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日 至 2017年4月4日 ,法国萨乌达德剧团话剧《爱情偶遇游戏》在 哈尔滨大剧院 精彩上演。
2017.04.03 - 2017.04.04
哈尔滨大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原著:皮埃尔·德·马里沃
导演:菲利普·卡尔瓦利奥
法文对白,中文字幕
法语喜剧《爱情偶遇游戏》改编自法国18世纪古典喜剧大师马里沃(Marivaux)的代表作,以轻松浪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略带荒诞的爱情故事。
一个无法预测结局的爱情故事,一部充满张力的法国戏剧,菲利普?卡尔瓦利奥(Philippe Calvario)导演,打造原汁原味的法式轻喜剧,考究的服装造型,逼真的舞台布景,最大程度地还原小说的时代氛围,如同身临其境,使得看客不再是看客,而是成为了故事中的人物,带来最完美的观感体验。
媒体评论:
新鲜清爽,风趣诙谐、活力四射。
– 《费加罗报》
爱情的戏谑,暧昧的言语,马里沃笔下的爱情故事在卡尔瓦利奥导演的舞台上重焕活力。
– 《巴黎万花筒》
剧目简介
西尔维娅,奥尔贡先生的女儿,担心还不认识父亲给指定的人——杜朗特先生,就与他完成婚约了。于是她决定和自己的女仆莉赛特换装,以便到时可以好好看看自己的未婚夫。与此同时,杜朗特先生也正有此意,在奥尔贡先生家打扮成名叫布吉尼翁的男仆,而他的仆人阿尔干则化装成他。关于换装一事,只有奥尔贡先生和他的儿子马里奥知道,他们打算给这些年轻人一个机会,展开一段爱情与偶然的狂想曲。
整个故事都完整地遵循了当时的礼仪,主仆最后都各归其位,作者马里沃运用精彩的喜剧对白,建立好的故事发展的顺序,打破了偏见和颠倒了主仆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情景设置产生了一系列的纠葛和误会,最终,无论是故事中的女人们,同仆人们一起都有着一个美好的结局。
角色扮演到打木偶的游戏,主仆角色交换都是为了试验对应那个人的真心。但命运的巧妙安排,让这两对人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自己的追求者相遇了,这场“爱情的冒险”就此拉开帷幕……
这场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戏剧是以剧中四个主人公的痛苦为代价的。他们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自己的情感想要逃离自己的身份。马里沃的笔下,爱情的语言里中的欢乐与痛苦不断交织,当一个人与爱情相遇,他的幸福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未知的感情的不安。正是这种对真实的情感的探寻会让我们感到无助。观众对剧情的提前预知,一定程度上让他们的变成了看热闹的人。
欲望法则。这里是指,应该爱你所爱,而非爱你所想。应该带着那被禁止的欲望,在这个情感的价值被自然之法注定好的世界。马里沃无疑是想将女人塑造成更伟大的角色,而不去依赖男人,被父亲,兄长,然后丈夫制定好人生。西尔维娅这个人物就正好表现了这种独立性:她努力地争取着与所爱的男人结婚的权利。
这样的故事是否离今天的我们很远呢?我可不这想:努力为自己的欲望抗争,具有为了自身而冲破一切桎梏的能力。希望到最后,你可以活着这样说:“那让我为之着迷的,是我曾经给予你我的温柔的那些证据。”
原著作者简介
皮埃尔·德·马里沃,他是一名公务员的儿子,在外省长大,后来在巴黎上大学。马里沃最初出版的是一些诙谐小说,1720年,他开始到意大利剧团工作,后来由于他的悲剧《阿尼巴尔》的失败来到了法国剧团。他的二十部戏剧,前十部一直演到1740年,后十部一直演到1746年;他的其他作品一部分出版了,还有一部分还是手稿。
马里沃也是记者,同时也是小说家,其中主要作品是《玛丽安娜的生活》(1731-1742)和《暴发户农民》(1734-1735)。马里沃的人生十分平静,我们知之甚少。他文学上的朋友,比如方特纳尔和拉莫特伯爵夫人,都是极具现代性,批判精神和对资产阶级的系统极为厌恶的巴黎人。他们不断地推翻被奉为典型的贵族价值。此外,他也常与意大利喜剧的演员接触,为他们创作了适合他们各自性格的角色,也创作了适合法式戏剧的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基诺一家》。
如果我们要找出马里沃同其他剧作家的相似之处,恐怕只剩下他的独创性了。这个喜剧作家,我们只能以莎翁与之一较高下,但他却不太出名。马里沃在戏剧创作方面借用了许多传统戏剧的手法,其喜剧风格,设置的背景富于变化,人物隐藏在“深色”的面具下,比如戏剧《阿尔干》,换装和爱情的重要性就构成了他的戏剧的原动力。他的作品不太像莫里哀的戏剧,相对搞笑来说更像是一种微笑的感觉,重新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法式传统戏剧的风格。这种风格由高乃依开创,带有一点资产阶级的风格,甚至是有点哭哭啼啼的感觉。马里沃的语言是有启蒙世纪前半世纪的语言风格的代表:清晰,我们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恰当分析,于是后来人造出“马里沃式风格”一词来描写他那种对心理细腻的描写。
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马里沃式的乌托邦,他将戏剧作为一个社会的实验室,一座岛屿般的舞台:《奴隶岛》(1725)中的主人与奴仆互换身份,《理智岛》(1727)中的人会因为他们的信仰和社会道德的等级变大或变小;《殖民岛》中的女人们想要建立一个共和国。
另外,马里沃的小说还借鉴了西班牙悲喜剧或是乔装打扮的王子历险记的故事情节:《乔装的王子》(1724),《爱情的胜利》(1732)。同时马里沃的创作也会设计一些平凡的日常生活:《我自信的母亲》(1735),《长舌妇》(1741),甚至是一些乡村生活:《乡村继承人》(1725),符合规范的伟大作品,总是要经过长长的炼狱,经受早前我们所称的“心的玄想”:《爱的惊喜》(1722),《爱的第二惊喜》(1727),《双重背叛》(1723),《爱情偶遇游戏》(1730),《假机密》(1737)马里沃自己这样总结:“我曾从那些形形色色隐藏了爱意的壁龛中窥探人心,而我的每一部喜剧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些壁龛中藏起来的心。”
马里沃的作品没有让那个时代为之流泪,但他和伏尔泰的作品却是18世纪上半世纪演出最多的。1785年阿兰贝尔为他献上赞美词,但后来人仍旧指责他的矫揉造作和轻率浮夸。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沙维尔·德·库尔维尔才发现了他戏剧的魅力。从那之后,马里沃的戏剧影响与日俱增。——鲁热蒙先生,节选自《戏剧百科辞典》
导演简介
菲利普·卡尔瓦利奥,剧作导演。菲利普·卡尔瓦利奥在巴黎的法国佛罗朗戏剧学院接受演员的训练。1996年,他开了自己的戏剧公司,并在戏剧院和歌剧院制作和导演了三十多场戏剧。在兰特学生狂欢节上,他指导了诺诶尔·雷诺德1997年的《我的索朗热,如何向你描述我的灾难》和1988到1999年创作的《而今寂静?》。这两部剧作在巴士底剧院又再次上演。
南特-扁桃树剧院(théatre Nanterre-Amandiers)的导演让·皮埃尔·文森特注意到他的作品,2000年推荐他指导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此剧在巴黎秋季艺术节上演。同年,他和巴黎北方滑稽剧院的皮特·布鲁克合作,指导了契诃夫的《樱桃园》,接着在2004年指导了贝纳尔德·玛丽·科尔特的《无动机杀人犯》,2005年执导了博托·斯特劳斯的《大与小》。
2004年,他指导了他的第一部歌剧,来自普罗科菲耶夫的《三桔之爱》,艾克斯抒情艺术节期间,在卢森堡国立剧院和皇家马德里大剧院上演。2008年指导了亨德尔的清唱剧《伯沙撒》,在亨德尔艺术节期间上演。
2005年和菲利普·多雷顿一起指导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理查三世》,在南特·扁桃树剧院演出,2006还指导了简·柏金演出的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
2008年至2009年,在卢布尔雅那国家大剧院首演了让·卢克·拉格尔斯的戏剧《直到世界尽头》,以及马里乌斯的《寄生》,而后在南特·扁桃树剧院再演。
2010年,他和雅典娜剧院的路易斯·乔维特合作,在巴黎巡演了《不合时宜的来访》,2012年指导了法斯宾德的《柏蒂娜的苦泪》。
2015年,他指导的《玛丽·图朵儿》在苗圃剧团由12名演员巡演。
菲利普·卡里沃里奥为帕特里斯?谢侯指导的拉辛的戏剧《费德拉》做艺术顾问。他们一起选取吉贝尔的《情人们的陵墓》部分作为素材,在全法巡演其中包括奥登剧院即欧洲剧院和滑稽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