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伟大的贝多芬系列之四-《贝多芬第八 第九交响曲》暨上海爱乐乐团2017-2018音乐季闭幕音乐会在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精彩上演。
2018.07.23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大厅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上海爱乐乐团是在原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职业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上海电影乐团和成立于1950年的上海广播乐团,两团曾经分别为中国的电影和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1996年,上海电影乐团与上海广播乐团合并组成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在胡咏言担任音乐总监期间,乐团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完成向职业交响乐团的嬗变。2004年4月,乐团正式更名为上海爱乐乐团,由著名指挥家陈佐湟先生出任艺术总监,开始实行国际化音乐季管理模式。2008年1月青年指挥家张亮担任乐团常任指挥。2009年3月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接任艺术总监,开启乐团新的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爱乐乐团目前已跻身中国最 优秀交响乐团的行列。
多年来,乐团一贯注重自身的艺术品位与艺术水平的提高,曾先后邀请了黄晓同、余隆、陈燮阳、黄胤灵、水蓝、谭利华、张国勇、张艺、赵晓鸥、斯特恩、帕尔曼、阿什肯纳奇、格拉夫、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杰西·诺曼、久石让、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马友友、塔马斯·瓦萨里、鲍里斯·贝尔曼、大卫·莱弗利、彼得·弗朗克尔、伊蒂儿·比芮、奥克萨娜·雅布隆斯卡娅、陈宏宽、保罗·巴杜拉-斯柯达、罗伯特·布洛克尔、李坚、谭盾、郎朗、李云迪、廖昌永、黄英、沈洋、许忠、秦立巍、薛伟、黄蒙拉、王之炅、宋思衡等众多的中外著名音乐家一起举行过成功的音乐会。
近年来,乐团先后演出了本杰明·布里顿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国首演)、马勒《D大调第一“巨人”交响曲》、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马勒《E小调第七交响曲》、圣-桑《C小调第三交响曲“管风琴”》、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李斯特《但丁交响曲》、贝多芬《D大调第六钢琴协奏曲》、贝多芬《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60》,《F大调第六交响曲 作品68(田园)》、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作品125》、肖斯塔科维奇“战争三部曲”、《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巴托克《乐队协奏曲》、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柯达伊《“哈里亚诺什”组曲》、柴可夫斯基《曼弗里德》、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门德尔松《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欣德米特《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作品40》、斯克里亚宾《E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6》、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82》、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拉赫玛尼诺夫《A小调第三交响曲,作品44》、拉赫玛尼诺夫的《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作品55》等多部颇具分量的交响乐作品等。
为适应当今广大观众日趋多样而增长的文化需求,乐团努力拓展多方位的业务领域,逐步形成了自身多元多样的业务特色。多年来,不仅演出了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茶》、《塞维利亚理发师》、《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佩利亚斯与梅里桑德》等剧目,还曾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比利时弗兰德斯皇家芭蕾舞团等多个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团合作,演出过《天鹅湖》、《睡美人》、《吉赛尔》、《胡桃夹子》、《葛蓓莉亚》、《仲夏夜之梦》、《灰姑娘》、《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多部著名芭蕾舞剧;同时,乐团还推出了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越剧《红楼梦》以及交响剧场《上海方舟》等一批样式创新,内容别具一格的节目,展现了乐团的雄厚实力,深受各界观众的喜爱。
乐团一贯重视和支持我国民族音乐(尤其是交响乐)的创作,不仅首演了吕其明、许舒亚、葛甘孺、叶国辉、刘湲、王强、秦毅等一大批老中青华人作曲家的作品,还举行了吕其明、黄准、杨立青、陈其钢、谭盾、周龙与陈怡、金复载、葛甘孺、郭祖荣、龚天鹏等作曲家的个人作品专场,以及原创歌剧《一江春水》、《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的世界首演,为推广和传播我国的音乐创作不遗余力。
除本国演出以外,乐团还经常参加国际性的音乐盛事或交流演出。1997年乐团成功出访韩国、意大利、瑞士、法国;2001年赴港澳地区演出;2005年赴新加坡;2006年、2014年两度赴台湾地区进行巡回演出;2009年赴澳大利亚巡演;2010年赴瑞士,斯洛伐克,匈牙利巡演;2016年两度赴韩国水原、釜山演出,均获得广泛赞誉。
上海爱乐乐团还积极投身于上海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交响乐普及工作,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最近,上海爱乐乐团先后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期望全面提升乐团在艺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为繁荣和发展上海乃至中国交响乐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曲目介绍
1.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F大调第八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第八交响曲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贝多芬此前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的调性也是F大调,但篇幅较长,故而作者亦将此交响曲爱称为“小的F大调”交响曲。 此作品也是贝多芬闻名于世的九部交响曲中最为短小的一部,有时受到忽视。但贝多芬自己对它十分喜爱,甚至称它比第七交响曲“强得多”。虽然写作时贝多芬生活并不顺利,但该作品依然有着轻松愉快的风格。其规模虽然短小,但精悍紧凑,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作曲技艺。
2.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作品,125
Ludwig van Beethoven: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 高峰和总结。该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指挥:张亮/ Conductor: Liang Zhang
女高音:许蕾 男高音:韩蓬 女中音: 刘颖 男中音:马懿巍
Soprano: Lei Xu Tenor: Peng Han Mezzo-Soprano : Ying Liu Baritone: Yiwei Ma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