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至 2014年6月26日 ,第五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社会戏剧《世界工厂》在 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 精彩上演。
2014.06.25 - 2014.06.26
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
暂无
可提前1小时入场
温馨提示:学生票需本人持学生证购买
【创作缘起】
2009年7月赵川由英国艺术委员会安排前往曼切斯特国际艺术节,其间曼切斯特在工业革命早期的历史,及它作为最早的“世界工厂”的经历,带动了赵川对今天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工厂的现实的种种联想,激发出创作《世界工厂》这出戏的原始构想。筹备工作经历数年,包括大量的实地探访、访谈、对话、阅读和文献收集等,以及2012和2013年受英国艺术委员、英国皇家国家剧院工作室和剑桥大学等支持,两次前往英国考察和筹备;在国内的考察,也与草台班成员一起进行数年。上万字的相关筹备内容,已在《南风窗》、《上海文化》、《艺术界》和“中国文化研究网”等媒体发表。2014年春,此想法发展成草台班集体创作项目。
【创作主旨】
曼切斯特等欧洲城市,作为早期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最早被喻为“世界工厂”──它意味了世界上所流通的工业产品,大多产自那个地方。这里面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骄傲,另一方面这样的骄傲也建立在臭名昭著的恶劣劳工处境上。“世界工厂”基本已搬离欧洲,但今天的中国,又早已成为另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 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生产模式,弊端丛生,却仍是今天世界经济的基础。在《世界工厂》这出戏里,希望能够从立足中国现实,以基层社会的视野,回应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利弊,由劳工运动引发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败,以及工业资本主义与工人命运的现况及未来等。“世界工厂”的变迁和对于人性的影响,将成为这出戏的戏剧主脉。
【剧构/编导设想】
《世界工厂》的创作,将立足于草台班自2005年起积累的集体创作传统及相关剧场美学,通过讨论、调研、集体创作工作坊和合成编作等,于2014年5月中下旬完成创作。该戏内容涉及工业、工人的历史和现场,记录和纪实手段会被引入使用。更重要的是,这样从追问问题出发的剧场创作,应能包纳集体创作成员产生的各面向的思考、碰撞和情感;形成的戏剧作品也因此不拘形式,重在沟通,尤以通过剧场而达成问题思考和讨论的现场为目的。完成的《世界工厂》自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前往川、陜、甘、宁、内蒙和北京等地,在草台班的“第三次拉练”巡演中,继续修改和深化。
【演出团体介绍】
草台班是2005年初在上海发起的民间剧场团体,由作家、戏剧工作者赵川主持活动和创作,已日益引起关注并形成影响。草台班激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拓展文艺与社会关系的美学想象,倡导新的社会剧场运动。草台班强调戏剧活动与周围生活的关联,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非牟利的排演、讨论和举办“文化站”(2007年底至今)等活动,他们的剧场成为了不同人群参与的聚会场所,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草台班成员每周聚会,讨论议题,做表演工作坊、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等,已在中国大陆许多城市、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意大利和德国等地进行了演出。
赵川(本剧导演)
作家、艺术项目策划人及剧场导演,是从2005开始的草台班初创及主持者。
吴 梦
艺术家、剧场工作者、自由撰稿人。草台班2005年初创成员之一。
刘 念
1976年生于重庆,任职建筑设计公司等,草台班初创成员之一,主要的幕后工作者。
庾 凯
从事策划、撰稿及教学。2006年进入草台班,参与创作、演出多个集体和单人作品。
吴加闵
90后,公司职员。2011年参与草台班创作和演出,2013年起也负责幕后和日常行政。
王毅飞
环保设备研发者。2012年起参与草台班活动,参与创作、演出和幕后工作。
于玲娜
80后,现为心理咨询师,参与草台班第四年,心灵和身体共同随之变化成长。
许 多
浙江海宁人,新工人艺术团创始人之一,民谣歌者,戏剧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