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5日 ,红色经典·蓝色浪漫-陈钢·潘寅林流金40年音乐会在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精彩上演。
2013.05.15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暂无
红色经典·蓝色浪漫-陈钢·潘寅林流金40年音乐会
小提琴独奏:潘寅林
协奏: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
指挥:张国勇
节目介绍
1.金色的炉台(陈钢)
“你听,你听~~~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
这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一句台词。影片就在《金色的炉台》的乐声中,米兰,马晓军,于北蓓一行人穿越在70年代的欢乐长廊里,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他们挥霍着自己的别样青春……
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是陈钢这套作品中的第一个亮点——从潘寅林在上海首次献演就传遍了全国。到以后,盛中国在“首钢”演出的巨大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它像一只伸屈的钢铁长臂,一面遥指游去的过往,引领我们去寻访那些曾经丢失的东西,让它再度闪现在你面前;一面又直逼当今,通过音乐的回忆,唤醒生命,找回豪情!
2.苗岭的早晨(陈钢)
乐曲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幅百鸟啼啭、生气蓬勃的苗岭晨景,巧妙地将中国竹笛和二胡中的演奏手法运用到小提琴上来,受到世界各国听众欢迎。
3.我爱祖国的台湾(陈钢)
美丽的台湾是中国南海的一颗明珠,我们的心就像那拍打着海岸的浪花,时而汹涌,时而宁静,不断地倾诉着对寳岛的思念…
4.鼓舆歌(陈钢)
该曲取材于湖南花鼓戏舆宋扬的歌曲《心中的太阳红又红》。音乐用热烈欢快的湖南花鼓节奏与高亢悠远的山歌相互对应,勾划出一幅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和清新的时代感的风俗画。
5.恋歌(陈钢)
月光飘洒在江上,江面却不见妳的倩影。亲爱的姑娘,妳在何方?我要将花瓣向妳轻轻抛去,让花香陪伴着恋歌,吟诉着我的心曲。明晚,让我俩的身影,双双荡漾在江面…
6.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
乐曲由“纵情高歌”与“热烈狂舞”两部份组成,它表现了能歌善舞的塔吉克人民,穿着绚丽多彩的节日盛装,在灿灿的阳光下旋转飞舞,歌唱着他们对幸福的幢憬。
7.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陈钢)
《王昭君》是一首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它通过“娉娉汉宫”、“萋萋塞外”和“峨峨青山”三个部份的感情层层递进,表现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多重性格的古代女性,一个美丽高洁的王昭君。该曲曾获美国达拉斯荣誉市民奖和“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汇展”优秀作品奖。
8.迎来春色换人间(陈钢、谭抒真、张振山)
这是一首根据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音乐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曲中有人有景,情景交融,在钢琴“无穷动”式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运用了戏曲中特有的“紧拉慢唱”手法,奏出了主人公那一派英雄气概和澎湃豪情。此时,一把小提琴和一架钢琴的对应交交,赛似那千军万马…
陈钢简介
陈钢于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同学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蜚声中外乐坛。
1959年诞生的《梁祝》,是半世纪来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它曾先后荣获多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1986年,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被喻为《梁祝》的姊妹篇,荣获《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新作汇展》优秀作品奖,并于1997年在美国达拉斯演出后被授于“达拉斯荣誉市民”。2008年,他的另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新作《红搂梦》问世,并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成功献演。
陈钢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独奏曲《渔舟唱晚》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他在《渔舟唱晚》中,巧妙地在竖琴上再现古琴余韵;而在《囊玛》中,则首次在双簧管上运用了双音、多音与微分音和弦等现代技巧,巧妙地表现了西藏的号角声响与异域风情。此外,他还创作了交响诗,大合唱和独特的室内乐合奏等作品。他的作品以感人的抒情情怀、浓郁的民族风韵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曾任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音协理事。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多项世界名人录。1995年,他被美国传记中心颁予“国际文化荣誉证书”;2002年末,则荣获斯卡莫好莱坞大奖。在他的获奖通知书上写着:“授予您超级明星金环奖,以表彰您在音乐作曲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在奖状中则写道:“您用卓越的艺术,搭起了国际流的桥梁。”一位演奏过《梁祝》和《王昭君》的小提琴家 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写信给陈钢说:“我曾经听过许多中国作曲家的品,但没有任何一位的作品能带给我如您的音乐一般辉煌的感受”“您这样的人创造着历史,而我的心是那样贴近您音乐中的灵魂”。
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著有《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协奏曲—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散文集,还编纂了《上海老歌名典》、《玫瑰,玫瑰我爱你》、《学生必读文库》、《音乐家画卷》和《玻璃电台》、《上海留声》等文集。
经典潘寅林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造就了中国小提琴的“红色经典”。
在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句台词:“你听,你听~~~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
这部影片就是用小提琴独奏曲《金色的炉台》的乐声,将你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之后,陈凯歌又在影片《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暗示着小春战胜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的引诱后,选择了一条“阳光大道”。
我的这两首小提琴曲,以及之后所写的一批小提琴曲,都是潘寅林首演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都是潘寅林所造就的。
在那个非常年代里,一片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没有琴声,没有欢语,全中国只剩下了一个声音。可是,人们需要音乐,人们需要通过琴声来唱出心曲,得到抚慰。此时,就是这位潘寅林,他第一个跳上了音乐舞台,跳上了音乐厅和文化广场,拉响了阿克俭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从此,小提琴也真的像铁树开了花一样,通过潘寅林的演出和电台广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可是那时候曲目奇缺。因为,“梁祝”被批为大毒草,中外名曲又被称作“洋、名、古”。而堂堂七尺汉子潘寅林,焉能老是只拉《翻身的牧童》呢?!为了满足听众如饥如渴的需求,扩充演出的曲目内容,潘寅林特地将我这个才出牛棚不久的作曲家,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里拉了出来,驱动我的艺术良知,鼓励我的创作激情,使我接二连三地写出了一批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的小提琴作品。那么,什么是我心中的“红色”呢?
“红色,是我们花样年华时的一抹朝霞。红色,是磋砣岁月中的血色浪漫。红色,更是我们心中永远开不败的玫瑰!”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有一批“经典粉丝”。
由于潘寅林是 “红色经典”的第一演奏人,由于他曾在当年荒芜的艺术园地里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奇葩,所以,音乐界一直称道潘寅林的人品艺品,乐迷们更是念念不忘他铿锵美丽的琴声。
要知道,30年前的潘寅林曾经红遍上海。他在文化广场独奏时,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他到江南造船厂演出“炉台”时,工人们站满了船坞和吊车。最有意思的是,当他有一次骑着自行车经过十字路口,交警突然发现来者是潘寅林时,立马就将手动交通指示灯的红灯翻到了绿灯,请他先行。可见人们如此之热爱小提琴,也如此之热爱潘寅林!
30年后,我们照样可以到处见到‘潘生’的粉丝。2006年,我们在北大演出时,很多老教授都沉湎在音乐之中,通过琴声来寻觅着他们青春的记忆;而年轻的大学生们也都为他们首次听到的乐曲而感到激奋。还有一次在重庆演出《红色小提琴》时,一位粉丝特地开了几小时車赶来听音乐会,还气喘吁吁地从怀中拿出了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当年潘寅林音乐会的票根来请潘寅林签名。时至如今,那些怀有“潘寅林情结”的发烧友,除了搜集他三十八年前录制的三毛钱一张的薄膜唱片外,还千方百计地为他出版个人专辑,收录他现在的琴音。当年由DECCA公司全球发行的《红色小提琴—陈钢小提琴作品专辑》,就是由“经典粉丝”汪闵华所精心策划制作的。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有两个“经典伙伴”。一个是他的爱妻,一个就是他的宝琴。
潘寅林的夫人雷敬蓉是他学生时代的同窗,又是近四十年来相濡以沫的爱妻,他们都属猪,是正宗的“猪联璧合”。 他们夫拉妇弹、琴瑟和鸣,经常合演,还先后录制了两张唱片专辑。
有一次在淮南市演出时,剧场中途突然停电。但在黑暗中的潘寅林,仍然神色不改地在台上坚持演奏。可是,伴奏要背不下去了。此时,坐在台下听演出的雷敬蓉急中生智,立即箭步上台,打开手机,用那一丝微弱的光照着钢琴伴奏谱。接着,有人从台后接龙似地递上一只只手机,发出光的星星点点。 待到场灯再次亮起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
潘寅林的名字倒过来写的意思就是“林中之虎—潘生”。当年出道的时候,他可真像只猛朴上山的小老虎,拉得那么生气勃勃,虎虎生威!可是,当我们再俯首细听时,却又会发现他的琴声是那么细赋,那么甜美,那么揪心,真令人不由自主地觉得他像是个柔情似水的小帅哥呀!当然,话还得说回来。虽然人美心美声也美,但毕竟也离不开那只从不离身的宝琴—那把诞生于1761年的Joseph Gagliano!
潘寅林很经典,因为他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当今和未来。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被历史留下的作品。历史有情亦无情。有的作品,存留一时,不久就归入挡案;有的作品,余音不绝,始终留在人的心间。当年的“红色经典”和他的首演者潘寅林,三十八年来激情未曾燃尽,青春依然焕发,而那琴声带来的一片艳红,始终弥漫在中国大地的上空。这证明了潘寅林和他的“红色经典”,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当今和未来。今年冬至,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了一场《潘寅林“红色经典”小提琴音乐会》,会后很多学生写下了观后感。有人说,这场演出“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更有一个“90后”写道:“那些经典乐曲不仅感动了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人,也感动了我们这些90后。好的音乐作品永远不会被淘汰,只会历久弥新,沉淀为经典。激昂与舒缓的共融,传达给我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灵魂受到了一次高贵的洗礼。”
上半场
1.金色的炉台(陈钢)
2.苖岭的早晨(陈钢)
3.我爱祖国的台湾(陈钢)
4.鼓与歌(陈钢)
5.恋歌(陈钢)
6.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尓干(陈钢)
小提琴独奏:潘寅林
钢琴伴奏:施雯
下半场
7.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陈钢)
8.迎来春色换人间(陈钢、谭抒真、张振山)
陈钢简介
陈钢于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同学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蜚声中外乐坛。
1959年诞生的《梁祝》,是半世纪来流传最广的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它曾先后荣获多次金唱片与白金唱片奖。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创作的“红色小提琴”系列—“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也都成为著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文献。1986年,他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被喻为《梁祝》的姊妹篇,荣获《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新作汇展》优秀作品奖,并于1997年在美国达拉斯演出后被授于“达拉斯荣誉市民”。2008年,他的另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新作《红搂梦》问世,并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成功献演。
陈钢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独奏曲《渔舟唱晚》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囊玛》。他在《渔舟唱晚》中,巧妙地在竖琴上再现古琴余韵;而在《囊玛》中,则首次在双簧管上运用了双音、多音与微分音和弦等现代技巧,巧妙地表现了西藏的号角声响与异域风情。此外,他还创作了交响诗,大合唱和独特的室内乐合奏等作品。他的作品以感人的抒情情怀、浓郁的民族风韵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陈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曾任第9、10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音协理事。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多项世界名人录。1995年,他被美国传记中心颁予“国际文化荣誉证书”;2002年末,则荣获斯卡莫好莱坞大奖。在他的获奖通知书上写着:“授予您超级明星金环奖,以表彰您在音乐作曲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在奖状中则写道:“您用卓越的艺术,搭起了国际流的桥梁。”一位演奏过《梁祝》和《王昭君》的小提琴家 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写信给陈钢说:“我曾经听过许多中国作曲家的品,但没有任何一位的作品能带给我如您的音乐一般辉煌的感受”“您这样的人创造着历史,而我的心是那样贴近您音乐中的灵魂”。
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著有《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协奏曲—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散文集,还编纂了《上海老歌名典》、《玫瑰,玫瑰我爱你》、《学生必读文库》、《音乐家画卷》和《玻璃电台》、《上海留声》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