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至 2017年11月2日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节)目 英国戏剧大师 彼得•布鲁克作品《战场》在 上海戏剧学院 精彩上演。
2017.11.01 - 2017.11.02
上海戏剧学院-上戏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北方布夫剧院
《战场》
基于《摩诃婆罗多》和让-克劳德·卡瑞尔撰写的作品
由彼得·布鲁克和玛丽-海伦娜·艾斯蒂安改编并导演
服装:奥里亚·布波
灯光:菲利普·维亚拉特
卡伦阿尔德里奇
埃德温·李吉布森
贾里德麦克尼尔
肖恩·奥卡拉汗
音乐家:土取利行
《摩诃婆罗多》不仅仅是一本书,或一系列伟大书册,它是一幅覆盖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巨大画布。在书中,我们以一种既现代又紧迫的方式找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几千年来,《摩诃婆罗多》一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看清现实需求。
《摩诃婆罗多》讲述了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灭族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班度族五兄弟,另一方是他们的表兄弟俱卢族,是盲国王豆扇陀的几百个儿子。 双方都使用可怕的毁灭性武器。 最后,般度族获胜。数百万人伏尸遍野。 而现在般度族最年长的坚战被迫成为国王。 胜利中带有失败的苦涩。 而坚战与持国王都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悔悟,,质疑他们过去的行为,试图解决自己对灾难责任。
生活在这场可怕的大屠杀中,失去了儿子、家人、盟友、新国王和老国王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个永恒史诗的语言丰富,故事让人惊叹,让我们能在舞台上再现这一场景,它属于过去、也同时反映了当今的严峻冲突。
彼得·布鲁克
玛丽-海伦娜·艾斯蒂安
新闻评论
“很少见到有一部戏剧能让你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生死如戏,而我们皆在其中。”
“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小时,高度的认真感与俏皮感相结合,就好像承认深刻的代价是荒诞的风险一样。”
《时代周刊》
“由赤足、多民族的四位主演闪亮的表演,呈现出此剧庄重悲哀与无常多变结合的迷人魅力。”
《独立报》
“在这个戏剧中充满炫目科技技术的年代,你会被此剧简朴经济而效果十足的演出方式所打动。”
《卫报》
“1987年,导演彼得布鲁克在这里上演了一场精心安排的宇宙大屠杀,名为《摩诃婆罗多》,现在他带着质朴而美得不同寻常的“战场”一剧的沉思回归舞台。”
“这是一种雄辩的经济风格,包含着智慧和庄严。”
“您可能会感到欣慰的是,生命的神秘被解释为 - 如此短暂,如此残酷,无限珍贵。不仅是对你,这是在舞台上共享的秘密。 但是,无论如何,随着这一前所未闻的启示而来的全神贯注的沉默是深深的、温暖的安慰。”
《纽约时报》
主创介绍
彼得·布鲁克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于1925年在伦敦出生。他在多种艺术形式领域都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包括:戏剧,歌剧,电影和写作。他在1943年首次在伦敦导演第一部戏剧,然后他在伦敦,巴黎和纽约陆续导演了70多部作品。他与皇室莎士比亚公司合作的作品包括《爱的徒劳》(1946),《一报还一报》(1950),《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1955),《李尔王》(1962),《马拉/萨德》(1964),《美国》(1966),《仲夏夜之梦》(1970)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978)。
1971年,他与米歇尔莱恩·罗萨恩在巴黎创立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并且于1974年在北方布夫剧院开设了永久基地。在那里,他指导了《雅典的泰门》, 《伊克人》, 《乌布王》,《飞鸟大会》,《‘骨头》, 《樱桃园》,《摩诃婆罗多》, 《《阿尔伯特站起来!》》, 《暴风雨》, 《那个男人》, 《快乐时光》, 《我是一个奇迹》, 《套装》《情人的西装》, 《哈姆雷特》, 《远方》,《黑天之死》,《我牵着你的手》》, 《大检察官》,《提尔诺.波卡》》, 《希兹威-班西死了,《《短打贝克特》》, 《何以如是》, 《爱是我的罪》, 《十一和十二》,《魔笛》(话剧) 和《情人的西装》(2012),《惊奇山谷》(2014) –其中有很多以法语和英语进行表演。
在歌剧中,他在考文特花园导演了《波希米亚人》,《鲍里斯·戈多诺夫》,奥林匹亚诸神》,《莎乐美》和《费加罗的婚礼》,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d《浮士德》和《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巴黎北方布夫剧院导演《卡门的悲剧》和《普莱雅斯的印象》》,以及为艾克斯戏剧节导演了《唐璜》。
彼得·布鲁克的自传,《时间线》,于1998年出版,并加入其他作品包括-被译成15种语言的《空的空间》(1968年),《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1968年)、《流动的视点》》(1987年)、《没有秘密》(1993),《唤起(和忘记)莎士比亚》(1999)和《慈悲的质量》(2014)。
他的电影包括《琴声如诉》(1959),《蝇王》(1963),《马拉/萨德》》(1967),《对我说谎》(1967年),《李尔王》(1969年),《与奇人相遇》(1976),《摩诃婆罗多》(1989)和《哈姆雷特》(2002年,电视)。
玛丽-海伦娜·艾斯蒂安
1974年,她因为《雅典的泰门》与彼得·布鲁克合作,并因此加入了国际戏剧中心(CICT),于1977年在北方布夫剧院创作《乌布王》。她在《卡门的悲剧》,《摩诃婆罗多》中担任彼得·布鲁克的助理,并与他合作《暴风雨》,《普莱雅斯的印象》,《阿尔伯特站起来!》和《哈姆雷特》(2000)。她写了《谁在那里》的演出法,与彼得·布鲁克合作了在北方布夫剧院上演的《错把太太当帽子的男人》》和《我是一个奇迹》。她写了法语版的加拿大戏剧,由阿索尔·加德,约翰·卡尼和温斯顿·诺特索那合作《套装》和《希兹威·班西死了》》。 2003年,她写了法语和英语版的《大检察官》,这是基于陀斯妥也夫斯基《卡拉玛佐夫兄弟》改编的。她也是2005年《提尔诺.波卡》的法语作者,,2009年她改编了阿马杜·昂帕泰·巴的《十一和十二》。她和彼得·布鲁克合作参与指导了《短打贝克特》》,贝克特的五个短剧。 此外她也与彼得·布鲁克和作曲家弗兰克·克劳奇克一起,自由地改编了莫扎特和席克奈德的《魔笛》。她也参与创作了2012年的《情人的西装》和2013年的创作《惊奇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