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管理阶段是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美国学者泰勒提出按照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职质量检验制度,并逐渐形成了制定标准(管理)、实施标准(生产)按标准检验(检验)的三权分立。在理论基础方面,形成了大量生产条件下的互换性理论和规格、公差的概念等,规定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和适宜的加工精度。质量检验人员根据技术标准,利用各种检测手段,对零部件和成品进行检查,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起到把关作用质量检验专业化的重要性至今仍不可忽视。只是早期的质量检验主要是在产品制造出来后才进行的,属于事后把关。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即使检查中发现残次品,由于事后检验信息反馈不及时,对生产者来说已经造成了很大损失,并且全数检验增加了质量成本。故又萌发出“预防”的思想,从而导致质量控制理论的诞生。