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 鲁超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7年1月13日 ,"狂·想" 鲁超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在 合肥大剧院 精彩上演。

基本信息

2017.01.13

合肥大剧院

以演出现场为准

以场馆规定为准

演出详情

注意事项:

请对号入座,各楼层之间不得跨越.

鲁超个人简介

青年钢琴家,国际比赛获奖选手,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博士,国际比赛评委。

四岁学习钢琴演奏,师从吴宁宁教授。后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钢琴和双排键演奏,师从朱波老师。同期一直跟随著名指挥家钟信明教授学习交响乐指挥。2006年考入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乌克兰著名钢琴教育家Prudnikova liudmyla(普鲁特尼科娃·柳德米拉)教授,同时跟随乌克兰国家歌剧院指挥Vlacenko.A.G教授学习交响乐指挥。后考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攻读博士,师从著名钢琴家阿尔卡基谢维托夫(Аркадий Севидов) 教授。

在学期间多次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乌克兰等国家举办的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

曾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乌克兰,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多个城市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与多支交响乐团合作。

2011年被基辅日报评论为“乌克兰杰出钢琴家”。

2015年受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邀请,担任俄罗斯第20届陶里亚蒂国际钢琴比赛常任评委。

音乐会曲目介绍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阿拉伯风格曲Arabesque  Op.18

原指阿拉伯建筑中花巧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格曲指旋律富于装饰的作品。舒曼与德彪西等人的阿拉伯风格曲是一种带有幻想性、即兴性的抒情特性曲。

这首阿拉伯风格曲也是舒曼重要的作品。那时侯流行写东方风格的音乐,完全凭借臆想,舒曼当然也不例外。阿拉伯风格曲充满生机和活力,旋律优美!

乐曲所采用的音型甚富于装饰性效果,而抒情性的幻想乐风更是这一作品的明显特征.此曲作于1839年,这正是舒曼与克拉拉结婚前一年,可以说是事业与爱情顺利进展的时期,他那愉快幸福的精神状态很自然地注入到自己的创作中,<阿拉贝斯克>中所流露出的柔情蜜意和诗一般的美好境界是他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狂欢节: Carnaval Op.9

此钢琴套曲完成于1835年,这一年舒曼二十五岁全部套曲由二十一首小曲组成,每首乐曲附有标题来标示其内容。各首小曲的标题依次为:1.前奏(片段1);2.皮埃罗;3.阿尔列金;4.高贵的圆舞曲;5.欧塞比乌斯;6.弗罗雷斯坦;7.妖艳女子; 8.回答;9.蝴蝶;10.跳舞的字母;11.贾琳娜;12.肖邦;13.埃斯特列拉;14.相认;15.潘塔隆和克隆宾娜;16.阿勒曼德舞曲;17.帕格尼尼;18.倾诉;19.散步;20.休息;21.大卫同盟进攻凡夫俗子的进行曲。这一套曲虽然是舒曼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却已经显露出这 位浪漫派音乐大师超凡的音乐天才。各具特色的二十一首小曲都堪称精品,反映出舒曼在作曲方面的水准。

本曲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问世,在当时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奥伯曼山谷 Valee d’Obermann S.160

这首作品选自于李斯特的《旅行岁月》中的第一集《瑞士》,和第二集《意大利》中的“但丁奏鸣曲”一样,这首乐曲反映了李斯特浓重的怀疑,追询的倾向。乐曲的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赛纳库尔的作品《奥伯曼》(后者的思乡曲也是取自《奥伯曼》)。其中奥伯曼内心质疑性的询问:“我盼望什么?我是什么人?在自然里能寻找到什么?是整个乐曲发展的动机。乐曲具有沉思的性质,在小调性的轻柔的荡漾中,它的内心是动荡不宁的。这首乐曲非常优美,具有夜曲的风格,但它所反映出来的心绪却是一颗思索的灵魂所涌动的不安的情绪。

李斯特在乐谱上引录了塞纳库尔的一大段文字:“巨大无边的自然意识,无处不在。它淹没一切,不可穿越。全人类的痛苦、冷漠、超群的智慧、耽于声色的自弃,所有的欲望和深深的烦恼,这一切由人的心灵所承受的,我都已经感觉到了,都承受过了,就在那值得纪念的夜晚。我迈着满是噩兆的步法走向衰弱的年龄;我已经吞下了我生命中整整的十年。”

作曲家在这首漫长的作品中,准确地把握了这段文字的意境。它是暗淡的、阴沉的。但是,乐曲最后是以乐观明朗的情绪结束的。李斯特天性中有这种乐观,他始终自认为是一个能够战胜困难、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强者。他在爱情、大自然、艺术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他所受到的挫折。对他来说,塞纳库尔的深重苦难毕竟还是遥远的,或者,只是一种艺术。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二号Hungarian Rhapsody S.244  No.12

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和发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乐曲的形式虽然不时的变化,可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

第十二首:

升c小调,忧愁地,于1853年出版,呈献给约希姆(Joseph Joachim) 。这是一首与第二、第六首齐名的匈牙利狂想曲,序奏是强有力的动机,夹着升c小调的短小旋律和E大调的优美旋律,兼有“拉苏”部分。接着是吉卜赛风格的快板,回到原速,形成庄重肃穆的中段。再为降D大调游戏似的稍快板,再乘着低音节奏呈示活泼的主题,以“弗利斯卡”形成高潮,转为急板而结束。

李斯特安慰曲第二首ConsolationsS.172  No.2

李斯特为钢琴而作的《6首安慰曲》作于1849-1850年,这6首安慰曲的形式为夜曲,他们跳脱了炫技的成份,走向内心的省视,是非常精致的、朴素动人、犹如歌曲一般的小品,这些作品在演奏上虽仍不乏炫技性的因素,但音乐总体还是呈现出更加质朴的一面。

第二首E大调安慰曲是4/4拍稍快些的速度,是一首主题唯美的抒情性小品,如歌般的旋律静静流淌,精致动人。主题在中段变为在中音区陈述,整个段落又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李斯特在这首作品中向人们展示的是他性格上的另一个侧面:超凡脱俗、对彼岸世界的神往,和对至真至美的爱情的歌唱。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Hungarian Rhapsody  S244 No.2

是他所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第二首,亦是最有名的一首。此次音乐会演奏的霍洛维茨版被认为是钢琴独奏曲中技术要求最高的其中之一。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这种舞曲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称为“拉苏”,意思是“缓慢”,是独舞的音乐。后一部分称为“弗里斯”,意思是“新鲜”,速度迅急、热烈,是双人舞的音乐。该作品采用自由曲式,不受一般乐曲形式的限制,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旋律要么缓慢庄严,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民族不幸的哀痛和控诉;要么富有速度感,展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

乐曲开始有一个速度缓慢,节奏自由,并带装饰音,沉着有力的引子,这段引子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民间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画面。接着音乐进入性格豪放的“拉苏”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狂热急板的“弗里斯”舞曲,描绘了民间节日欢欣起舞的场面;这段音乐基本上是由舞曲的第一段“拉苏”变奏发展而成的。这些变奏中,有时运用急速的同音反复以模仿洋琴的音响,有时是主音与属音的和声交替。

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音乐进入了表现万众狂欢的群舞场面。狂放的舞步,飞腾的旋律,急速的节奏,表现出匈牙利人豪放、乐观、热情的民族性格。当乐曲达到很强的高潮之后,音乐停顿下来。舞蹈者走了,但人们又汇集起来,音乐再度响起,恢复了以前的狂热,最后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高潮声中结束全曲。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相关领域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