜剧,但不成功。1842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纳布科》。
其后他的佳作屡出不叠。1855年创作了歌剧《西西里晚祷》,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达》(Aida)问世。
威尔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尔第支持意大利当时的独立运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这个运动的情节。直到今天还有人建议将他为《纳布科》所作的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作为意大利的国歌。
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
作者朱塞佩·威尔第,1855年初首演于巴黎。
歌剧是以真实事件为创作背景,1282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一世在罗马教皇支持下攻占西西里岛,为反对安茹王朝的统治,在当地进行起事。起事直接导致了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爆发。朱塞佩·威尔第便是以这场起事为背景,创作了歌剧《西西里晚祷》。
歌剧叙述了十三世纪,西西里在法国统治下。志士阿里戈和普罗奇达共谋推翻法国统治,贵妇埃莱娜之兄为法国总督蒙福特所杀,埃莱姗愿下嫁阿里戈,但求阿里戈为其兄报仇。
阿里戈谋刺蒙福特,事败被捕。阿里戈实为蒙福特之子,后父子相认。埃莱娜与普罗奇达继续合谋行刺,亦遭逮捕。阿里戈为两人向其父求情,蒙福特同意其子与埃莱娜结婚,西西里民众准备于婚礼之日起事,埃莱娜知事危急,要求推迟婚期,蒙福特不允。婚礼的钟声响起,民众爆发起义,蒙福特一伙统治者皆死于西西里志士之手。
歌剧《命运的力量》序曲
1861年6月,朱塞佩·威尔第受俄国彼得堡王室剧场的嘱托,为他们写一部歌剧,1862年8月完稿。11月10日,于圣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次公演。
1869年2月27日,改订版的《命运的力量》初次演出于米兰拉斯卡拉剧院。首演时由威尔第亲自指挥,使听众如疯似狂,轰动一时。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西班牙塞维亚,混血青年阿尔瓦罗爱上莱奥诺拉两人意图私奔时,被父亲卡拉塔华侯爵发现。 阿尔瓦罗放弃抵抗,丢下手枪到地上,却反因枪枝走火而误杀侯爵。侯爵临死时诅咒莱奥诺拉。莱奥诺拉的哥哥唐卡罗决意为父报仇,但在一次意外中被化名从军的阿尔瓦罗所救,两人结为好友。唐卡罗后来发现阿尔瓦罗身分,两人在决斗时被驱散,阿尔瓦罗便进入修道院忏悔。几年后唐卡罗又找到藏匿在修道院的阿尔瓦罗,并激怒阿尔瓦罗与他决斗。唐卡罗受到重创,阿尔瓦罗急忙到附近寻找一位隐士的协助,却赫然发现失散多年的莱奥诺拉。莱奥诺拉赶去探望哥哥,不料唐卡罗仍未原谅她,临死之际奋力刺伤她。最后兄妹俩双双死去。
但在这阴暗的剧情中,却插入快活的修士梅利托内,以及普雷齐奥西拉两个跟故事展开几乎无关的准主角,增添了明暗的对比和厚重感。
吉亚卡摩·普契尼
吉亚卡摩·普契尼
吉亚卡摩·普契尼(1858-1924)是一位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普契尼21岁的这一年,他创作了《安魂曲》,标志着普契尼家族与卢卡的基督教音乐长久合作之下的颠峰。他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这些歌剧当中的一些歌曲已经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贾尼·斯基基》的《亲爱的爸爸》与《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在内。因为普契尼有抽烟的习惯,所以从1923年底开始抱怨慢性的喉咙痛。因为被诊断出罹患喉癌。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于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他的死讯在《波希米亚人》上演期间传到了罗马,所以表演立刻终止,管乐队则为这些感到震惊的观众弹奏了弗雷德里克·肖邦的《送葬进行曲》。
歌剧《玛侬·莱斯科》序曲
1893年,普契尼根据法国古典名著《玛侬·莱斯科》写了一部同名歌剧,在都灵上演。作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普契尼在创作题材和内容方面,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悲惨的小人物。作品叙述了:年轻的贵族格里欧由于热情追求天生美丽但举止轻浮的女郎曼侬,甘愿抛弃自己的贵族家庭,社会地位和全部财产。她对格里欧的感情是由衷的,真实的,但由于害怕贫困,为了金钱她又有许多不忠的行为,二者同时并存。最后耽于情欲的贵族子弟格里欧的一生断送了,举止轻浮的曼侬的生命也遭到了毁灭。
皮埃特罗·玛斯卡尼(1863-1945)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
歌剧《乡村骑士》序曲
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是玛斯卡尼的成名作。故事是发生在西西里乡村的广场上,卢齐娅在酒馆前见到她儿子图里杜的女儿桑图扎,十分沮丧,才得知她儿子已经背叛了桑图扎,与赶车人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图里杜的恋人。他服兵役回来后,已成了赶车人的妻子了。图里杜确实是位漂亮的小伙子,他也来到了广场。桑图扎劝其改邪归正,但他拒绝了,仍与水性杨花的洛拉一起走进了教堂。此时,洛拉丈夫阿尔菲奥前来寻找洛拉,见到了桑图扎。她不得不告诉阿尔菲奥,洛拉已与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图里杜情绪高昂地走出教堂时,阿尔菲奥向他挑战,双方同意决斗。图里杜前来告别母亲卢齐娅,要她象慈母一样对待桑图扎,便离去了。之后,桑图扎来到卢齐娅处,搂住那可怜的老婆婆哭泣起来......。这时,远方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一位妇女还大声地喊叫:"他们把乡亲图里杜给杀死了!"桑图扎顿然晕倒在地。卢齐娅体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围的人们搀扶着......
唐尼·采蒂
唐尼·采蒂(1797-1848)唐尼采蒂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均以创作的快速、多产而著称。他的作品约有歌剧75部,还有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他的歌剧体裁多样,如音乐滑稽剧《夜剧》,社会心理传奇剧《夏莫尼的林达》,意大利喜歌剧《爱的甘醇》、《唐帕斯卡莱》,带对白的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浪漫主义历史英雄歌剧《玛丽亚·斯图亚特》、《马林诺法里埃罗》,抒情戏剧歌剧《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嬖人》,悲剧传奇剧《吕克莱斯波尔吉》、《安娜博莱娜》等,都各具特色。他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与G罗西尼、V贝利尼被称为美声学派三巨头。
歌剧《唐·帕斯奎莱》序曲
意大利著名喜歌剧《唐帕斯夸莱》是歌剧大师唐尼采蒂的杰作。描写了大款帕老爷的一段黄昏恋,故事极其幽默风趣,音乐生动优美。此类喜歌剧的音乐在日后极大地影响了现代音乐剧的风格。这部歌剧的中文版2012年初在厦门上演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地媒体报道:"10分钟一大笑,5分钟一小笑"。这次作为上海首届喜歌剧展演的开幕演出仍旧保持意大利语演唱、中文对白的风格,故事和对白均为现代喜剧色彩,阵容也非常可观。
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l809-1847)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创作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1829年访问英国,以钢琴家身份首次演奏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这段时间成为他创作的崛起期,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随后又到德、奥、意大利,在《第一交响曲》后又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宗教改革交响曲》。
1837年婚后为其创作的第二阶段,创作了《第二交响曲》(颂赞歌)、《苏格兰交响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庄严变奏曲》等几部最重要的作品。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晚年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清唱剧《以利亚》。
一、歌剧《诺尔玛》序曲 [意]温琴佐·贝利尼
二、歌剧《西西里晚祷》序曲 [意]朱塞佩·威尔第
三、歌剧《命运的力量》序曲 [意]朱塞佩·威尔第
四、歌剧《玛侬·莱斯科》序曲 [意]贾科莫普契尼
五、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 [意]彼得罗·马斯卡尼
六、歌剧《唐·帕斯奎莱》序曲 [意]盖塔诺·多尼采蒂
七、A大调第4交响曲"意大利"Op.90 [德]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1. Ouverture from "Norma" V. Bellini
2. Ouverture from "I Vespri Siciliani" G. Verdi
3. Ouverture from "La forza del Destino" G. Verdi
4. Intermezzo Act III from "Manon Lescaut" G. Puccini
5.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P. Mascagni
6. Ouverture from "Don Pasquale" G. Donizetti
7. Symphony # 4 in A major Op. 90 "Italiana" F. Mendelssohn Bartholdy
曲目以演出现场为准!
武汉爱乐乐团简介
武汉爱乐乐团(武汉乐团)创建于1993年(2009年11月正式更名,成为琴台音乐厅的驻厅乐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业乐团。
武汉爱乐乐团置身于一座山水环绕的历史文化名城。白云黄鹤的美丽传说,装点着这座城市的浪漫与飘逸;而高山流水的琴台佳话,更是将一份"知音善乐"的风雅注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从此,武汉与音乐便有了一种无法疏远的亲近,一种心有灵犀的天缘。
十多年来,武汉爱乐乐团与国内外指挥家、演奏家合作演奏了大量的交响乐作品、室内乐作品、歌剧序曲、芭蕾舞曲及合唱音乐,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并独树一帜地推出了以大中小学生为主要观赏群体的月末、周末音乐会,为培养高雅艺术市场,推进城市文明进程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武汉爱乐乐团在注重开拓本地区音乐市场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与国外交响乐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美国南加州爱乐乐团开展了音乐家互访活动,特别是与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从2000年至今一直保持着每年音乐家之间的互访活动。2004年赴日本大分市演出;2009年10月作为唯一的中国乐团赴日本东京参加第八届"亚洲交响乐周",取得圆满成功,并受到日本同行的高度评价及日本媒体的高度关注。
着眼于实力提升的武汉爱乐乐团于2003年聘请了新加坡籍指挥家刘鹏先生出任武汉爱乐乐团首任音乐总监。在他的策划下,首次推出了"音乐季"这种职业乐团的运作模式,音乐季有来自德国、波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音乐家加盟,他们与武汉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共同演奏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为城市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又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承载着提升城市文明,打造文化强市重任的武汉爱乐乐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努力为自身发展赢取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为武汉的经济腾飞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乐团总监刘鹏简介
刘鹏先生担任音乐总监第一年便创立了武汉爱乐乐团首个音乐季。武汉爱乐乐团现已是一年举办80多场交响音乐会的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并成为中国华中地区的重要交响乐团。
刘鹏先生在任职期间策划了武汉爱乐乐团和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日本大分交响乐团及四川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交流计划,并成功指挥了武汉爱乐乐团与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日本大分交响乐团及四川交响乐团的联合音乐会,受到政府及舆论界的高度赞扬,促进了武汉爱乐乐团的对外交流活动。刘鹏先生获得过多项荣誉。在1985、1988年全国大提琴比赛中分别获得了银奖和铜奖,并且曾被中国政府选派参加柴科夫斯基第九届国际音乐大赛。2001年获新加坡全国青年艺术节金奖、新加坡日本人协会颁发的杰出音乐贡献奖、2005年被武汉市文化局授予文化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编钟奖,并被列为湖北十大经济文化贡献外国专家之一。2010年获得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文化时尚杰出人物奖,武汉市文化局颁发的2010年武汉文化贡献奖。2011年获得武汉市政府颁发的黄鹤友谊奖,被誉为武汉杰出贡献外国专家之一,2012年三月荣获武汉市宣传部颁发的"武汉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特别贡献奖"。刘鹏先生曾执教于新加坡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新加坡日本人协会、新加坡青年交响乐团和武汉音乐学院。他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获得了由武汉音乐学院院长颁发的青年大提琴家荣誉称号。他是海军工程大学访问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也曾作为指挥及音乐总监受聘于新加坡多家其它乐团,受到新加坡、中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电视及媒体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