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至 2017年4月30日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之家剧院话剧《麦克白》在 哈尔滨大剧院 精彩上演。
2017.04.29 - 2017.04.30
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
以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这是我第三次将《麦克白》搬上舞台。此次改编和舞美设计都与以往完全不同。《麦克白》一直使我着迷,因为这是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诗篇之一。这些年来,这部"黑色戏剧"逐渐揭开了自己的秘密:一个寓言般的噩梦,一个蠢货口中有关生死的故事,一种摆脱孤独、寻找归属的热切需求。这是一次对自然和命运的令人心碎的抗争。
--卢克·帕西瓦尔
编剧 /威廉·莎士比亚、托马斯·布拉施
改编&导演 卢克·帕西瓦尔
翻译 / T.布拉施 M. 科雷内娃
编舞 / 特德·施托费尔[美]
舞美 / 安妮特·库尔茨[德]
服装 / 伊琳娜·里亚波夫[德]
灯光 / 马克·范·丹尼斯[德]
音乐 / 洛塔尔·穆勒[德] 帕维尔·米基耶夫[俄]
舞台监督 / 尤利娅·丘蒂诺娃
主演
阿纳托利· 杜巴诺夫 饰 邓肯,苏格兰国王
列奥尼德·阿利莫夫 饰 麦克白
玛利亚·沙佳 饰 麦克白夫人
罗曼·迪里亚巴洛夫 饰 班柯
尤里·埃拉金 饰 伦诺克斯
亚历山大·穆拉维茨基 饰 麦克德夫
安娜· 布达诺娃 饰 艾琳娜·卡尔波娃
叶夫根尼亚·克里斯亚科娃、尤利娅·罗迪那 饰 女巫
纳塔利亚·泽斯托夫斯卡娅、塔亚·萨温娜 饰 女巫
导演简介
卢克·帕西瓦尔 (Luk Perceval)
卢克·帕西瓦尔1957年5月30日生于比利时罗梅尔。在安特卫普(Antwerp)学习表演。作为一名演员,受聘于安特卫普市政剧院荷兰皇家剧院。1984年,他和盖伊·朱斯特(Guy Joosten)一起在"蓝色星期一公司"(BlauweMaandagCompagnie)成立了一个独立剧团,与"尘土飞扬剧院"( the dusty repertory theatre)对抗。1998-1999年,剧团被荷兰皇家剧院合并,并命名为"巡演剧院"( Het Toneelhuis),帕西瓦尔为艺术总监。他所创作的弗兰芒语作品荣获了许多奖项,包括1990年哈利亚(Halia)艺术奖:多次受邀参加荷兰和比利时的戏剧节。他的《战斗!》还荣获了艺术创新奖,德语版《战争》(Ten Oorlog)(2000《今日戏剧》杂志剧评观察剧目)。他在巡演剧院的合同在2005年到期,之后他开始担任柏林邵宾纳剧院的专任导演。
早在1980年卢克·帕西瓦尔就闻名于比利时。他的"蓝色星期一公司"使他成为"弗兰芒斯浪潮"(Flemish Wave)的反叛者之一,用日常语言将经典剧目本土化,以对抗受政府资助的市政剧院。他用壮观的莎士比亚马拉松戏剧形式排演的剧目《战斗!》获得了超于弗莱芒语言区之外的突破性的成功。随后经过几个月的彩排,已经是安特卫普市政剧院的经理人的帕西瓦尔,与德国演员一起,重新研究并演绎了这个已经在比利时演出获得成功的12小时时长的历史剧。这次比利时和德国两国艺术家联合制作的长篇巨制在汉堡剧院和萨尔斯堡戏剧节演出,并应邀参加2000年柏林戏剧季,使帕西瓦尔几乎一夜成名。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欧洲戏剧界当之无愧的大导演。
帕西瓦尔一直致力于回归莎士比亚。在《李尔王的痛苦》(2002)一剧中,他把李尔王改编成一个住在老人家里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一个满口胡言的老人将自己想象为李尔王。这部作品招来颇多评议("shrunken theatre")。他在慕尼黑Kammer剧院演出的《奥赛罗》(2003)也引起了争议性的评论。
帕西瓦尔强调他不想把自己的导演风格像"商标"一样强加于戏剧文本。"我对重复我自己从没兴趣。每一部戏都有它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它自己的秘密。"事实确实如此,《战斗》中狂暴的形象和他在慕尼黑上演的Jon Fosse版的《秋天的梦》(该剧受邀参加2002年柏林戏剧节)中神秘幽远的气氛相差是如此之大。尽管如此,帕西瓦尔的戏剧作品特征依然十分鲜明,那就是他寻求两极的对比:惊声尖叫与沉默是金。肢体语言占主导地位。他想创造原始的环境,原初的大自然。相形之下,语言逐渐淡出,成为背景--这是他时常批评的。对他来说,语言仅仅是一种感叹,一种单调冗长的陈述,一种平庸的日常用语。
不难理解,帕西瓦尔偶尔也会创作一些古典的作品作为古风雅韵风格的尝试。在《Aars!》(2000)中他把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提亚》描述成一场凶残的家庭灾难集合,仇恨的爆发,贪婪和暴力,一篇在发霉的厨房和冷漠的空间之间引发的长篇大论。这部作品中声光电的暴风雨中,在进攻和退缩时激烈的画面中,在对幸福的渴望何无法安抚的孤独中,语言退化为尖叫和噪音……
剧团简介
波罗的海之家剧院坐落于圣彼得堡市历史遗迹的中心,剧院不远处就是这座城市的起源地彼得保罗要塞。剧院由排练厅、展览馆、大小两个舞台及一系列新颖的演出场地构成。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使各类符合国际水准的文化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波罗的海之家剧院的故事开始于1936年,它的前身国立列宁主义青年共产主义剧院在列宁格勒成立。诞生伊始这家剧院就是现代戏剧艺术和戏剧构作的实验场。著名导演如V.科什奇、 M.切什科夫、G.托夫斯托诺戈夫、P.霍姆斯基、R.贝科夫、G.奥普罗科夫、K.金克斯、G.亚诺夫斯卡娅都曾在此工作,这些使俄罗斯戏剧熠熠生辉的人们也创造了剧院八十年的辉煌历史。
九十年代,剧院成为波罗的海之家国际戏剧节的大本营并因此更名。无论是就圣彼得堡还是就全俄罗斯来说,波罗的海之家剧院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机构。原创剧作与国际性活动相辅相成,以期实现波罗的海国家间的长期文化合作。
历代各流派的导演都与剧院有着稳定的合作,其中包括亨里克·巴兰诺夫斯基(波兰)、 里卡尔多·苏蒂利(意大利)、乔纳斯·维特卡斯(立陶宛)、安德烈·让戴克(乌克兰)、安德烈·蒙古奇和伊戈尔·柯尼亚耶夫(俄罗斯)。
波罗的海之家的屋檐下一向活跃着风格各异的艺术剧院,例如安德烈·蒙古奇的正式剧团、维克多·克莱姆的闹剧剧团、阿纳托里·普鲁丁领导的实验舞台和亚历山大·巴格曼的塔可伊剧团等。
剧院的保留剧目中经典与现代剧作并存。
波罗的海之家剧院中心-促进文化项目发展基金会是波罗的海之家剧院组织国际性戏剧节的长期伙伴。这些戏剧节包括波罗的海之家俄罗斯戏剧节、单片眼镜独角戏戏剧节、巴尔干半岛戏剧空间和波罗的海城市节。
波罗的海之家的兴趣范围也包括诸如波罗的海之星人道主义发展奖、现代波罗的海戏剧、海外圣彼得堡文化日、 学者交流会和欧洲顶尖戏剧导演研讨会等国际活动。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