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音乐剧《音乐之声》中文版—宜春站在 宜春文化艺术中心 精彩上演。
2016.11.01
宜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享誉全球的音乐剧《音乐之声》由音乐剧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和奥斯卡 .汉默斯坦二世联手创作,是这对音乐剧"黄金搭档"的封山之作,由冯.特拉普一家的真实经历改编,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在此后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数次复排,并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长演不衰。
回望剧目历史,《音乐之声》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20世纪最重要、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音乐之声》是一部幽默诙谐、真挚动人的作品,她用音乐讴歌了"爱"这个人类永恒的母题--情人之爱、父子之爱、家国之爱--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早已耳熟能详、却依旧打动人心的故事。
《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1938年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年轻活泼的修女玛利亚到退役海军上校冯 .特拉普家照顾他的七个孩子。顽劣不堪的孩子们在玛利亚的引导下,重新找回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家庭的温暖。而原本冷漠严厉的特拉普上校,也被玛利亚的纯洁善良吸引,两人坠入爱河,终成眷属。然而,刚刚度完蜜月,特拉普一家安静的生活就因为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面对纳粹的威胁,上校和玛利亚带着孩子们,用音乐表演作为掩护,在修女们的帮助下,成功地翻越阿尔卑斯山,奔向自由与幸福。青春靓丽的玛利亚,正义威严的特拉普上校,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壮美的阿尔卑斯山景色,动人的音乐和对祖国与自由的热爱……
传唱半世纪的不朽名作
1959年,这部日后享誉全球的音乐剧首次登上百老汇的舞台,并获得了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女主角"在内的5项托尼奖大奖。
1960年,《音乐之声》首张音乐专辑在billboard排行榜连续16周蝉联最受欢迎专辑榜首。
1965年,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上演接近4000场后,《音乐之声》被改编成电影。之后随着电影被介绍到中国,剧中出现的《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哆来咪》等歌曲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在国人尚不知道"音乐剧"为何物的年代,悄悄地为许多年轻人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百老汇著名导演作品
约瑟夫 格雷夫斯 Joseph Graves
美国著名戏剧导演,莎士比亚戏剧专家。从2002年开始在中国生活,任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艺术总监。约瑟夫.格雷夫斯主要在美国和英国从事戏剧及电影方面的导演、表演和写作工作,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新西兰和中东地区也留下过他工作的足迹。他导演的话剧、歌剧和音乐都曾作为重点剧目登上西方舞台,从英格兰的伦敦西区到美国的纽约和洛杉矶。除此之外,他的导演作品还遍布英美的地方剧院以及莎士比亚戏剧节。代表作有《我,堂吉诃德》、《屋顶上的提琴手》、《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俄克拉荷马》、《窈窕淑女》、《伊利亚特》、《箱子里的人》等。
国内最强译配大师
程何 Vivi Cheng
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年来长期从事大型音乐剧歌词译配工作,主导或参与过国内至今本土化的所有百老汇大型音乐剧的歌词译配,曾与译配大师薛范先生合作并受其指导。拥有国内领先的音乐剧本地化经验。译配作品包括音乐剧《变身怪医》《吉屋出租》(工作坊制作),《妈妈咪呀》中文世界首演版,《猫》中文世界首演版,《我,堂吉诃德》,《一步登天》,《Q大道》中文世界首演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