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音乐会

2017年6月5日 ,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音乐会在 深圳音乐厅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06.05

深圳音乐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音乐会

奥匈海顿爱乐乐团是在指挥家亚当菲舍尔的倡议下于1987年在举办国际海顿音乐节的同时组建的,它的成员来自于维也纳交响乐团和大匈牙利交响乐团。当时菲舍尔的愿望是将这两个国家最优秀的音乐家——还在铁幕坠落之前——聚在一起,共同演奏约瑟夫海顿的作品。理想的演出地点和乐团的驻地是艾森施塔特市埃斯泰尔哈吉宫(Esterházy)的海顿厅——也就是海顿完成其许多作品的地方,如今依然保持着约瑟夫海顿时代同期的建筑风貌。

乐团由大约40位音乐家组成——多于约瑟夫?海顿在埃斯泰尔哈吉宫廷乐队鼎盛时期。目前乐团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大维也纳和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的音乐家: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和人民歌剧院以及布达佩斯国家歌剧交响乐队、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和国家广播交响乐队。

亚当菲舍尔执棒的海顿爱乐乐团音乐会——连同海顿歌剧院的演出——是艾森施塔特国际海顿音乐节的固定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这家乐团通过在奥地利和匈牙利,在欧洲和美国以及日本的无数次成功巡回演出而闻名遐迩。他们应邀到维也纳音乐厅和音乐协会、布达佩斯艺术宫演出,出席施瓦尔岑贝格舒伯特音乐节,在格拉茨音乐协会、苏黎世音乐厅、巴登巴登节日文艺会演剧院、柏林爱乐交响乐团、伦敦逍遥音乐节和纽约“Mostly莫扎特”狂欢节、马德里国家音乐厅或著名的巴塞罗那皇家音乐厅演出等,这一系列演出活动见证了乐团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音乐团体。

在“2009海顿年”,乐团除了在埃斯泰尔哈吉宫举办了许多电视台转播的约瑟夫海顿逝世200周年纪念音乐会之外,节目单上还有维也纳音乐厅、格拉茨、因斯布鲁克、布达佩斯、杰尔、马德里、卢森堡、布鲁塞尔、苏黎世、伯尔尼和日内瓦等地的音乐会以及到德国、韩国和日本的巡回演出。

1987至2001年间,乐团和亚当?菲舍尔一起为NimbusRecords录制了海顿的交响乐作品全集CD,其中交响乐作品第40至54号被英国专业杂志《留声机》评为“年度录音”。

乐团同MDGDarbringhaus&Grimm合作的第一张CD在2006年当年即获得了德国著名的“古典回声”音乐大奖。目前Darbringhaus&Grimm又出版了约瑟夫海顿交响乐的另外两张CD,二者均获得多个奖项,其中一项是再度荣获2008年年度十八世纪音乐交响乐录制类的“古典回声”大奖。

特邀嘉宾

毕宝仪:

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特聘教授,“东师学者”讲座教授,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学术顾问,德国魏玛莱瑞克歌剧中心特聘教授。全国艺术医学协会嗓音专业委员会常委、德国图林根州中德协会会长。担任文化部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奖、意大利贝洛克国际声乐大赛、台北世华声乐大赛、韩国亚洲音乐大赛、罗马尼亚哈利科雷亚达克利国际声乐大赛等国内外重要音乐赛事的评委。

毕宝仪出生于音乐世家,旅居德国20余年。在国内师从于著名歌唱家郭淑珍和黎信昌教授。曾就读于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大学附中部及大学部,德国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德国音乐界最高学历和资格证书,取得博士学位。在意大利第二届安娜马利亚?安乃莉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第一名;德国汉堡第21届罗伯特斯托尔茨国际歌剧比赛评委会第三名、观众奖;及在罗马尼亚举行的哈克雷达尔克雷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评委会特别大奖。

在音乐会策划和歌剧导演领域,2007年至今多次策划及编排鼓浪屿国际钢琴节及德国音乐周;2008年在德国汉诺威导演了魏玛轻歌剧院版歌剧《蝙蝠》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目于2009年在中国九大城市巡演;2012年作为艺术总监为德国爱尔福特孔子学院策划及编排新年音乐会。2014年参与导演中央音乐学院版威尔第大型歌剧《阿依达》,获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表演奖。

节目单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FranzSchubert:SymphonieNr.5B-DurD48530‘

莫扎特:蓝色剧幕“巴托丽”选自《蒂朵的仁慈》

W.A.Mozart“PartoParto”AriadesSestoausLaClemenzadiTito

维瓦尔第:“主和上帝”选自《荣耀颂》(作品号589)

A.Vivaldi"DomineDeus"AriaausGloria(R.V.589)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让我哭泣吧》

GeorgeFridericHandel:Lasciach'iopianga

中场休息

维瓦尔第:Tralefollie...Siamnaviall'ondealgenti选自《L'Olimpiade》

A.VivaldiL'Olimpiade:Tralefollie...Siamnaviall'ondealgentiAriaausL'Olimpiade

莫扎特:“我会离开”选自《Ombrafelice》(作品号255)

W.A.MozartOmbrafelice...IotilascioKV255

海顿:《第88号交响曲》

JosephHaydn:SymphonyNo88inG29‘

Adagio–Allegro

Largo

Menuetto.Allegretto

Finale.Allegroconspirit

(*曲目以演出当天为准!)

曲目介绍: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舒伯特的《第五交响曲》在他去世13年后于维也纳首演。该曲创作于1816年9月-10月间,采用小型的乐队编制,规整简明的曲式与贝多芬初期的创作风格相接近,但其从容淡定、体现维也纳社会生活氛围的、舒适欢快的情趣,则是舒伯特创作特有的格调。

莫扎特:蓝色剧幕“巴托丽”选自《蒂朵的仁慈》

维特里亚为了阻止狄托王娶她的对手,要求其追求者赛斯托谋刺狄托王,但是行动失败,狄托王后来改变主意赢取赛斯托的妹妹赛利亚,引发男友安尼欧的强烈抵触,后来狄托王还是娶了维特利亚,不久赛斯托的阴谋曝光而被捕判处死刑,维特利亚也向狄托王承认是自己主导了此阴谋,最后狄托王宽宏大量,赦免他俩,赢得爱戴。

维瓦尔第:“主和上帝”选自《荣耀颂》(作品号589)

《荣耀颂》(Gloria)是基督教音乐中最为人熟知且喜爱的音乐。它原是路加福音二章13~14节的天使之歌,颂赞耶稣基督降生的经典赞美诗。不但成为基督教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环,更是古今世界各国作曲家谱曲的灵感泉源。从最早期的单音素歌、复杂的复音音乐到现代的各派行家,都极尽功力,试着创作最能歌颂上帝伟大荣光的〈荣耀颂〉。最著名的作曲家当属早期巴洛克的维瓦尔第、高峰巴洛克时期的巴赫、浪漫派后期的普朗克(FrancisPoulanc,1899-1963),以及二十世纪的路特(JohnRutter,b.1945)。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让我哭泣吧》

歌曲的背景是女主角Armilana被拘捕在耶路撒冷,内心烦乱时,唱起了这首“任我的泪水流淌”。不过这首歌最广泛被人所知,是因为1994年的一部描写中世纪意大利阉人歌手法内利的电影,据说,此曲是亨德尔专为阉人歌手法内利所作。

维瓦尔第:Tralefollie...Siamnaviall'ondealgenti选自《L'Olimpiade》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第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海顿:《第88号交响曲》

第88交响曲,是海顿应巴黎艾斯持哈吉乐团小提琴手约翰彼得托斯特(JoknmnPaterTost)的委托而作,大约完成于1787年,此时的海顿,已是成熟的海顿。摈弃了当年贵族的气息,写出的音乐,弥漫着舒缓、浪漫、清新宜人的气息。特色在于那段类似苏格兰风笛效果的弦乐三重奏,同时其慢板乐章在小号与鼓的应用上也体现出海登的独到之处;其动人的终曲乐章篇幅短小,构思极为缜密,音响效果也很辉煌。终曲也是一首回旋奏鸣曲,而且同样是“精神抖擞的快板”,但后者显然在技巧上更加纯属、语言更为精炼。海登说,这是献给对理智和美两者结合情有独钟的维也纳人的一首颂歌。海顿《第88号交响曲》乐评界认为是海顿最生动的作品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